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学作品的精神境界,是决定文学作品价值高低的重要因素。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学之所以愈见萎靡,主要原因即在于内在精神之下滑。文学精神,主要指作品中的文化精神,具体包括国家时代精神、全球时代精神与人类精神三个方面。探寻相关精神内涵,提升相关精神品位,是中国当代文学能够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江苏散文呈现出多维的创作倾向.努力拓展散文的表意空间,致力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表现、特别是以江苏为主体的江南地域历史和地域文化的考古式形象书写,成为其中的重要景观.学者介入散文写作、小说家或诗人的跨界写作,在凸显创作主体身份多元化的同时,有力提升了江苏散文的精神境界、艺术内涵和学理品位.坚守“真我书写”、坚持为“集体记忆”而写作,使江苏散文不仅严格恪守“诚”与“实”的散文文体本质,还呈现出更为阔大的书写意境.而如何提升江苏散文的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如何塑造其新的整体形象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就庄子散文的内质的黑格尔元素崇高美、艺术美、庄子传统美学内核构成和庄子的独特美感显现来论述庄子散文的美学精神,笔者试图从庄子散文内质的黑格尔美学元素、庄子传统美学内核构成和庄子的独特美感显现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庄子的散文特色。笔者认为庄子的散文具有朴素的美学痕迹和哲学思辨。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中国生态散文呈现出独特的审美精神。李存葆、徐刚、张炜、苇岸、刘亮程等人以散文的方式建立了一个天人亲和、充满大地情怀的意义世界,堪称天人相亲的绿色之"诗"。作家们通过"以物观物"、"以物观人"的审美视角,在一种往来赠答的"间性"关系中展开天与人之间的精神交通,成就了一种生态化的审美心胸。当代散文作家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了一种处身性的生态体验与融入天地的生存姿态,这是一种深透大地的生态话语。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的精神影响在新诗之中仍然内在有力,深入骨髓。诗骚以降的介入情结和史传传统,使新世纪诗歌的“及物”意识逐渐觉醒与强化;“悲悯”情怀与新世纪大悲大喜的事件洗礼遇合,造成新世纪诗歌写作伦理的大面积复苏;受古典文化中存在型诗人的艺术态度和人格建构启迪,新世纪诗歌确立了一种清洁的诗歌精神。 相似文献
7.
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精神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女性散文近20余年来的发展过程是女性精神的不断转换和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丰富了文学,也丰富了女性自身。本文基于散文的本体特征,在对这一过程进行解读的同时,阐述了特定的时代生活、精神对女性言说空间的影响,以及社会转型中女性精神自觉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各种文体中,散文无疑是最具民族传承性的一种,它和中国传统文学的关系最为密切,而中国传统文学作品所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就是意境.中国现当代散文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意境体系.这既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在现当代文学领域中的一种传承、一种延伸,也影响甚至决定着新世纪中国散文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9.
所谓学者散文 ,指百年来各门学科学者创作的具有现代专业学者的价值取向、理性精神、思维特征、知识理想、文体话语方式和风格等质素的各类散文作品。由于学者散文与广义文化的特殊联系及受 2 0世纪世界理性文化的深刻影响 ,从个性自由、民主科学、专业学理、批判重建等四个方面 ,表现出与古典 (学者 )散文颇不相同的现代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0.
现代游记散文尖锐地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状况和文化心理,呈现出深广的社会性特征,实现了对古代游记的审美超越。游记散文作家在批判与建构的二元哲思中,充满对于民族国家的想象;在现实还乡与精神怀乡的双重维度中,熔铸进深广的社会性和现代性因子;在外在描绘与内心体验的两相观照中,描述了现代人的都市困境。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乡土散文的美学精神是复杂多样的.以陈白尘、汪曾祺和陆文夫等人为代表的乡土散文具有江南水乡气息,表现的是婉转悠扬的寻根与乡恋之曲;以刘成章、周涛等人为代表的西部散文表现的是西部风情高亢雄浑的赞歌;贾平凹的乡土散文是乡村文化的惋歌,贾平凹与韩少功从不同角度实现了对现代性的批判;以刘亮程、谢宗玉等人为代表的新生代作家的乡土散文表现了"大地悲歌"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文学知识分子现实战斗精神的复活,出现了一股十分强劲的"新左翼文学"思潮。"新左翼文学"的最为突出的方面,便是以对社会现实的见证与批判为核心的"新左翼精神"。但在同时,历史哲学的匮乏与阙如也成了"新左翼文学"的内在问题。特别是在今天这样的"后革命时代",是否需要和应该建立怎样的历史哲学是我们整个文学界和思想文化界所面临的巨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创新的视角探讨了新世纪人才素质中与延安精神相通的灵魂之脉,进而又从延安精神本身孕育和发展的角度阐述了通过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四点思考.文章对于认识延安精神的继承与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相互关系有深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北京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代表 ,它与 2 0世纪中国散文有着密切的关联 ,这表现在许多散文家都有着强烈的北京文化情结 ,这与他们对上海文化的拒斥形成鲜明对照。另外 ,抒写北京文化的 2 0世纪中国散文有突出的个性特点 :美妙、博大、深厚、雍容和灵性 ,充满对生命与人生的深切感悟。 相似文献
15.
侠义精神与20世纪小说创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结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侠义精神、侠义伦理则是侠文化之话语内涵的价值核心,而侠义精神的最佳转译形式无疑是以武侠小说(同时又不仅仅是武侠小说)为其首选的文学作品。作者从20世纪的小说创作中追寻侠义精神的审美化显现,试图一方面由此揭示侠文化生成延续的心态史轨迹,一方面求证侠义精神、侠义人格是怎样以“元叙事”形态参与到艺术审美创造中。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历时态和共时态的角度 ,对散文老生代现象、作家散文与学者随笔、女性散文和新生代作品进行全面详尽地梳理和品评 ,寻求各种现象流变、文体革新背后的文化依据 ,力图把握多重语名北京散文创作中呈现出的现象流变和多元格局 ,使散文理论的建构介入当下创作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散文创作早已突破了"形散神不散"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人(事)--景--情"、"景--人(事)--理"的特定反应模式,而散文教学却自成一个"与世隔绝"的封闭体系,无论是教材篇目还是知识点都仍停留在20年前的格局.教学的这种滞后的状态,严重损伤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导致散文教学目的难以实现.针对这种现状,笔者着重阐述了"只有解放思想、破除对‘权威'的迷信,才能使散文教学更贴近现实生活,进而使散文真正走进学生心灵"的观点,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8.
论新时期散文中自我意识的苏醒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自我意识,拥有独立的个人意志,才会在恰切的时候自觉地采取行动.新时期的散文作者,反省自己的行为,还原历史的真相,研究历史发生的文化根源.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就在对自身命运的省察中复苏并在对历史责任的主动承担中建构起来. 相似文献
19.
随伴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包括散文在内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也由古典向现代转型。这个历程是悲壮而辉煌的 ,其间交织着知识分子多少痛苦与欢乐、绝望与理想的心灵搏斗 ,包涵着中华民族多少艰苦卓绝、英勇豪迈的血火洗礼 !它始终与民族的命运密切联系 ,肩负了神圣的历史使命。由此 ,鲁迅先生提出的“改造民族的灵魂”就成了二十世纪中国散文的总主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