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民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基础部门,而债法又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唇齿相依的我国大陆与台湾,其民法、债法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本文拟通过比较海峡两岸债法的源流与发展,为中国民法、债法的法典化,提供点滴参考。一、从中国与欧洲大陆的古代债法谈起中国奴隶制社会延续夏、商、周三代。西周中叶以后,由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宗法制度的松弛,奴隶主贵族才拥有土地,他们之间开始发生商品货币关系。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初步发展,催生了早期的租赁、交易准折等债的关系。春秋时期以铁器为生产工具,私田的租佃终于取代了井…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思考史浩明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保障这一目标的实现,就要“高度重视法制建设,加强立法工作,特别是抓紧制定与完善保障改革开放,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规范微观经济行为的法律和法...  相似文献   

3.
要改善银企关系,建立银企之间的信用关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要树立守信的观念,营造诚信的舆论氛围。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贷债还钱天经地义,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薄弱,人们的信用文化还未形成,信用观念淡薄。所以我们要提高全民的信用道德修养和信用意识,加强舆论宣传,使重承诺守信用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企业中树立公平竞争、互惠互利、诚信为本的价值观,使企业认识到信用是财富,是资源,从而树立正确的信用观,促进市场经济有序发展。二要加强法律建设,规范信用行为。法律是良好信用环境的保障,我国虽然…  相似文献   

4.
法律体系形成后的民法典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我国加快民法典的制定工作。民法典既是实现法典化的最佳途径,也是法官依法公正裁判的保障。应以法律关系为中心构建民法典的体系,尽快制定《民法总则》、《人格权法》、《债法总则》,并修改和完善其他相关法律。在此基础上,制定一部内容详备、体系完整的民法典。  相似文献   

5.
自然债是当事人负有的受一般道德标准或社会观念支持、法律虽不强制履行但在自愿履行后即维护履行效果,给付人不得请求返还给付的债。非法律强制性并不使自然债沦落为法律外之“债”。法律义务的全面理解、罗马法债演化的历史、日耳曼法债与责任分离的观念、自然债所含给付的良心强制性及效力构成等,都说明了自然债的民法债属性。民法上的债包含强制性的民事债与自然债,落实自然债的民法债定位是在民法领域内研究自然债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理论构想李雪新经济体制的建设呼唤着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的建设.构筑新的法律体系,这不仅是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法律保障。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会有...  相似文献   

7.
曹颖杰 《理论界》2007,(7):83-84
侵权行为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侵权行为法与法治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侵权行为法的功能体现了现代法治的价值,其功能的实现是法治社会运行的重要保障,完善侵权行为法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8.
债的保全和债的担保法律制度相互联系,二者密切交织构成了债的安全网。本文从二者的宏观差异、立法例中的体现、主体、权利内容、性质以及行使等诸多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比较分析,以期达到对债的保全与担保制度的更加明确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债的保全与担保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就是运用市场体制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市场经济是以法律为边界的市场经济,即市场经济的运作必领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所以,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加强经济立法,更重要的是市场主体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律意识。本文就市场经济的法律要求及市场经济的特点,谈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法律意识的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体系,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这是因为:第一,市场经济运…  相似文献   

10.
论公司合并法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司合并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尤其需要法律的引导、规范和保障。由于公司合并立法严重滞后,一方面,合并处于无序状态;另一方面,合并市场不发育,资产又盘不活。规范公司合并最基本的法律应该是企业合并法,它应当是一部对企业合并一般性、普遍性关系进行调整的基本法律,是公司合并法律体系的“小宪法”。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法制建设王盛林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法治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仅靠"放开""给政策"和解除行政管理是不行的,需要培育良好的市场关系,这就要求通过法制建设来建立和培育市场体系,以法律的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特点,保障市...  相似文献   

12.
论完善我国私人财产法律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是“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完善我国私人财产法律制度可以促进人权保障、发挥市场主体的最大能动性、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 ,是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化。其基础应当是重塑人们应有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所有权平等观念、自由观念和安全观念。构建科学的私人财产权法律制度 ,最为突出的是要进行宪法、民法、产业政策法和税法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法制的国际化和统一化是当今世界法律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合同法作为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最基本法律,也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这一要求,无论从立法目的、立法过程,还是从内容上看,它在成功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的基础上,较好地实现了与国际准则、惯例以及国际公约的接轨,高度实现了合同法的国际化。这必将有利于推动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进一步健全我国的合同法律制度,完善中国市场经济的行为规范,为中国市场经济顺利地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行列,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4.
债权债务法(简称债法)是世界各国民法中的一项基本的法律制度。它是一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并以体现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财产流转关系为特点、以稳定一定的社会经济流通秩序为目的的民事法律制度。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实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虽然与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仍然需要建立有我国自己特色的债法制度。这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公平竞争的法律调整与对策张廉,刘芳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所在,也是市场机制赖以发挥作用的基础。然而公平竞争的实现离不开法律的引导、规范、制约和保障。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毫无例外地从维护公平竞争这一基本点出发,通过法律对竞争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法制建设姜绍华一、加强经济立法和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这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和保障。其中,健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用法律手段调节经济关系,则是最为重要的条件和保障。1.加强经济立...  相似文献   

17.
保证期间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保证期间的概念和分类保证期间,是指根据债权人和保证人的约定或者法律规定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作为具有法律意义的时间因素,保证期间是保证之债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保证之债的效力、保证人的权利及主债的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对保证期间作了如下分类:1.约定期间,是指债权人和保证人约定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根据当事人的约定,兰债务人如不能如期履约,保证人将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约定期间一般应以明示的书面形式作出。据担保法第13条规定,保证应以书面保证合同的形式成立。故保证期…  相似文献   

18.
台湾民间合会的法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会在我国和东方[1]流行历时已数百年.新中国成立后,因遭取缔曾中断。自改革、开放政策施行以来,许多地方,特别是沿海省市又见复兴.厦门、温州尤盛,影响极大,且具典型意义.在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合会的意义和应否制定法规加以规范,各方意见分歧甚大,法学界未加重视.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在台湾省,民间合会习惯,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形成法律规范.台湾民法典中并无合会契约规定(民法典债编列举24种典型契约之债并无民间合会契约).但民法典第1条规定:“民事,法律所未规定者,依习惯,……”.第2条规定…  相似文献   

19.
权利保障是现代法的功能取向,通过法律的权利保障就是通过法律的权利确认、义务承担和责任的追究机制保障权利的实现,权利的法律保障包括权利的形式保障、实体保障和程序保障三种类型。权利保障是现代法律运作与发展的轴心,现代法律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权利保障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亟盼《反欺诈法》出台陈爱生,徐金龙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是我国发展经济的改革方向,保护市场的公平竞争是发展市场经济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欺诈行为是破坏公平竞争的一个大敌,同时又是有害社会健康的一颗毒瘤。应当肯定我国现行法律,包括经济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