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云南文山地区发现的可以背着走的织布机,这是苗族迁徒农业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苗族人在很古老的时候就会纺麻,有麻崇拜意识.中国用麻的历史比用丝和棉的历史长.迁徙农业中的粮食要素有小米、马铃薯、荞麦、玉米等,俗语说“桃树开花,苗族搬家”,苗族就主要依靠这些粮食度过迁徙的艰难岁月.迁徙中苗族有效地因地制宜创造了棚架房、土房、草房等,与此同时还创造了治病防病的苗族医药.  相似文献   

2.
正春节将至,你是否已经厌倦了在家里吃大桌饭、看春晚及打麻将的节日生活?那么请带上你的家人,一起去旅游吧!下面介绍我国9个最具年味的旅游地,一起去体验独具特色的新年吧。郎德:吃一顿苗家团圆饭苗族有自己的年节苗族有自己的年节,一般是在农历100月,但近代以来黔东南地区苗族人过春节甚至比苗年还要热闹。郎德上寨是黔  相似文献   

3.
70多年前,苗族主动参加抗日战争并牺牲7万人以上的将士.对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仅有一些零星的记述和调查.苗族参与抗战的情况可从五个方面对其进行整体梳理和描述:苗族将士为主的国民革命军部队——82师、85师、暂编5师、暂编6师等对日作战;苗族人(如万式炯、吴绍周等)为主要领导人的国民革命军部队同日军作战;苗兵较多的国民革命军部队(如中国远征军)对日作战;在国民政府、军队任职的苗人在苗区组织开展支持抗战活动;苗族民间组织、参加和支持抗日活动.激发和坚定苗族抗日决心的主要因素是:苗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届时的抗战形势,促使苗族作出以中华认同和国家认同为前提的抉择;苗族知识分子群体的引导作用;国民党政府迫于形势,解决苗区历史遗留问题,取信苗人的作用;届时的军政要人对苗族将士的信任和重用,激发苗族将士和广大民众一心为国的巨大热情和勇气;苗族固有的民族精神和传统动员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民族都有表达思想、情感和欲望的独有形式,苗族人的表达方式是隐蔽地附会在宗教式的巫教文化观念中.苗族口承文艺就是一重要载体,多在鬼神世界里寻找为自己表现所需的理由,尽管保持着这些原始信仰的羁绊,但这些戴着镣铐的歌唱,仍然充满了妙然天趣和原始活力.我们理解巫文化的方式,应该是以巫教思维来认识体验和理解巫文化观念、巫文化情绪、巫文化行为和仪式,追求文本象征恒定性的审美价值和穿透力.  相似文献   

5.
苗族服饰是苗族人民创造的审美文化,是一部穿在身上的百科全书.服饰的丰富色彩蕴含着苗族人民寻根溯源、自我认同的历史观,天人一体、仿生运用的自然观,同时也是苗族人民民族信仰的诠释、哲学思想的渗透、民族情感的流露和审美情趣的取向.解读苗族服饰色彩的"颜"外意蕴,可以加深对苗族人民悠久而又绚丽的色彩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贵州苗族聚居区的稳固苗居社会,离不开习惯生活上所产生的理词扮演的规范性角色的指领和维护。当下,苗族传统习惯中的规范、制度效力逐渐弱化,然而,不能否认的是苗族理词仍在苗族村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因此,研究苗族习惯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作为苗族习惯法载体的理词又是构建现代化的法律体系不得不直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理辞”与“苗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理辞是贵州省黔东南州及其周边苗族地区民间理老判断纠纷时所依据的律例,是苗族古代社会法典和判例的集成;而苗例则是以当地苗族民间的议榔立法、理老司法和鼓社执法为核心的苗族习惯法系统。苗例是以议榔立法、理老司法和鼓社执法为核心的苗族习惯法体系。议榔所立之法经过历代的完善和固化而被诗化,即成为理辞,理老对案件的裁判以事实为依据,以理辞为准绳,理辞具有法律文本或者法律条例的功能和性质。  相似文献   

8.
根据贵州省黔东南地区苗族口头流传而整理的《苗族史诗》,是我国的一部著名创世史诗。这部博大宏富、汪洋恣肆的作品曲折反映了苗族远古社会的种种情形,其中有关于古代苗族图腾崇拜的生动记述。苗族文化的独特规定性,决定了包括图腾神话在内苗族远古神话大量融入到创世史诗之中。《苗族史诗》中的“古枫歌”和“蝴蝶歌”的图腾生人神话,有着一种特殊意义的、别具一格的形态,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苗族神话中,射日神话以其宏大的气势,瑰伟的想象而别具一格。它表现了苗族先民与自然的英勇斗争,反映了苗族先民渴望征服自然的理想和愿望,正如《苗族文学史》所说:苗族射日神话“反映了人类战胜荒旱的可贵想象,曲折地歌颂了与荒旱作斗争的英雄。”苗族射日神话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它来源于哪里?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湖南社会科学》2000,(4):111-111
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古老而优秀的民族。早在民国时期便有不少学者,开始对苗族族源、迁徙、经济生活、语言、习俗等进行调查研究。近几十年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对苗族史研究的专论渐多,收获不少,但是缺少一种贯穿古今,全面系统的研究,缺少一部体例严谨。内容完整的苗族历史的通史著作。最近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伍新福研究员撰写的《中国苗族通史》( 1999年 12月出版)一书,填补了这个空白。该书分上。下两册,共八章,90万字,这是伍新福研究员集数十年的资料积累和学术研究,在业已有了二部研究论著的基础上而撰成的。…  相似文献   

11.
芦笙是苗族人民生活中重要的乐器、法器、神器.芦笙文化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历史文化及宗教信仰等领域,体现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态度、民族性格、文化面貌、心理素质及伦理道德.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是苗族芦笙文化保留得比较完整、厚重的地区之一,以之为个案进行剖析,可以探寻苗族芦笙文化在现代化语境中传承与发展的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的民族史书写与日本东洋史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承继关系。仅从苗族史论来看,中国史家直接吸取了日本东洋史中关于苗族分类、苗族土著、苗汉竞争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为苗族引入了蚩尤这一英雄祖先,创造性地解释了百姓为汉族、黎民为苗族的的象征意涵。这种以后世民族分野倒溯历史、分割历史、强调历史上人种竞争的做法,强化了苗汉之间的异族关系,不利于中国民族的团结一致。近代中国学者为了摆脱东洋史的影响,在人种分类、民族源流以及叙述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探索书写面向未来的中国民族史,并尽力在兼顾民族平等的同时强调民族一体性。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除了创新民族史撰修体例外,还在于书写双向融合而非单向同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苗族古歌研究百年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古歌研究自1896年至今已逾百年,虽然国外对于苗族研究论著颇丰,但对于苗族诗歌甚至具体到苗族古歌的研究形成专著或专论并不多,仅散见于苗族文化的系列研究之中,故粗略概述之;国内研究则以民国时苗族古歌研究的萌芽期、1949年到1979年苗族古歌研究的低潮期、1980年至2012年苗族古歌研究的繁荣期三个研究时段加以梳理.在苗族古歌研究的繁荣期里,研究者们从史学、文学、民族学等多学科角度对其进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古老而优秀的民族。早在民国时期便有不少学者,开始对苗族族源、迁徙、经济生活、语言、习俗等进行调查研究。近几十年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对苗族史研究的专论渐多,收获不少,但是缺少一种贯穿古今,全面系统的研究,缺少一部体例严谨、内容完整...  相似文献   

15.
苗族村寨选址是苗族建筑文化的重要内容。现时态的苗族村寨,其选址活动多数发生在一两百年前。苗族村寨选址方式至少有13种。选择行为总体上具有对隐蔽性、对利用大山逃生的便利性和对凭险抵抗自然优势的强调,极富生态智慧和历史信息。苗族村寨选址的生态智慧,主要源于苗族元哲学思想和富有适应性的传统知识体系。在苗族元哲学思想逻辑下,所有的选址活动,都是富有理性的行为,不是迷信活动,不能运用现代科学理论观点进行简单否定。  相似文献   

16.
贵州地区苗族的物化传播手段以其独特的文化气息,展示着苗族人民的传播观与信息观,是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物化传播方式穿越了时空限制、书写了苗族浓重文明史、体现了苗族人民特有的文化生态和生存环境的传播手段和表征符码,以其特殊的表达方式隐蕴在其丧葬婚嫁、歌舞、服饰等传统民族文化中,传递了苗族人民共同的民族心理需要,以及他们的文化取向和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17.
鸟居龙藏的苗族观对20世纪上半期中国学人有关苗族及其分类的讨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对于苗族的划分为苗族成为近代民族集团的思想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这对于20世纪上半期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苗族人重表象轻逻辑、重感情轻理性的思维方式导致了苗文化传承的非理性化倾向。而苗裔作家沈从文则以同样自由的心灵在进行小说创作 ,也是这种主观随意性导致了他小说中大量出现的绝对的或者相对的叙事空白。从叙事角度看 ,这些叙事空白同苗文化叙事传承中的空白一样 ,都应是非理性化传承叙事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利珠 《家庭科技》2016,(9):56-57
正说起西江千户苗寨,这可是被称作贵州最美的景点。西江千户苗寨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认识中国苗族由西江开始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00公里。西江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最完整的地方,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的首选之地。西江千户苗寨可以说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  相似文献   

20.
论苗族的生态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的生态文明是一种原生态的存在于苗族民间几千年的生活习惯.我们要达到跨越工业现代化时期努力赶上生态现代化的目标,保护、传承、推广苗族的生态文明现、生态道德观具有重要的意义.苗族的生态道德观把生态道德的视野从人与人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一切生物与自然界;认为人与自然都具有外在的价值与内在的价值;人是具有理性思维的动物,肩负着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与自然共生共荣的道德代理者的职责.这些观点与现代生态伦理观相吻合,但两者又有质的区别.苗族生态道德观是建立在苗族巫术一宗教信仰上的,为了信仰而关爱一切生物,这种生物道德观是靠文化来维系的,无法动摇,现代生态伦理观企图建立一种新的伦理道德去感化人,在商品经济时代,实践起来却是困难的.推广苗族生态道德观必须坚持"发展保护传承,传承保护发展"的方针,建议政府加大对苗族地区的投入并协调生态补偿,俾能实现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