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8 毫秒
1.
他1999年从办案第一线退下后,开始与青少年打交道,8年多来,先后帮助200多名"网瘾少年"、"问题少年"戒掉网瘾、改掉恶习,重回正常的生活。杨顺德,一名患了鼻咽癌的警察,在广西柳州青少年的心里却是一个令人崇拜的"明星"。  相似文献   

2.
温泉 《金色年华》2008,(10):9-10
目前中国“网瘾少年”到底有多少?大约4000万未成年网民中“网瘾少年”占10%左右。也就是说,我国目前有将近400万网瘾少年,庞大的数字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李建国8月28日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作关于检查《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中提到的。  相似文献   

3.
小洁 《伴侣(A版)》2015,(8):14-15
网瘾少年创办“魔灯校园传媒” 王锐旭1990年出生在广州省汕头市外砂镇.父母在当地开了一家经营羊毛生意的小作坊,家境比较富裕. 他自小聪慧过人,学习很好.但由于父母生意繁忙,无暇管教他,这让他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开始沉迷于网络世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网瘾少年,同时还沾染上了吸烟、喝酒、逃课等恶习,成绩直线下降.父母对他很失望,多次严格管教以及打骂他,可是都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青少年网瘾问题日益严重,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各地相继推出预防和戒除网瘾的新举措,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这些措施均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都将青少年“不上网”作为戒除网瘾的具体追求,戒除网瘾实质上变成了“戒除网络”。笔者认为,在网络时代,青少年远离网络不是根本之计,即使暂时离开,最终也要回归。只有在上网过程中,青少年能够合理控制自己而不至于过度沉溺,“网而不瘾”,才算真正实现戒除网瘾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转变思路,切实站在青少年的立场上,准确了解他们在上网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找出网瘾形成的关键因素,从而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网瘾问题。  相似文献   

5.
半袖 《现代妇女》2008,(6):38-39
因网瘾综合症而与父母反目、冥顽不化的男孩,在参加了为期三天的“魔鬼训练营”后,竟然脱胎换骨般成为懂得感恩的阳光少年——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问题是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对象,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各方面专业人士的参与。在有些情况下,社会工作的意义更多地在于提供一种工作理念或思维模式,社会工作者应更多地发挥倡导、中介、资源动员的作用。组织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致力于青少年“网瘾”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柳荷 《当代老年》2011,(8):26-28
她年过半百,却能玩转时尚网络游戏;她流连网络,只为督促“小网虫”旱些休息;她组建大型网络车队,只为帮助少年戒除网瘾。她为了打造网络绿色家园,以独特的方式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金色年华》2014,(11):53-53
在市区临江绿廊一处空地上,小伙子脚一蹬地,滑板快速向前,感受风的速度。随后,身子一跃,连人带板腾空做出备种“激情与速度”的动作……这位名叫林家豪的小伙子与滑板结缘仅2年多,但他周边已聚集了一群同样喜欢滑板的“追风少年”。“一见钟情”爱上陆地冲浪 19岁的林家豪是这群滑板青年的“领袖”。  相似文献   

9.
卞文志 《职业》2014,(22):11-13
2014年5月4日,第八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徐瑞明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副主席李源潮的接见。徐瑞明向李源潮自我介绍说,他来自沂蒙山区,从事互联网研发创新工作。李源潮听后鼓励他要勇于创新,继续为年轻人创业搭建平台。也许人们不会想到,这个从沂蒙山区走出来的年轻人,曾经是一个"网瘾少年"。他从16岁开始创业,经过短短几年的  相似文献   

10.
眼下,把活泼、时尚、开朗、健康的年轻人称“阳光女孩”、“阳光男孩”。我们说某少年很“阳光”是说这少年单纯,健康,积极向上,乐于助人;我们说某青媚艮“阳光”,是说他(她)正派,透明,乐观,热情奔放,心无杂念;  相似文献   

11.
风扬 《伴侣(A版)》2015,(5):10-12
2014年10月10日,由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的“2014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少儿频道同时播出.辽宁海城市15岁的少年钟岳峰荣获全国十佳“最美孝心少年”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理念,提出网瘾学生“资源论”。本文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金华、舟山、丽水等地高校2500名大学生和170余名教职工的问卷调查与访谈,研判高校教育在技术、文化和教学等方面的缺失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借助优势视角理论。注重大学生网瘾的高校情境与内在潜能的资源作用.探求“网瘾学生”转型“网创人才”的“三色网络”梯度策略。  相似文献   

13.
大友  秦丽 《当代老年》2006,(6):24-25
一位退休老人,在65岁高龄时从零开始,学习电脑上网,并每天和全国各地的青少年聊天,两年多来,他成了来自河南、云南、贵州、四川、吉林、黑龙江等17省市,共100多位青少年的固定“网友”,而在他这位特殊网友的开导帮助下,许多问题少年迷途知返。  相似文献   

14.
南宁少年在戒除网瘾训练营身亡一事。突出反映了目前社会上对待网瘾的不正常反应,以及这种不正常反应带来的社会危害。现在社会上许多不法分子假借戒除网瘾的名义骗家长的钱。他们逃避有关部门的管理,甚至采用暴力、酷刑手段对待无辜的青少年。这是绝不能允许的。出现这些乱象的根子,不是简单的市场秩序问题,而是网瘾治疗从理论到实践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是一种伪科学。  相似文献   

15.
张伟 《金色年华》2009,(8):11-11
有一些人,极爱自己的孩子,却为此折磨他们。因为担心孩子受到一种叫“网瘾”的东西侵害,这些父母不惜与残忍的力量达成妥协。  相似文献   

16.
【新闻背景】1500万,这是全国目前上网成瘾的未成年人数量。与此同时,一些"拯救训练营""网瘾戒除学校"应运而生,不少家长呈上大把的钞票,怀揣满心的期望,将孩子送进去戒除网瘾。在巨大经济利益诱惑下,一些不具备资质的民间机构打着各种幌子办起了网戒所,利用虚假广告蒙骗家长,收治网瘾少年。然而,孩子们在这里能真正戒除网瘾吗?在中部某省,就有一所民办的网戒学校,一位良知未泯的退伍军人应聘在这儿当了两年教官后,目睹这种魔鬼式的训练营让许多孩子身心备受摧残,网瘾未除,又添新伤,有的甚至让家里倾家荡产,良心受到强烈谴责。忏悔之余,他决定抖出网瘾学校的种种黑幕,让天下的网瘾少年和恨铁不成钢的家长们擦亮眼睛,不要错上加错。下面是他的自述——  相似文献   

17.
又一个网瘾少年在妈妈和表姑的带领下,从数百里之外坐火车来到我们网瘾门诊部。他是个很英俊的孩子,清秀的面孔,挺拔的身材,一双动人的眼睛……听他妈妈述诉后,我们在想,他真的因网瘾重不想上学了?真的只想上网吧——乐而忘返了?经过一上午的恳切交谈和耐心地启发,我们认为,他并不是一个网瘾重的孩子,并不是不想读书上学,并不是只想呆到网吧上网……关键是他的爸爸、妈妈是否了解他的内心思想,是否抽出足够的时间耐心地陪他,耐心地帮助他,还有他学校的老师,他班上的班主任,是否摸清他上课时在想什么?放学后为什么只想往网吧跑?是否拿出时间好好研究这个孩子的心理状况?然后对症下"药",让这孩子爱学习,爱集体,走上德智体健康的道路?看来,无论家长也好,学校也好,在这方面都没有完全尽心尽力,甚至连认真地、好好地与孩子敞开心窝长谈一次都没有。所以,孩子便找网上的伙伴了,玩网上的"传奇"了……下面,请有网瘾孩子的家长们,请有网瘾学生在自己班上的班主任们,看看这篇我们与网瘾孩子、网瘾孩子家长的一次谈话摘要,也许它对你们挽救网瘾孩子回校、回家有一点启发。谈话中有不对和不准确的地方,望来信指正,谢谢。  相似文献   

18.
田旎 《当代老年》2007,(2):18-19
少年失足犯罪被关进管教所之初,对自己的未来大都是感到迷茫,甚至“破罐子破摔”,难以改造。一位老人13年如一日,用自己博大的爱心,挽救了240多名失足犯罪的少年,被失足犯罪少年亲热地称为“我们的奶奶”。  相似文献   

19.
正2009年9月20日,袁雪珍一纸诉状把谷城县石花镇F1网吧业主推上了被告席,状告网吧业主接纳未成年人上网而引发一场少年弑父的家庭悲剧。媒体的目光因此再一次聚焦到2009年1月11日那场震惊全国的网瘾少年弑  相似文献   

20.
贺文兵 《金色年华》2008,(12):52-53
那一天,是2003年5月17目、当时,正在河西通程广场采访的记者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议论着什么,职业的敏感让记者钻进人群探了个究竟……于是,“一个与病魔抗争的少年要去北京看升国旗”的感人故事刊发在2003年5月18日的《长沙晚报》上,感动着读者、感动着社会,黄舸的事迹也在星城传开。3年多后,这个少年成了央视“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