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消费品的分配关系,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马克思说:“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对劳动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无偿占有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劳动人民只能出卖劳动力,过着贫困的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劳动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不再遭受剥削和压迫,消费品的分配,采取了按劳分配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民間文学是广大劳动人民的集体創作,是他們进行生产劳动的一种“工具”,进行阶級斗爭的一种“武器”,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民間文学是一个无穷无尽的知识和艺术宝藏,其中包容了无数劳动和斗爭的经验,集中了亿万人民的集体智慧,对于哲学、社会科学乃至某些自然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民間文学和文人創作的密切联系,在文艺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经验;因此,研究民間文学对于探討“文艺起源”、“文艺与生活的关系”、“人民群众在艺术創造中的作用”等等重要問題,有异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創造  相似文献   

3.
吕剧作为一种地方音乐文化的产物,深深植根于地方音乐文化生活之中。吕剧是在地方说唱艺术“山东琴书”的基础上,吸取了《凤阳歌》等其他民间音乐艺术,发展成为“化装扬琴”,而后又经发展,成为中国八大剧种之一。吕剧昭示着黄河三角洲人民的生活经历和文化的发展,是当地人民精神的寄托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莱蒙托夫对俄国文学的贡献景文山“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①伟大的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与斗争,产生了许多杰出的英勇战士,他们在反动黑夜的昏暗中,预见到劳动人民的解放与幸福的曙光,并为祖国的光明未来而...  相似文献   

5.
我国广大藏族地区被誊为“歌舞的海洋”,而安木多的拉卜楞(甘肃省夏河县),则素有“歌舞盛地”之称。在这里不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能歌善舞。这些歌舞音乐涉及的社会生活,内容极为广泛,举如生产劳动、自然情景、爱情、宗教和日常生活情趣等等,包括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拉卜楞歌舞的表现形式和我国各民族传统的歌舞艺术一样,载歌载舞,歌舞结合,诗  相似文献   

6.
美好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生活理想,新时代美好生活展现着丰厚的意蕴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创造性发展的独特主题,构筑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基础之上。就逻辑起点而言,新时代美好生活深植于马克思主义“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过程之中,内嵌于“现实的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不断深化拓延的结构之内;就价值旨归而言,人民群众是美好生活的需求主体、创造主体和享受主体,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及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主体”的根本政治立场成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价值旨归。立足新时代,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引,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一前提条件与第一要义,方能确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展现人的解放以及人的全面发展,深入美好生活的内在本质,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7.
肖滌井先生在他著的“杜甫研究”,书的“尾声”后面写道:“我誠恳的希望得到讀者的指教!——为了我们的詩人——杜甫。”在这本书的“前言”里也说过这样的话:“我经常怀着这样一种心愿,就是:把詩人杜甫和他的詩,向广大的劳动人民介绍,让广大的劳动人民也懂得他和他的詩。”这种心愿是好的,向广大的劳动人民介绍我們伟大的詩人,劳动人民自然是应该欢迎的了。但是、劳动人民不需要为了了解杜甫  相似文献   

8.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唯心史观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反动统治阶级所鼓吹的剥削之道、吃入之道。千百年来,这条强盗逻辑,被儒家说成是“天下之通义”,流毒很广,害人颇深。 孔孟这两个儒家鼻祖,是奴隶主阶级在思想界的代言人。他们鄙视劳动,仇视劳动人民,为了维护奴隶制度,扯起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黑旗,作为掩盖奴隶主阶级残酷统治人民的遮羞布。他们挥舞着“天命”、“神授”的黑棒,妄图在劳动人民身上加上一条精神锁鍊:统治阶级是“天生”的“圣人”,是“劳心者”,劳动人民是“天生”的“下愚”,是“劳力者”;“圣人”剥削“下愚”是应该的,“劳心者”压迫“劳力者”是理所当然的。呸!这是那儿来的剥削有理、压迫无罪的骗子哲学、吃人道理?劳动人民才不  相似文献   

9.
“不怕官,不怕管,检验真理靠实践。”这就是谚语。它简炼尖锐,富有哲理;押韵顺口,形象生动;语言通俗,耐人寻味。谚语是反映劳动人民生产斗争、社会斗争和日常生活的艺术结晶,渗透着人民深厚的思想感情。中国谚语,是中国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是人民口头创作的一种形式。谚语紧密地联系着人民生活。“别看都是庄稼话,撒在地里能开花”、“水滴积多  相似文献   

10.
(一) 自“五四”运动以来,文学大众化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方向,这明显地表现在作品内容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创作精神。在文学革命运动的前期,以工农大众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文学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已经有一些著名的创作是以劳动大众特别是以农民为其主人公了。鲁迅的“阿Q正传”、“故乡”、“祝福”、“社戏”和“风波”等描写中国农村社会生活的作品,便是其中  相似文献   

11.
一毛主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在中国历史上,劳动人民是反孔斗争的主力军,民间文艺是劳动人民反孔斗争的重要阵地。孔孟之道是宣扬剥削有理、压迫有理、鼓吹复辟倒退的反动思想体系,是历代反动派对劳动人民实行反革命专政的精神枷锁。因此,劳动人民在反压迫反剥削的斗争中,也就必然首先要在思想上批判孔孟之道。从柳下跖痛斥孔老二,陈胜、吴广否定“王侯将相”的“有种”论,黄巾起义英雄否定儒家的“天不变,道亦不变”论,直到李闯王铲除“理学”,洪秀全鞭抽孔老二,起义奴隶和起义农民的反孔斗争,至今还闪耀着战斗的光芒。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框架内所建构的新劳动学说,向来是探究马克思资本现代性批判的学理焦点。透过马克思劳动学说的表层语义,其劳动叙事始终围绕着“现实的人”的“感性生活”展开,在“劳动与生活”互释性框架内,马克思通过追问资本现代性境遇中劳动异化现实的结构性危机,揭示了资本逻辑形塑的“生活危机”。这种“生活危机”主要表现为劳动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断裂与疏离,即劳动作为一种异己性的力量起而反对、压迫和限制“现实的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合理化吁求。雇佣劳动体制下的异化劳动不再是一种确证人的内在价值的积极力量,反而沦为资本增殖的工具和雇佣工人谋生的手段,因此,“劳动认同”的危机将以“逃避劳动”的极端形式呈现。重建“劳动认同”与“美好生活”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在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的人性化转型意义上重构“劳动认同”,并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价值实践本体高度确证人类劳动的历史意义和实践功能,构成了马克思异化劳动批判的核心旨趣。理解和把握西方生活叙事的范式转型与马克思新劳动价值学说的真义,将为新时代中国社会阐释和实践“美好生活”厘定学理地平。  相似文献   

13.
现在,大家都来探讨经济效益,目的在于用最少的劳动取得最大的劳动成果,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使用最少的劳动就是注意节约劳动,而“时间作为劳动的尺度”,节约劳动归根到底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劳动时间的节约又是和马克思曾经提出的劳动时间的“双重作用”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本文拟就劳动时间的双重作用和经济效益问题谈谈我们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一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近代史上出现了第一次人民革命的高潮。以太平天国为中心、遍及全国各省区的各族人民大起义,把当时的反动统治——清王朝推到复灭的边缘。对于这个反动王朝说来,当时的严重问题不仅在政治上因循泄沓、腐朽透顶[注一],财政上山窮水尽,人不敷出[注二],而且,比这些更为直接、更为迫切的,还在于军事上丧失了抵抗的能力,找不到一支堪用的武装。号称“天下无敌”的“八旗劲旅”,二百余年来过着养尊处优的寄生生活,早已变成了靠剥削汉族劳动人民为生的寄生虫,还在清朝初年扑灭“三藩之乱”时就已显示出它已丧失了战斗力。所谓“国家经制之兵”的绿营兵,则随着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和社会予盾的日益激化,也迅速变成一支“平乱则不足,扰民则有余”  相似文献   

15.
从陈胜、吴广到太平天国,两千年来的农民革命风暴,掀起了一浪高一浪的农民反孔斗争。这一斗争,表明孔老二从来都是劳动人民的死对头,劳动人民历来都是站在反孔斗争前列的主力军。一切反动派都尊孔崇圣,都诬蔑人民,这是一条毒藤上的两个毒瓜。孔老二的余孽林彪一类骗子,一面把孔丘尊崇为“宇宙之伟人”;一面疯狂宣扬“上智下愚”的唯心史观,把劳动人民诬蔑为心中只有“一个大‘财’字”的武训,丑化为只知道“搞钱”、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一切反动的统治者,总是顽固地坚持“唯心史观”,来为其反动统治制造理论根据。反动奴隶主阶级的代表孔子,吹嘘自己是“生而知之”的“圣者”,“先知先觉”的“上智”。咒骂劳动人民是“下愚”、“野人”。林彪这个孔老二的忠实信徒,同一切没落阶级一样,也扯起“上智下愚”的破旗,大吹大擂自己是什么“天马”、“超人”、“至贵”,他的思想与劳动人民的思想有“天壤之别”,胡说我们劳动人民只晓得“招财进宝”、“妻子儿女”。这是对我们劳动人民的恶毒诬蔑!  相似文献   

17.
俄语成语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俄罗斯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与社会生活中反复验证的经验总结,亦是俄罗斯人民世世代代用以记录和传授各种生活知识与经验教训的简捷工具。因而将其称为“生活中的盐”、“历史智慧的结晶”。俄语成语的意义不仅仅在其凝练、精辟、曼妙与贴切,且有着极其宝贵的文学鉴赏价值。同时,它又相当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俄罗斯人民的世界观和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18.
数字异化是劳动异化的当代表现形式,渗透在思维方式、生产方式、交往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各个维度,突出表现为“数据崇拜”“无形剥削”“虚拟交往”“赤裸生活”的普遍现实,成为“人受抽象统治”的当代形态。数字技术与资本逻辑的全面联姻则是造成数字异化的根源。具体言之,数据生产要素的私人占有导致新意识形态幻象,产消合一生产方式模糊劳动与休闲的界限,数字平台的私有属性与逐利性质诱发交往异化,资本增殖逻辑对人类日常生活进行全方位殖民。扬弃数字异化,其根本途径在于坚持唯物史观,消灭数字技术占有和运用的资本逻辑。一是建构数据资源共享环境以规训数据资本;二是重构数字生产关系以释放新生产力;三是构建数字共同体以抵抗虚拟交往异化;四是运用人民逻辑更替数字技术的资本逻辑。  相似文献   

19.
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的进步哲学能不能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有的同志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我们认为地主阶级的进步哲学在任何历史条件下,都不能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只能是劳动人民自己的革命领袖和思想家们的思想。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评价唯物主义哲学家的进步历史作用,批判“四人帮”鼓吹的“法家爱人民”的谬论,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非形式化教育阶段,教育与劳动的边界是模糊的,教育就在生产生活中。随着形式化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学校教育产生后,劳动才从教育中“出走”。有关劳动及劳动教育的思想理论千百年来则不绝如缕,要而言之,一方面传统劳动教育重悯农惜物、贵修身养性、崇智慧贯通,另一方面也存在劳动符号化、人劳己劳区别化表现,需要一分为二、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