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直接组成部分。社会保障制度可协调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会关系,有利于解决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社会问题,完善社会功能,整合和谐社会,催化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氛围。针对中国的具体国情,迅速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理想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已经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民族地区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于保证社会稳定和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新农村建设事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机制必须尽快建立。没有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改革所需的安全环境就不能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4.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在缓解社会矛盾和冲突,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剖析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资金来源和管理制度等方面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在对我国和美国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项"社会安全制度",其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的现实问题出发,本文认为建立健全农村健康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与现实要求,并提出了增强农民健康意识、强化政府公共责任、重建医疗卫生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前提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促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而形成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健全、完备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保障对社会公平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就是社会公平,也是社会保障追求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虽然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树立社会公平的价值理念和政策取向,要弥补社会保障制度的漏洞和缺陷。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且还要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发展慈善事业。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社会公平的进一步实现,也才能最终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春红 《兰州学刊》2007,4(9):22-24
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管理,就一定不能忽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保障的批判,提出了自己的社会保障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障与社会和谐的正相关关系,决定了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通过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来化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在现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来加快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就成为政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风险时代的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建设的一个基本的功能,是要有效地应付各种社会风险;现代性方案下展开的现代社会工程试图以理性建构的人为秩序来消除不确定性、消除风险,但这种努力却产生了不可控制的意外后果或副作用;这种意外后果或副作用的累积是今日之风险的主要来源;风险社会之风险有三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即风险是自反性现代化本身的产物,风险已经全球化,风险的承受和应对主体已经个体化;与这些特点相应,风险时代的社会建设在方略上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援用并坚持"辅助原则",在坚持个体本位性的基础上重建"社会",激活积极公民权.  相似文献   

12.
肖东波 《阴山学刊》2004,17(4):19-22
邓小平对小康社会的描述以及党的第三代领导对全面小康社会的界定,都是围绕着社会主义社会总体框架来进行的。小康社会的最大特点和最为成功之处,就在于它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完美结合,在一定程度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开始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由于中国社会发展独特的历史进程,我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有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改革开放加速了转型并使其有了新的起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最新路径与目标。  相似文献   

15.
关于“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之关系,从社会属性看,其本质都是社会主义,表现在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从发展战略目标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人类社会的美好追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奋斗目标,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都具有阶段性,但小康社会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从内容构建看,三者相互交织、互相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必要保证,全面小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条件,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小康社会不仅应该是一个富裕的社会,而且还是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更应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因此,中国的发展战略必须从原来的非均衡发展转向均衡发展,从原来的单纯经济增长转向综合的发展,并借助于持续的制度创新来缩小个体、群体或地区间的发展差异,让个人或群体的发展潜力得以基本乃至充分地实现.  相似文献   

17.
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与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使我们国家建设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三位一体的总格局,变为同时构建和谐社会这样的四位一体的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说,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生活,不仅要使人民群众的整体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而且要使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得到提高,这也是“华盛顿共识”为什么会受到欧洲价值观和“北京共识”的严重挑战的一个原因。因为“北京共识”提倡的是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但不要市场社会,同时还要引导市场经济,尤其是要用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去引导和塑造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8.
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的探讨由来已久,总体而论,存在“复归论”和“超越论”两种观点。就我国的具体国情和建设现代化的今天来说,我们不能简单地用超越或者复归来一概而论,既要看到两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前后相继性,又要看到它们在具体内容上的历史继承性,更要看到两者所独具的个性。这样,才能全面看待历史问题,在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从"风险社会"走向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我们必须关注共同生活的空间与家园——"全球化社会",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审视世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处于黄金发展机遇期与社会矛盾凸现期,必须正视与应对"风险社会"的来临。走向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是科学开展社会风险预警,优先调整社会结构,增加社会主义的制度性供给,完善社会群体利益协调机制,积极参与"和谐世界"建设。  相似文献   

20.
母系氏族社会的主要文化特征具有"神意"性、生态性、平等性和包容性。上古的黎族社会属于这样一个时代。"神意"型社会的存在基础是母系制和母系文化;"神意"的发生背景是万物有灵论。"神意"是独立于任何人的神圣符号系统,不可亵渎,不可违背;巫术的存在服从于这个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