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六) 再回桂林我于1941年春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即皖南事变后第一次流亡到香港。记得当时流亡到香港的文化人有邹韬奋、沈雁冰、陈翰笙、张友渔、范长江、廖承志、何香凝、柳亚子、沈志远、胡绳、夏衍、乔冠华、萨空了、徐伯昕、杨东莼、梁漱溟、廖沫沙、陈此生等人。金仲华早就到了香港,任《星岛日报》主笔;胡愈之则到了新加坡,就任陈嘉庚所主办的《南洋商报》的总编辑。香港沦陷后,我转道广州湾(湛  相似文献   

2.
胡风在留学日本时,就积极地参加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斗争,为此,他被驱逐出境。他回到上海后,在鲁迅先生的指导与影响下,又投身于左翼文艺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以满腔的爱国热情投入抗日救亡洪流中,奋不顾身。他对广西似乎特别投缘,其间多次到过广西。特别是“皖南事变”后,为了抗议国民党的暴行,表示不与他们合作,离开重庆,经云南、贵州、进入广西,然后取道金城江、宜山柳州桂平、贵县(今贵港市)、陆川、廉州、到广州湾(今湛江市),乘船赴香港。在广西境内,他们一家所经过的乡镇,都感到民风纯朴。他们坐过牛车,乘过轿子…  相似文献   

3.
桂林“八办”是创建桂林文化城的领导者沈奕巨1938年10月武汉弃守,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与国民党军委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同车南撤时,达成在桂林建立八路军办事处的口头协议。11月中旬原武汉“八办”部分工作人员到达桂林,租赁桂北路138号成立桂林八路军办...  相似文献   

4.
在桂林     
不知不觉地过了湖南、广西两省交界,这一带到处是连绵的高原。不一会儿,火车驶入稍显开阔的平地,迅即抵达了桂林站。眼前,高耸着石壁城墙,桂林市区就在其中。我们进入石墙内,登上一段步步升高的坡路,来到一条由东北直通西南的大街的街口。乍一看,大有日本古城之感。幸子们的投宿的地方,是离这条大街的闹市很近的一间大旅馆。前面有柳树围绕的水池,隔池相望,是省政府主席黄某人的邸宅。那幢宽阔的旅馆,是原政治部副部长(国民党CC团首领)张励生住的,现在让给了她们妇女住。妇女们——于立群与幸子,乘坐郭沫若的  相似文献   

5.
1938年到1940年间,邵茎麟在浙江金华参加省委领导文化小组工作,后担任由东南局领导的东南文委书记。1939年主编《东南战线》。“皖南事变”前夕,局势日益恶化,按照党的指示和安排,他于1940年底从金华转移到了桂林,担任党的文化工作组组长,领导当时桂林的文化工作和文艺运动。先后当过《力报》主笔、文化供应社编辑和《文化杂志》主编,还任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常务理事,从事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工作。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壬子二年(1852年,清咸丰二年)4月18日至5月19日,围攻桂林之役,是太平天国起义史上的一次重大战役,战争的经过比较曲折。在持续32天的时间里,太平军进行了殊死的斗争,历经了大小水陆24战,给清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为后来的挥师北上北伐中原,攻取南京奠定了基础。关于桂林战役的一些问题,几十年来许多专家学者作过很多考证研究,为后来者认识太平军围攻桂林之役作出了贡献。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为深入研究围攻桂林之役,从各种文献,方志、论著、泰谕、书  相似文献   

7.
桂林抗战文化研究2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抗战文化研究,应追溯至60年代初,当时,《广西日报》副刊专门开辟“桂林文化城忆旧”专栏,先后发表了夏衍、司马文森、周钢鸣、秦似、李任仁、林路、汪巩、洁泯等当年在桂林工作和战斗过的文化人的回忆文章,与此同时,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还专门组成了“抗战时期桂林文学研究组”,对桂林抗战文学史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并编成《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文艺史料》初稿,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运动、文艺理论与作家作品研究、桂林抗日战争时期文艺界活动大事记、文艺刊物介绍等,内收郭沫若、茅盾、邵荃麟、夏衍、田汉、熊佛西、焦…  相似文献   

8.
投稿八年     
投稿八年盘福东(桂林博物馆馆员)我第一篇论文《桂北瑶民起义‘兴瑶更汉’说考辩》完稿后,面对众多的杂志,选哪一家投呢?我不认识任何一家杂志的编辑。我的文友何英德副研究员说:“《社会科学家》认稿不认人,胆大心细,选稿很公正,投《社会科学家》吧。”我听了这...  相似文献   

9.
1938年底,武汉、广州相继沦陷,桂林成为沟通重庆、香港和沦陷区的枢纽。我党利用蒋、桂间之矛盾,在周恩来同志主持的南方局直接领导下,于此开辟了国统区抗日政治文化运动的又一新据点。以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欧阳予倩、田汉、邵荃麟等为首的大批进步作家和文化人士,先后云集桂林,使桂林的文化出版事业蓬勃发展起来,并遂以“文化城”著称。就在当时的桂林文化城中,始终活跃着一支朝气蓬勃的文艺生力军——年青的东  相似文献   

10.
绀弩是1940年4月间应《力报》之聘编该报的副刊《新垦地》,由金华到桂林的。《力报》是由湖南邵阳迁来桂林的。当时的创办人张稚琴和总编辑欧阳敏讷考虑到一个新创办的报纸,要在象桂林这样的文化城争取读者,需要有一个能吸引读者的副刊,这个副刊必须由一位著名作家来主持。他们设法找到张天翼,由张天翼辗转介绍绀弩去。抗日战争前绀弩在上海编中华日报副刊“动向”,以鲁迅先生为后援,成为当时著名的报纸副刊之一。他愿意去,《力报》当然是非常欢迎的。皖南事变前夕,整个1940年,国民党反动派已经处心积虑地搞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了。仅仅由于蒋、桂之间的矛盾,桂林多少还保持  相似文献   

11.
苦中有乐新中国剧社是1941年开始在桂林建立的。剧社初建时期困难重重,我们过了好几年艰苦的生活。但在战斗中我们也受到教育,得到锻炼,而且在艰苦的生活中非常乐观,确实从心眼里感到高兴。1941年初,国民党发动了“皖南事变”,被称为“文化城”的桂林,也受到了这股逆流的冲击。为了在形势进一步险恶时有一个回旋余地,党组织指示演剧队里的地下党员,聚合一批分驻在西南各地演剧队的骨干,在桂林创立一个以职业剧团面目出现的剧社。虽然当时在桂林任西南绥靖公署主任的李济深先生与蒋介石有矛盾,他也较开明,然而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译自鹿地亘著《日本士兵的反战运动》一书中的第一章《成立反战同盟》(从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到一九三九年九月)。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李济深曾担任过国民党军委会桂林办公厅主任,该厅第三处是蒋介石直接控制的特务组织,处长杨某是戴笠的亲信。该处以侦查其所谓异党分子为主要任务。在这个问题上自然与李济深发生了不少矛盾。当时经我向李济深反映特务搜捕我地下党员和其他进步分子而请其救援的事就有好几宗,现列举其中二三事。  相似文献   

14.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结束了三十年来我国经济长期对外封闭的状况,从此中国开始了走向世界的漫漫长途。但是,八年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成绩如何?教训如何?前途如何?这是全国、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就八年来我国对外开放作一反思。  相似文献   

15.
李征凤在桂林现代史上的地位彭源重在桂林现代史上众多的杰出人物中,李征凤是一个具有独特地位的人物。他是桂林现代史上杰出的革命先驱者,又是桂林第一个中共党员和第一个中共桂林地方组织的主要创建人。在他短暂的二十五年的生命中,为推动桂林现代历史的进程作出了重...  相似文献   

16.
田汉在桂林时期的统战思想刘平抗日战争时期,尤其是在“皖南事变”以后,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捕杀共产党人及进步人士,摧残一切进步文化事业并对文化工作者进行种种迫害。但是,国统区(桂林和重庆)的进步文化事业不仅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有了很大发展。1944...  相似文献   

17.
自1973年桂林市对外开放以来,桂林旅游事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二个阶段:前五年和后十年。前五年是桂林旅游业的初创阶段。在这期间,旅游业还没有被作为经济事业来认识,旅游工作隶属于外事接待。后十年,也就是改革、开放的发展时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桂林市旅游业作为经济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桂林市已成为全国第一个接待入境旅游者超过本市人口的旅游城市。1988年全市接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话剧运动的奠基人,杰出的戏曲艺术家、著名的戏剧教育家和剧作家欧阳予倩,曾两次来到桂林,从事抗日戏剧活动。第一次是1938年5月,他应留日老同学、广西大学校  相似文献   

19.
皖南事变后,1943~1944年间,叶挺将军曾一度被软禁在桂林。当时李济深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叶将军名义上被称为“高参”,实际上是行动受监视的政治犯。我原来是广西大学教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解聘。1940年底国民党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时流亡到香港。1941年太平洋战争发生后,香港沦陷,我又逃回桂林。国民党企图截断我的生活来源,当时虽有几间大学要邀请我去任教,但都被国民党教育部长陈立夫阻止。我只能在桂林以卖文为生,用笔名在各报刊发表文章,勉强维持生活。当时我住在桂林郊区花桥附近六合路的几间破落平房里。一天,忽有一个身体魁梧、军人模样的人来访。他手里拿着手杖,自称是叶挺。我和叶挺将军过去虽然从未会过面,但他的鼎鼎大名,我是景仰已久的。见面之后,我们就毫无拘束地谈起来,真所谓一见如故。他要求我带他去看望柳亚子先生和邵荃麟同志,我立刻就陪  相似文献   

20.
唐大历年间,诗人戎昱流落桂州。当时的桂州刺史李昌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他,延请他当幕府。入桂前,戎昱寄寓湖南潭州。潭州刺史崔瓘介绍京兆尹李銮的女儿给他做妻子。李銮提出一个条件:戎昱的姓太生僻了,要改个姓氏。戎昱写了一首诗作答,中有“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之句,坚决拒绝高攀这门亲事。故戎在桂林时,仍是孑然一身。一天,李昌夔在家中宴请戎昱,席间唤出一个婢女侍酒,酒酣之中,戎昱流露出对这个婢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