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与经营业绩的相关性,是近几年资本市场投资人和上市公司管理层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依据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6年年报数据,选择:100家已实施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卜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管理层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比例偏低,持股结构不合理;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公司业绩存在区间效应.本文最后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管权力视角下的股权激励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和管理者权力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特定的制度背景,以高管持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回归分析模型,研究高管权力视角下的股权激励效应问题,进而分析股权激励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旨在进一步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者投资机构的快速发展,私募股权投资者在改善企业高管激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双重维度考察股权投资介入对企业高管激励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国内股权投资机构普遍倾向于采用提高薪酬水平和拉大高管与普通员工之间薪酬差距的方式来实现激励目标,而对于高管股权激励方式则较少使用,并且这种趋势随着股权投资机构的持股比例上升而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毛雅娟  李善民 《学术研究》2012,(6):67-73,160
时至今日,我国上市公司实施高管股权激励的法律障碍已不复存在,它在改善企业绩效中的正面作用成为相关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然而,学术界对这一治理效应尚未达成共识。鉴于此,有必要对整个文献的研究脉络和主要争议进行梳理与剖析,并进一步明确在这个问题上西方研究前沿的显著特征,即从高管机会主义行为的视角深入挖掘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反向关系,这对股权激励的治理效应提出了较大质疑。国内研究欲弥补与国外之差距,探寻新的研究空间,可从多个方面拓展:深入剖析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充分关注并解决股权激励的内生性;全面研究并比较不同股权激励模式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5.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对我国上市公司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在控制了样本选择偏差的情况下,公司经营绩效与股权激励呈现正相关关系;民营控股公司实行股权激励能显著降低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但在国有控股公司中这种效果并不显著;与股票激励相比,期权激励更能显著降低代理成本,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绝大多数的企业都不是上市公司,其股票或股份无法在公开的市场上进行交易和买卖,因此无法使用经理股票期权的上市公司常用的股权激励工具。为此,首先分析指出非上市公司建立股权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提出一些适合于非上市公司使用的股权激励工具。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决定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其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二是其决定因素是什么及如何决定。从决定因素的角度,对我国管理层股权激励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与代理理论及国外研究不相符合的结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水平只与企业成长机会正相关,符合最优股权激励水平,与企业规模、企业风险、自由现金流和管理层任期的关系同最优激励水平所要求的不相关甚至相反。非市场化的管理层激励决定方式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则是“内部人控制”,尤其是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外部人内部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内外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重视管理层的长期激励问题。从以美国经验为主的国外经验来看,对公司管理层实行长期激励的主要方法是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本文在探讨我国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措施对股权激励带来的影响及目前对股权激励计划的争论,并提出了有效实施股权激励计划需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使用2007—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从管理者和大股东的行为动机角度出发,考察高管股权激励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水平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着公司成长性和大股东控制权的提高,上述正相关关系会减小;牛市阶段股权激励水平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显著高于熊市阶段。基于此,从公司角度上看,上市公司不应忽视股权激励对股价崩盘风险的负面效应;从监管层角度上看,在鼓励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发展的同时,应重点规范和完善相关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0.
高管层股权激励是国际一个的长期性争议性话题,特别在金融危机下,高管层股权激励争议性更大,本文从高管层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美国上市公司高管层股权激励的发展,中国上市公司高管层股权激励的发展与现状这三面来思考中国高管层股权激励未来的变革与出路。  相似文献   

11.
以2006年至2012年沪深两市实施股权激励的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择比较研究法和配对样本 T 检验,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判断股权激励的实施是否促进了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业绩的提高,以及该行业股权激励的应用特征及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存在股权激励模式较为单一、激励强度较小以及激励期限偏短的问题;通过对比同一年度和跨年度股权激励效果,发现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提高证券市场有效性,政府监管部门可酌情实行监管力度,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实行激励性的福利计划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有其理论基础与实践效用支持。文章通过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本土环境考察,认为要实现经营者股权激励机制的预期效果,强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监督机制,制定科学的经营业绩考核指标和恰当的业绩考核标准,是股权激励机制实施的关键,同时应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采取精神激励等多种辅助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不高,许多公司甚至根本就不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其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性缺陷。从公司治理入手,增强董事会的权威性,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真正落实CEO两权分任,加大对管理层的股权激励力度,提高公司的股权分散程度,将有利于促进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和监管。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首次股票股利信号传递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证券市场一度广泛实行的股票股利被普遍视为一种典型的信号传递过程。然而通过对A股一般行业上市公司首次股票股利分配后的公司业绩进行的考察,发现首次分配股票股利的公司无论盈利性或增长能力都明显持续下降,并不能充分支持信号传递假说。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公司盲目追求股权融资和过热的市场投资预期,削弱了我国股票股利政策传递积极信号的功能,成为其不断降温的内生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公司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国有与民营公司,都具有股权高度集中的显著特征。而股权高度集中与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种种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因果关联。随着经济与证券市场的发展,股权呈现出由集中向分散发展的变化趋势。股权相对分散使公司治理的内部与外部机制更能充分地发挥监督制衡作用,是当代公司相对理想的一种选择。股权集中度的变化需要一定的环境与条件创造,如法律制度的完善、资本市场与经理人市场的发展等。尤其应借鉴国外法律,赋予创始股东更多话语权与控制权,促进股权相对分散局面形成。  相似文献   

16.
保险公司在盈利策略选择上存在"山派"和"海派"两种不同观点,前者将保险公司定位为追求承保利润的风险分担机构,后者定位为追求投资收益的金融机构。基于中外保险公司的经验证据,本文实证分析发现,目前"海派"理论在中国保险行业有更好解释力,保险公司承保的目的不是为承保业务自身造血,而是为公司的投资输血。另外,保险公司承保利润与投资收益之间明显存在不可兼得的"替代"关系。虽然保险公司发展的两大车轮是承保和投资业务,但是真正驱动其发展的"轮轴"是保费规模和投资收益,偏离了这两大驱动要素,无助于保险公司的绩效价值提升。基于这些研究,文章认为短期内我国保险公司应沿袭"海派"理论对险企的定位,充分扮演好金融机构的经济角色,在注重公司未来现金流基础上对公司资金进行有效配置、运用。但从长期来看,随着保险市场发展的进一步完善,保险公司应遵从"山派"理论的初衷。  相似文献   

17.
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成因既有制度因素,也有公司个体因素,还有路径依赖因素。通过选取141家民营上市公司样本,对公司绩效与股权集中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净资产收益率呈显著的三次曲线关系,在不同的区间内,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聂丽洁 《河北学刊》2006,26(6):232-234
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受到股市有效性的很大影响,股市的弱式有效性削弱了期权的激励作用。本文引入业绩评价指标EVA(E-conomicValueAdded),将经理人的激励报酬和业绩贡献的变动联系在一起,提出用虚拟股票期权代替股票期权,并构建了基于EVA的虚拟股票期权激励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一些优势,认为基于EVA的虚拟股票期权激励模式在我国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保险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进入了旺盛期,但实际却是保险专业学生的就业难,原因在于高校保险教育存在着脱离实际的问题。总结了保险公司与高校合作保险教育的五种模式,指出目前的合作模式中存在的四项主要问题:保险公司与高校合作保险教育权责不明、高校在培养学生时定位不准、保险公司急功近利缺乏人才培养意识、高校师资建设有待加强,提出了高校与保险公司合作时可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增加实践性教学比重、通过实践基地建立良好的校企互动合作机制、搭建金字塔型的保险教育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