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洪仁虽为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重要领袖 ,但他跳出了农民阶级的窠臼 ,能与时俱进 ,热眼向洋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成为近代具有明显资本主义倾向的先进知识分子。他不但对宗教的引进和运用有着独到之处 ,而且冲破了中体西用的藩篱 ,主张器道并重、体用并进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他提出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最完备的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蓝本的近代化规划———《资政新篇》 ,代表了当时向西方学习、对外开放思想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严复(1853—1921年)是我国近代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代表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较系统地向中国人民介绍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和哲学理论,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开放是世界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鸦片战争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面对侵略的西方和先进的西方的双重挑战 ,一方面出于对列强侵略的深深忧惧 ,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中国的兴起 ,由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催生了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思想。洋务派作为中国最早主张近代化的群体 ,成了对外开放最有力的鼓吹者。虽然由于历史的局限 ,他们围绕认识西方和学习西方这一主题的主张成效不著 ,但洋务派与时俱进的爱国情怀却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4.
开放是世界历史发展到近代的产物。鸦片战争以来,一批爱国知识分子看到闭关自守的危机,在比较中思考,主张向西方学习,对外开放,严复便是其中的一个。严复的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对外开放思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独特的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严复对对外开放必然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而论述了其对外开放思想的主要内容。研究他的这部分思想遗产,对近代中国人在有关对外开放理论和实践上留下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吸取,对于弄清近代中国对外开放思想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具有明显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1840年鸦片战争后,古老的中国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系之中,民族危机迫使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不得不对西方刮目相看,开始着力了解研究西方,相继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实行对外开放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的伟大革命家和卓越思想家。他的经济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前最进步的经济思想遗产,其中的对外开放思想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对外开放思想的总结。研究这部分思想遗产,对于弄清中国近代对外开放思想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于当前的改革和开放,是有重要意义的。1 孙中山生长在与西方交往较早、较多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从中学到大学,又在檀香山、香港等地连续十几年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校教育。这使他比中国近代的大多数先进人物,都较少受到封建传统教育的羁绊,对西方世界具有更多、更广泛的了解和认识。在甲午以前,他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一些著名人士郑观应、王  相似文献   

7.
林则徐不但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位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驱者。一百五十年前,是他以卓越的胆识,领导禁烟抗英斗争,谱写了一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序曲;是他以非凡的勇气,打破清王朝“禁区”,首先开创了学习西方长技,寻找中国富强道路的新风。当我们执着追忆、思索和回味当年林则徐领导人民反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伟大贡献,为了  相似文献   

8.
通过解读马克斯·韦伯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可以发现,新教伦理及其所孕育的资本主义精神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兴起三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即资本主义精神是推动近代西方理性资本主义勃兴的重要力量,而这种精神在近代西方的形成,是新教伦理孕育的不期结果.  相似文献   

9.
容闳(1828—1912)广东香山人,是我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杰出的爱国者。他自幼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后留学美国。在耶鲁大学毕业以后,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到国内。他参加过洋务运动,与洋务派结下了长达20年的深厚的关系。他曾经亲自率领第一批中国幼童赴美留学,开始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史的研究中,已形成这样一种定论:伴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传统的农民经济很快消失殆尽,代之而起的是资本主义大农业和农民的无产化.事实上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转变中有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大约从十五世纪末到十八世纪末.在这个时期,农民在从事小农业的同时,主要从事为市场而生产的家庭手工业,原来作为家庭副业的手工业成了家庭的主业.笔者曾以英国为例对这一过程作过考察.西方学术界称这种经济为“茅舍经济”(cottage economy).这种经济是传统农民向近代无产阶级过渡的中介形态.这一过程又被称为“原始工业化”(proto—industrilization).本文将探讨这种“茅舍经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对外开放理论的形成,基于他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以及资本主义发展趋向的辩证理解。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两者在经济发展上的共同要求,决定社会主义有必要向资本主义开放;两者本质上的对立以及社会发展规律表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据此,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对外开放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2.
论西方近代国家起源观的社会契约论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德平 《东方论坛》2006,4(2):107-113
16、17世纪,西方国家起源观由中世纪的神权论转向近代意义上的社会契约论,这一转向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日益发展的契约经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社会变革、近代科学的发展、以及西方传统契约理论文化资源的复兴有密切联系。霍布斯、洛克和卢梭是这一时期社会契约论国家起源观的代表,他们利用社会契约论,在不同的人性假设、自然状态和缔约方式上解释了国家的起源,反映了不同时期政治发展的要求。西方近代国家起源观的社会契约论转向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对西方国家政治设计和资本主义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浅谈外资企业对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资本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以武力打开了中国的门户。随后,除了向中国输出商品外,还利用输入的资本在中国经营近代企业。通过这些企业,西方资本主义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而且在市场和原料等方面严重危害子中国资本企业的发展。但是,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形式在客观上刺激了洋务运动时期中国资本近代企业的创办,并为之创造了某些条件。  相似文献   

14.
近代法国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时期,此时贵族阶层的发展演变也成为西方史学界一直关注的焦点。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以罗兰·穆尼耶为代表的传统观点提出了诸多置疑,主要集中在近代贵族的命运、内部结构、与王权的关系三方面,由此也形成了西方史学界对近代贵族问题研究的三个新趋势,即研究重点向中下层地方贵族转移,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外省地区性研究,逐步凸显近代法国贵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从“韦伯分析近代资本主义起源的方法 ;宗教伦理价值观与近代资本主义的起源 ;制度安排对近代资本主义起源的影响”等方面 ,概略地描述和分析了韦伯的思想 ,即韦伯探讨近代资本主义为什么起源于西方而不是起源于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东方 ?对韦伯探讨这一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和基本思想进行了简要评说  相似文献   

16.
世界历史的视野,是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形态变化需要遵循的根本方法。近代西方的重大变化是了解近代中国重大变化的重要的外部条件。中国和西方在近代历史上第一次碰撞就构成了对立的存在。近代中国史是以鸦片战争的爆发为起点的。作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尺,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本性的显现,是资本全球扩张的必然产物。正是资本主义的本性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是影响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主要原因。在这个问题上,不能简单地搬用唯物辩证法的内外因关系原理。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系统而全面的工业近代化蓝图的设计者和规划者。他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一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工业近代化思想及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理论。尽管孙中山未能实现这一理想,但它却是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光辉记录。  相似文献   

18.
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仍很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的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主要是西方侵略影响的结果。但西方的侵略又导致中国社会长期处于战争和动荡之中,经济近代化的缺乏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巨额资金的外流又造成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发展所需资金的严重短缺,因此,西方侵略又对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起了巨大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下简称《精神》)是西方著名思想家马克斯·韦伯的代表作。韦伯在这本书里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近代资本主义为什么仅出现在西方,而同时期的东方却呈停滞之势?作者致力于探讨西方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非经济因素的重要意义,论述了新教伦理与近代资本主义精神(作者赋予特定意义上的名称)之间的生成发育关系以及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据此,西方一些学者认为该书论证的是精神力量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推动作用,唯心主义战胜了唯物主义。《精神》被翻译到我国后,有些人不加分析地接受了资产阶级学者的上述观点,他们或者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学东渐的持续深入,近代西方社会的人权观念、女权思想、婚姻理论相继输入中国,以"卑弱柔顺"为要义的传统女性道德观渐趋瓦解。近代有识之士在对比中西方女性道德文化并理性审视中国传统妇德缺陷的基础上,重构了近代新型女性道德观。从逐步瓦解到重新构建,这一方面清晰指明了传统女性道德观向近代演进的曲折轨迹,同时也彰显出西学东渐的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