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国力  潘静敏 《理论界》2005,3(2):27-28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一个将诞生于19世纪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需要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使这一理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解决了中国如何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主要方式。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过程中,我党从五个方面避免了苏共之过失,从而能够产生邓小平理论。由此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一、尊重全世界共产党人为理想而奋斗的全部历史,公正客观地评价斯大林模式;二、要重视学史。  相似文献   

3.
杨春贵 《学术研究》2000,3(1):30-37
社会主义运动,总在曲折中前进。只要科学、准确而全面地总结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那么社会主义作为人类未来的必由之路,必将不断地发展壮大,并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2 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基本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5.
(一)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诞生,社会主义在20世纪兴起,决不是一种偶然的历史现象。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反映了要有一种更加合理的社会形态来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要求。20世纪的社会主义是一部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又遭受了重大挫折的历史。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在20世纪的实践尤其是后期的重大挫折,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世界马克思主义者值得认真思考和科学总结的问题。首先,社会主义实践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开始的,这就决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是…  相似文献   

6.
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和演变 ,使社会主义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而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绩 ,谱写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并为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闯出了一条新路。世界社会主义将在充满活力的多种模式中走出低谷 ,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经济建设的道路上走了许多弯路。邓小平同志根据我国和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创立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是勇于"睁眼看世界"的产物,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时代性开拓与创新,是对人类文明最优秀成果的大胆借鉴和运用,是对科学社会主义伟大的突破与发展,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是一个重大的思想理论认识问题。对此,可以从四个视角进行探讨: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展看,邓小平理论是社会主义第四次历史性飞跃的产物;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看,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看,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的首创和奠基;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发展进程看,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继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之后的第三个伟大战略理论。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三个方面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历史性课题,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确立了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科学社会主义现。二十年来我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了这种科学社会主义观的生机和活力,使它成为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形成具有历史必然性,它是当代国际形势变动的必然结果,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继续前进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理论是在反复思考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解决了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和鼓舞作用。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是把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13.
在邓小平理论之前, 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只是发展到开始从感性具体到理性抽象的升华阶段。邓小平在前人的思想基础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深刻分析,作了一系列具体规定,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单一贫乏转向丰富多彩、从贫穷转向富裕,从“政治批判”转向民主法制、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真正实现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从理性抽象到理性具体的升华,达到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理性具体阶段。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从分析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入手,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共产党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能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证;二是共产党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党能否保持先进性的关键,它关系到我们的改革开放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三是共产党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也是我党执政面临的严峻考验;四是搞好党的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有广义、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指邓小平同志投身中国革命以来的一系列正确的理论论述,从狭义上讲,指邓小乎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狭义的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起点问题,理论界莫衷一是,而关于1975年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起点的见解更具有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兴衰成败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他从我国实际出发,系统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以及这一特征的极端重要性,赋予了精神文明以科学的内涵,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新人,其重要内容是繁荣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要求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邹永图 《学术研究》2000,26(3):44-48
“全球化”是社会发展自然历史过程的一种现象。“经济全球化”具有两重性。资本主义提倡的全球化实质是世界的资本主义化,而社会主义提倡的全球化最终是人类的解放和实现世界的共产主义。我们正在面临“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应当提高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党和人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创造了重要的历史经验从俄国的实际出发,谨慎地、渐进地推动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适时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社会稳定和政治稳定,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既坚持党的领导又加强党的建设.这些历史经验,对于当前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