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老舍的人格魅力、文学世界的流光溢彩和他对政治革命的理解参与以及主动终结生命的方式,都与他"天真"的性情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种"天真"体现在人格中,表现为一种"软而硬的个性",并总是在关键时刻爆发出倔强的生命力度:表现在笔下,老舍以天真温厚的幽默格调殊异于以"恨"、"怒"为色调的文学主潮,向文坛奉献着爱与宽容;同时,这种"天真"也决定了他对于现实政治的单纯理解,在冷眼讽寓与热情投入中承受着由此带来的规训与惩罚.  相似文献   

2.
曹禺在早期戏剧创作中深感当下人的原始生命力被压抑、扭曲,于是热情地讴歌、追求它;同时,他又为原始生命力在现实世界中遭受的巨大破坏而惧怕.既爱于此、又痛于此,形成了曹禺情感中难以解开的"结".这使他要为"原始生命力"寻找一个支点,即最合理的生存环境,让它既能像"雷雨"一样勃发,又不至于让人感到恐惧.只有"力量",没有"恐惧",这是他早期创作的精神追求.从他早期的几部剧作中,能清楚地找到作家的精神追求轨迹.  相似文献   

3.
成海鹰 《学术论坛》2008,31(1):10-13
弗洛姆生活在科学技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二十世纪,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敏锐的感受使他有足够的洞察力和智慧深刻揭示人的生存处境.他提出人道主义伦理学,旨在建立健全的社会和健全的人格.他看到人的孤独处境.希望藉爱拯救人类.与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不同,他认为爱不仅是情感,爱也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为了更好地理解爱的艺术,他提出"爱四要素说",即关心、尊重、责任、认识.这四种要素浓厚的伦理学色彩,构成了弗洛姆理论中的爱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4.
伍尔芙代表作品中的表象附着于现实中的"物",衍生出各自不同的"物性",但这些物性始终与具有脱离和超越现实的"他性"交织在一起.本文由此出发,探讨伍尔芙小说混合文体、多重身份等审美特征,进而总结其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丈夫下班回家稍晚,妻子心中就有无数猜想和担忧:工作出了问题?会不会突然生病了?可别是遇到车祸了?最近他回家后很沉默,没什么话,自己看电视或上网,对我冷淡了许多,他会不会不爱我了?现在办公室恋情天天发生,会不会……这些不愉快联想渐渐真切,几乎难分想像与现实了.  相似文献   

6.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福克纳把南方的历史和现实社会作为自己创作源泉而成为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在他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熵贯穿了全文的主题与结构.以熵化这一全新的角度探索了主人公爱米丽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7.
哲学的"爱智范式"通过预设某种"最高智慧"作为人之欲求的终极目标将人引向一个无限超越的过程.文章认为,对西方形而上学史唯有从"爱智"哲学范武的发展史及其终结的角度才可窥见其中的奥秘.由"爱智慧"确立的形而上学隐含着宗教-科学二元性特征.中世纪发展出宗教思想方法的爱智维度,近代发展出了科学思想方法的爱智维度.黑格尔哲学的解体标志着"爱智范式"的哲学的终结.马克思哲学开启了一条由"实践观点"超越传统哲学-形而上学"爱智范式"的道路,哲学出现了面向现实生活的转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小说,从"五四"到三十年代,作家普遍热衷于对神圣爱情的书写,显示出一代文人浪漫的激情.张天翼也写两性,但是却有不一样的态度和用意.文章对张天翼小说中的两性描写进行了探究,发现所谓"罗曼蒂克"不过是知识分子刻意为之的人工热情,"买卖"原则才是男女关系的基本原则;张天翼以"人本主义"却又不失"现实批判意识"的文化立场和伦理价值观念,书写两性伦理主题,完成对"思想解放、恋爱自由、以爱为前提"神圣恋爱的消解、颠覆和解构.  相似文献   

9.
陈晓明 《河北学刊》2004,24(5):128-133
在王蒙的写作中,总是有一种东西超出他置身于其中的现实,这种东西真正显示了王蒙的敏感性.王蒙在新时期的写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新时期前期的"春之声"阶段、本体转向的"来劲"阶段和后新时期的怀恋"季节"阶段.这三个阶段,王蒙都以特殊的方式与他所处的现实构成紧张的内在联系,或者说,他始终以他独特的方式超出、胜过他所面对的现实.王蒙以他的反思性、以他的语言修辞策略、以他对历史的执著记忆,始终超出他所处的历史.也就是说,王蒙是如此深切地沉浸在他所处的历史之中,又始终超出了历史给定的界线.他与他置身于其中的现实的主流思想意识形成了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是如此的微妙,以至于我们不经意几乎觉察不出.这正是这种偏差的真实性所在.这使人们在把王蒙理解为一个主流作家时,有必要保持一种更为复杂的眼光.  相似文献   

10.
浩然表现"文革"前农民生活作品里的世界,不是艺术真实,而是他用从理念出发的主观主义、自上而下建构的表达性现实.它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阶级斗争,具有宏大政治意义、高度意识形态化和政治化的农民日常生活.浩然借写<金光大道>成功创立了想象、表现和建构农民生活的新方式.他是毛泽东时代的标志性作家,<金光大道>是集大成的"社会主义文艺"著作.晚年,他虽在实践上颠覆了表达性现实,但仍倾力为其作品的真实性辩护.这表明,他深深迷恋着表达性现实.  相似文献   

11.
郑廷玉是元代颇具特色的著名曲家。从其创作方法来看,郑廷玉的杂剧呈现出特有的美学意蕴。他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在一起,在现实生活和魔幻空间中去探寻社会,求索人生。形成其杂剧创作独有特色的原因不外有三:残酷的现实;儒文化在元代受到了空前绝后的巨大冲击;佛道盛行,尤其是道教的空前昌盛。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认为追求富有是人的本能,反对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人为干预。他从道义上谴责“为富不仁、为仁不富”现象,却又默认了贫富不均的现实存在。他蔑视权贵,同情穷人,同时对富有又有点渴望。他表彰本分致富,却又不赞成严禁奸富。与其不朽著作《史记》一样,这种矛盾的贫富观也算得上一家之言。社会结构的转型,地主封建制度在和平环境中的迅速发展和充分演示,为这种贫富观的产生准备了基本的社会条件;而司马迁那拮据窘迫的尴尬人生,则又为他对贫富问题的反思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史家的视野,书生的执著,浓郁的忧患情结,则把这种思考引向了深入。时代、社会和个人三重因素,造就了司马迁那丰富而独特的贫富观。  相似文献   

13.
拉斯普京的<伊万的女儿,伊万的母亲>,通过对一个俄罗斯普通家庭生活状况和生存环境的展示,对当今残酷社会现实进行了猛烈抨击和彻底批判.小说作者对人们在精神领域中迷失方向和传统道德沦丧的行为发出了警示,对良知和人性的深情呼唤一直是拉斯普京为"俄罗斯的出路"问题所寻找出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仁政”是孟子政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仁政”思想非常丰富。“仁政”思想的提出反映了孟子制止野蛮战争和暴政、追求安定社会的美好愿望;虽有空想成分,但其进步性也是不容否认的。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政治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重大的影响。孔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仁”、“礼”为中心内容的规范和治术,突出道德在政治统治中的作用。孔子所表达的政治理想是美好的,但提出的规范和治术均不切合实际,无实用价值。其要害在于孔子对人的行为规律缺乏基本的认识,其政治学说遂成为无的之矢。  相似文献   

16.
《罗生门》是日本近代重要作家芥川龙之介的著名代表作,于1915年在《帝国文学》杂志上刊发,是作者的成名之作,一经发表便引起当时日本文坛的轰动,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芥川龙之介通过这部作品借古讽今,探讨了在现实残酷环境中人性的善恶转变问题,以寄托自己对当时现实社会中人性冲突及利己主义的思考。文章依次陈述《罗生门》中所展现的人性冲突以及所折射出的利己主义思维,然后再深入探讨这两方面所体现出的小说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7.
王毅 《社会科学》2012,(2):185-192
辛弃疾的俳谐词数量甚多,约有九十多首。稼轩在俳谐词中或自我解嘲以解脱苦闷,或讽刺社会而嬉笑怒骂,俳谐词成为稼轩化解内心痛苦的手段,也是他针砭时弊的工具。辛弃疾对淳于髡、东方朔、扬雄等俳优型知识分子的认同,奠定了他对自我解嘲、嘲讽他人、谈笑讽谏等俳优传统的领会与运用,这不仅是他能创作出众多意味独特的俳谐词的重要原因,对于《答客难》、《解嘲》等俳谐文赋创作手法的承继,也是理解稼轩以文为词特质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8.
张一兵 《河北学刊》2012,32(3):6-13
在1844年以前,赫斯将"资产阶级社会"称为"金钱贵族制",并把费尔巴哈对宗教批判的人本主义异化史观直接运用到对现实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中来,提出了所谓货币是人的交往类本质的异化的观点。在他看来,正是这个颠倒的金钱世界,造成了更加普遍的剥削和奴隶制。而在后来的研究中,赫斯开始关注现实中的劳动,但并未用哲学人本主义的逻辑来描述资产阶级社会中的劳动状态,而是使用了比较准确和实证的概念:雇佣劳动和奴隶劳动。  相似文献   

19.
刘树胜 《晋阳学刊》2006,(3):110-113
随着传统信仰的失落,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元曲家对封建政治的价值普遍采取了否定的态度。元代黑暗的社会现实又促进了“避世”思想的膨胀,成为中国避世哲学的和声,并在元散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貌似游戏文字的散曲,能更自然地流露在传统诗词里不易流露的真情,发泄内心的牢骚。基于上述原因,元曲家对屈原的忠君爱国、清廉、独醒等为历代文人所推崇的传统美德进行了重新评价,将其作为对立面予以了彻底的否定。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以辩证统一思想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世界处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中国社会和谐需要世界社会和谐、祖国统一、经济与政治协调发展、主体与补充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解读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