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老年人独身有害无益。如果老年人有勇气再次点燃爱情之火,那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甚至还会使老年人奇迹般地出现返老还童的现象。那么老年人再婚应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呢应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呢?矫正再婚心理动机老年人再婚要以爱的需要为主线,其次是安全和生理等需要。不少老年人再婚后并不幸福或速配速离,原因就是缺乏坚实的爱情基础,结果给自己再次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2.
随着老年人离退休后社会角色的变更,加之社会变革和家庭、人际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老年人心理不适应的问题越来越多。如何适应新形势做好老年人心理调适工作,是老年人及其家庭、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老年人心理调适的实质 老年人心理调适的实质,就是老年人在心理失衡的情况下,通过调整使之达到心理平衡。这种心理调适主要有四个要素: (一)心理调适的主体。即心理调适者个人。这个主体的情况是很复杂的。由于每个人文化程度、工作经历、信仰爱好、生活习惯、性格特征、所受…  相似文献   

3.
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充满了联想。每一句得体的话都十分讲究修辞,都能引人联想。联想与修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论述了联想在修辞中的广泛运用和联想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这些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对宗教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发生了兴趣,发表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专著和论文,看法多种多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概括起来,这些专著和论文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是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认识必然要经历过的阶段。二是宗教几乎伴随人类社会而诞生,也不会半途离别人类而去。三是它包括所有一切艺术的表征形式,不应一概否定宗教,还应该让它为今天和明天的文化建设服务。这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试谈经济法     
在制定民法的同时,是否需要制定经济法,我国法学界、经济学界,以及政法部门、政府部门的同志有不同意见。有的认为在我国,民法是调整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对经济立法具有统率和指导作用;有的认为,除了民法,还应有相应的经济法,还有的同志提出,把民法和经济法合并制定一部财产法的意见。我们认为我国的民法是社会主义民法,不存在象资本主义国家那样的所谓“私法”的概念,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调整商品经济财产关系的基本法。但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在制定民法的时候,同时还应完善经济法。经济法是民法的发展和补充,它们两者之间起着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作用。本文试就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调整对象,及其本质等几个问题,作一次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试谈诈骗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诈骗罪是属于“侵犯财产罪”。 一 用欺骗的方法,使被害人自动把财物交给犯罪人。这是诈骗罪区别于抢劫罪、盗窃罪的主要特征。某些人对诈骗罪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事实上,诈骗罪对国家、集体、个人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精神上都造成严重的恶果。据初步了解,当前  相似文献   

7.
增值税作为我国的主要税种之一,具有运用面广、税基合理、税率单一的特点。在财政、经济、外贸、税收负担、税收征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流转税的重复征税的弊端。但随之而来的避税问题也明显暴露出来。因此,增值税的反避税工作有待于加强。  相似文献   

8.
试谈幽默的共性与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默,作为美学范畴,具有多方面的含义。本文所谈的幽默,是把幽默当作一门笑的艺术,仅从这个特定角度来探讨幽默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及调适刍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老龄问题已成为2l世纪各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何充分认识当代中国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的特点和趋势,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调查显示,心理需求已成为中国当代老年人健康生活的重大热点问题。针对当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做好调试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10.
试谈管理与技术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人们始终没有摆正管理与技术之间的辩证关系。究其根源,在于没有选好看问题的角度。只有从企业与管理的关系角度看问题,才能认清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只有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摆正管理与技术之间的辩证关系。必须把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到一个突出高度来认识:1,管理是为企业生产资源灌注生命力的具体机制,是企业之本。2,要树立管理主导论、技术资源论的观念,向管理要技术,为技术进步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1.
中外学者对经济波动的研究,均偏重“因素分析”、“总量分析”,而忽视结构因素的影响。产业结构失衡所导致的“倍数效应”的失控,严重影响经济总体水平的稳定。我国长期奉行“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忽视工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给经济总体水平发展的稳定性造成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文化具有广阔的地域性。长白山文化的开拓者和传播者有:顾太清、吴兆骞、吴大 澂、吴禄贞、刘建封、李旭,在他们身上表现出长白山文化的丰厚底蕴和军政合一的文化特点。长白山文化是地方志文化的宝库,也是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人类法治史表明,没有道德的法治,法治必然沦为政治权力的奴隶;而没有法治的道德,道德自身也难以维持。那么步入小康社会的法治需要怎样的道德支撑,是传统的利他?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己?答案是既利己又利他的利人利己的道德。  相似文献   

14.
试谈旅游服务理论与服务质量的提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我国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需要,迅速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则是摆在我国旅游企业和旅游教育界、各级各类培训机构面前亟须解决的一项急迫的课题和艰巨的任务.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是要创建、运用崭新的服务理论、科学地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15.
60年代,我国史学界曾就历史主义进行过专题讨论。在文革期间讨论遭到扼杀,历史主义被认为只能是资产阶级的。文革结束后,在80年代又进行了讨论。笔者认为,历史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研究具体历史对象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既有一致之处也有不同之点。历史唯物主义包含历史主义,历史主义则是整个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历史主义则是在它指导下研究具体历史问题时所采用的方法。对于历史研究来说,它们两者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6.
郭文力 《理论界》2005,(1):113-114
人类法治史表明,没有道德的法治,法治必然沦为政治权力的奴隶;而没有法治的道德,道德自身也难以维持.那么步入小康社会的法治需要怎样的道德支撑,是传统的利他?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己?答案是既利己又利他的利人利已的道德.  相似文献   

17.
1、对软科学基本概念的初步认识1.1 定义软科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始于70年代初其实它的运用则始于人类群聚有集体活动(狩猎)之时,首领作出决策之前要咨询长者(经验)或智者(能人)的意见,奴隶社会或封建王朝也有师爷、军师、左丞右相、食客,及到资本主义社会则称之为智囊团、软科学公司、点子公司等等,然而,以往的决策咨询仅是部族首领或帝王将相的个人需求,尚未上升到系统的理论水平.1.1.1 日本科学技术厅于70年代初下的定义是:“软科学是一门新的综合性技术,它以阐明现代社会复杂的政治课题为目的,应用信息科学、行为科学、系统工程、经营工程等正在急速发展的与决策科学化有关的各个领域的理论或方法,靠自然科学的方法对包括人和社会在内的广泛范围的对象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工作”.1.1.2 雷爱祖认为:“软科学是一门跨学科、高智能的综合性新兴学科”.1.1.3 杨道华等认为:“软科学是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组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新兴学科群.软科学是以系统科学理论方法为基础,以现代科学知识和计算机等现代技术为手段,对‘人一事一物’系统进行跨学科、跨领域、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研究,为各级各类组织的领导、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服务,实现整体优化效应,以解决和促进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8.
我们认为,精神文明具有“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性”,“与物质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阶级性”和“历史的继承性”。下面,拟从这几方面谈点粗浅看法。 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性 首先从精神文明的产生说起。在先于人类存在的自然界,起作用的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各种无意识的盲目的自发力量,没有人的意识的活动力量,自然界照样是客观存在的。精神文明在这里是体现不到的。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自然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然界被作为人的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从而人也不断增长着认识和实践的能力。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关系的产物。马克思指出:人“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才真正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观点。”因此,精神文明,它一方面必须是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相联系的,另一方面必须是与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相联系的,并主要是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我国越来越重视舆论监督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的舆论监督还缺乏法制保障和法律约束,由此导致舆论监督原发效力的削弱和衰减。因此,提高舆论监督的法制化程度,给舆论监督以法律上的保障与制约,是有效发挥舆论监督效用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有四处提到了关于培养、加强学生语感的问题,以此为指导,在如火如荼展开的新教改中,"语感教学"成了一大热点.本文不赞同"语感教学"的提法,主张在听说读写教学中培养、提升学生的语感,具体包括感知、积累语言;分析、讲解语言;训练、内化语言;实践、领悟语言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