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上,“她力量”一直是一个不可忽视、汹涌澎湃的存在。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穆桂英挂率亲战杀场。今有女豪杰、女精英驰骋商界,封王拜侯。“女精英”们以倜傥丈夫之气的“英雄豪迈”领导手下诸多男将,决断于千里之外。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历史上,统治阶级之间,经常利用“申之以盟誓,重之以婚姻”的方式,来为其政治斗争服务,借以缓和相互间的矛盾而加强其统治。西汉王朝统治初期,这种“重之以婚姻”的“和亲”政策,成为对少数民族贵族进行斗争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同匈奴贵族的关系中,“和亲”这一策略,一直得到西汉统治者的积极推行,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帝炎帝为中华民族之始祖,但以黄帝为大宗,炎帝一系在中国历史上,尤其在文化史上之地位为黄帝一系所掩,以《尚书》论,《周书》以《周诰》为主,属于黄帝系统,因为周姬出自轩辕(天元黾),但在《周诰》前有《洪范》后有《吕刑》,未为人所注意,其实以上两篇属于炎帝体系。《洪范》为“申”职司天之书,而《吕刑》为“吕职”司地之书。“以社以方”之社即“圜丘”祭天,“方”即“方坛”祭地,亦即“南正重司天以属神,火正黎司地以属民”。“重”即“申”(神)、“黎”即“吕”(旅)。本文所论述炎帝一系史实,而多引原文,加以己见,以明究竟。  相似文献   

4.
谷风:维予与女 扬之水;维予与女 《郑风·扬之水》:“终鲜兄弟,维予与女。”《小雅·谷风》:“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两诗中“维予与女”,字句全同,含义有别。 《扬之水》“与”是连词,诗人明说终鲜兄弟,在一起生活的“维予与女”。下章“终鲜兄弟,维予二人”,二人即予与女。 《谷风》中“与”是动词。马瑞辰注意及此,谓“与,犹爱好之”。马说是,与,亲与也。《管子·霸言》“诸侯之所与也”注:“与,亲也”。《庄子·大宗师》“孰能相与于无相与”,《释文》:“与,犹亲也。”“维予与女”谓只有我亲近女,与下文“女转弃予”正好相对。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正定型于经过创新发展之传统“国—家”形态。运用历史政治学进路进行比较性考察可见,“国家”形态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类型之别:西方类型无视甚至刻意否定家、族,中国类型承认家、族之合法性,以国—家兼容一体的结构和精神为骨干,形成“国—家”形态。它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屡遭冲击却顽强维系,晚近一百多年间又经历了家、国脱嵌-再嵌合的过程,其强大历史韧性要求我们将其理论化为自主知识体系之基础性概念:“国—家”肯定家对人的生存论意义,承认家、族的政治合法性与治理功能,“拟亲化”机制广泛存在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家内亲亲之情弥散于国中;“国—家”是有情意的政治共同体,其政治以人心为枢纽,其政府是全员的、全方位的责任型政府,更大范围的天下秩序以家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和亲”,这是历史上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政策。在这一政策之下,先后在西汉、唐朝之时产生了深受古今史家所称颂的,象征着民族友好团结的“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等重大历史事件。以此而论,“和亲”政策理应充分肯定,然而史学界至今且众说纷纭,尤其对首创并实施这一政策的汉高祖刘邦及其后继者惠帝、吕后、文帝和景帝之时的“和亲”政策(即西汉前期的“和亲”政策)且多持否定态度。有的斥责这是“妥协”的政策,“屈辱性”的政策;更有的斥之为是“投降”“卖  相似文献   

7.
寡妇清评传     
巴寡妇清是战国末期至秦朝时期枳邑枳里乡人 ,是我国第一个女实业家 ,司马迁为之作传。她创造的财富富可敌国 ,并“以财自卫 ,不被侵犯” ;秦始皇为抵御外敌而修建万里长城时 ,寡妇清捐巨资为国出力 ,受到秦始皇王侯公卿般的礼遇 ,在她去世后 ,始皇亲书“怀清台”三字以示纪念。寡妇清的事迹不应随历史而沉寂 ,而应彰显出来作为人们效法的榜样。  相似文献   

8.
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的《孝经》,紧紧围绕“以孝治天下”这一思想,将孝分为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和庶人之孝五等,强调“以孝事君则忠”,“移孝作忠”成为统治者“以孝治天下”的基本策略。今天对其孝道观在价值和内容上应作批判性继承,一是在价值上已经不具有首孝和泛孝的地位,二是在内容上“以孝治天下”的观念已然被摒弃。对于现代家庭伦理建设,其孝道观仍具有一定合理的可继承的内容,如养亲敬亲、耀祖显亲和谏亲。  相似文献   

9.
湖北大学人文学院蒋方副教授在《文学遗产》1999年第 3期发表《“女”之角色及其意义探析》一文认为 ,在《离骚》中 ,女出现于长诗由现实的叙述向虚幻作寻求的转捩之处 ,是诗人以喷薄的感情结构诗篇的重要角色 ,故考察其身分不应脱离诗篇的结构。文章考察了战国至秦汉典籍中数量可观的以“女”为首字的人名 ,认为“女某”是楚地特有的一种称号 ,代表神话传说中的女性始祖 ,也包括女神和女巫。《离骚》中的女 ,由于资料匮乏 ,已经不能确知其来历 ,但从名称看 ,她是楚人所尊奉的众多以“女”为首字的女性之一。与重华一样 ,这位具有神性…  相似文献   

10.
班昭称谓考     
东汉班昭在我国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一生获得的称谓较多,诸如正史称她为“曹世叔妻”,汉和帝及其后妃和当时人尊她为“曹大家”,后世人称她为“女圣人”、“曹昭”。此外她还有“一名姬”之说和字“惠班”、“惠姬”两说。这些名称的得来均有着特定的原因,并反映着一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三曹”诗歌异同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安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这个里程碑,以诗歌为代表,以“三曹”为核心。把握了“三曹”诗,便把握了建安文学,把握了我国文人诗的第一个高潮,把握了五言古诗“彬彬之盛”的时代。本文拟就“三曹”诗作一比较,以就教于同行。 第一,从数量和题材上看。 曹操“身亲介胄,务在武功”,不过“息鞍披览,投戈吟咏”,故其诗不多,流传至今者仅二十首;题材上也多限于政治、军事、民情等重大社会问题。建安诗人大量抒写的宴酣游乐诗、男女风情诗、寄赠应答诗、曹操绝少染指。  相似文献   

12.
(一)位置要摆平。老夫妻间绝不要因社会职务和级别的高低在家中分“上下级”,男(女)方不要以“掌柜的”自居,女(男)方也不必愧作“下人”、“保姆”。平等方能出真诚、出友谊。  相似文献   

13.
“弃妇”即被丈夫抛弃的女子,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宗法社会的历史上不可胜数。宗法制度首先把女子放在依附男性的奴隶地位,然后设置了丈夫休弃妻子的种种理由。《大戴礼》规定有“七出”:“不顺父母,为其逆德也;无子,为其绝世也;淫,为其乱族也;妒,为其乱家也;有恶疾,为其不可与共粢盛也;口多言,为其离亲也;盗窃,为其反义也。”这些规定本身就是对女性奴隶地位的道德和法律的认定,是父权夫权主义的产物和标志,就其具体条款而言,其内涵和尺度也都具有主观随意性,家长丈夫可以利用它来随意休弃自己所不喜欢的子媳和妻子。所以历史上“弃妇”之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平则鸣。文学,首先是诗歌,在上古时代就有为“弃妇”争鸣的作品。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有两首著名的“弃妇”诗,一是《卫风·氓》,一是《邶风·谷风》。两诗篇幅相近,内容也酷似。从抒情性的深切凄婉、真挚感人的艺术效果来说,两首诗不分高下;从两位女主人公所抒发的感情境界所表现的性格特点来看,则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和亲”外交策略对中国古代解决民族矛盾、改善民族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历史上中原王朝和西北少数游牧民族的“和亲”为民族间的“通贡、互市”提供了政治保障,也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中华多民族的大统一创造了条件,也为世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做出了榜样。本文通过简述中国古代和亲外交历史,阐释“和亲”对各民族之间“通贡、互市”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伦理观既否定“为己利他”又否定“单纯利己”,而把“无私利他”奉为评价人们行为是否道德的唯一原则,因而仍属于利他主义而渊源于儒墨.只不过,儒家的伦理观是爱有差等的利他主义,主张爱“亲”多于爱“民”、先“亲”后“民”、“亲亲而仁民”;墨家的伦理观是儒家的否定,是爱无差等的利他主义,主张同等爱“亲”与“民”;我国现行伦理观则是对墨家的否定、儒家的否定之否定,它主张新的爱有差等,即爱“民”多于爱“亲”、先“民”后“亲”、“全心全意为人民”。  相似文献   

16.
略论“女祸”与女性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女蜗”的历史回顾 历史上所谓的“女祸”,即指由女人的姿色、言行、参与等招致的各种灾祸,大至破家亡国,小至惑人败事。世界三大宗教,教义中都有视女人为祸的内容。佛教把女人看成“万恶之源”,女性之美更是罪恶深渊,“女色者,世间之哀祸”,并告诫信徒不要接触女人,死后才能上“西天”;基督教的经典《圣经》遣责人类女始祖犯了原罪,使人类陷入无边无际的苦  相似文献   

17.
(一) 曹操是封建社会进入中期以后的杰出法家人物,他生活在东汉政权崩溃的时代。东汉政权是由世族豪强控制的。长期以来,推行一条儒家路线,政治上实行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名教之治”,组织上实行在儒家虚伪德行装饰下的“任人为亲”路线,思想上提倡尊孔读经,宣扬天命论。世族豪强是儒家路线的阶级基础,历史发展的障碍。他们大量兼  相似文献   

18.
(一) 曹操是封建社会进入中期以后的杰出法家人物,他生活在东汉政权崩溃的时代。东汉政权是由世族豪强控制的。长期以来,推行一条儒家路线,政治上实行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名教之治”,组织上实行在儒家虚伪德行装饰下的“任人为亲”路线,思想上提倡尊孔读经,宣扬天命论。世族豪强是儒家路线的阶级基础,历史发展的障碍。他们大量兼  相似文献   

19.
在早期佛教和早期儒学的学习和研究中,我发现佛陀与孔子的思想有很多相似之处,尤其是佛陀的“六方”思想与孔子的“五伦”思想更为接近。本文将就“六方”、“五伦”及两者的异同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求教于史学界同行。一、佛陀的“六方”伦常佛陀虽为一教之主,却时常教化世人,在这一过程中,常论及世俗伦常。《善生经》中的“六方”是早期佛教阐述社会伦理道德观的专门章节。那么什么是“六方”呢?佛告善生云:“父母为东方,师长为南方,妻妇为西方,亲党为北方,僮仆为下方,沙门婆罗门诸高行者为上方。”接着佛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父子、师徒、夫妻、亲友、主奴以及施主与沙  相似文献   

20.
媒人琐谈     
媒人,是婚姻习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它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媒人一经产生,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通常,“媒妁之言”是与“父母之命”相提并论的。 关于媒与媒人,我国史籍上多有记载。比如:“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时焉,龄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