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时下,跳槽现象在职场中十分普遍。然而一样的跳槽,有的人会越跳越高,有的人则会越跳越糟,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呢? 下面案例中的“我”是一个经常跳槽的人,短短几年,五次就业,四次跳槽。可是,跳槽并没有阻碍“我”的职业发展,经过一次次跳槽,反倒成就了“我”的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2.
八面来风     
“其实,频繁跳槽者不仅破坏了职场的大环境,而且不利于自身的职业发展。”“职场跳蚤”可能在一开始几年会比较得意,但越往高处就越“跳不动”。“现在很多企业招聘高管,首先要评估其职业生涯的稳定性,一般要在就职过的公司呆到3~4年以上才算稳定:此外还要看其每次跳槽的动机是否有合理性.而跳槽时间间隔低于2年的人,往往不会考虑。”因此,梅鹏提醒职场新人,珍惜每一个就业机会,慎重对待每—次跳槽。  相似文献   

3.
钱虹 《今日南国》2008,(21):13-14
9月的南宁,又一轮职场新“行情”启动。 如果你看到“牛市”、“熊市”、“被套”、“解套”这些专业术语,不要以为这一定是指股市。现在,这些股市中的专用词汇已经被借用到职场来形容跳槽的人群。在职场,“牛市”被借喻为每年九十月份的跳槽高峰期,有的人在牛市中成功起跳,取得了转折性的进展;有的人跳入误区,跳进困扰,则喻为“牛市”反成“熊市”;跳错槽一蹶不振被称为“被套”;跳槽失败积极寻找到解决之道则是“解套”。  相似文献   

4.
时下,职场上出现了一个新名词“跳槽选择难”,意为由于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结果因盲目跳槽而引起情绪障碍,导致职业心理受挫,继而失去了择业方向。常有些年轻人把跳槽当成一种时尚,似乎不跳槽就不足以显示他的水平。其实频繁跳槽会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习惯:工作中遇到挫折想跳槽,人际关系紧张想跳槽,薪水未如愿想跳槽,升职遇瓶颈想跳槽,工作中出现倦怠情绪想跳槽……这些人总抱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  相似文献   

5.
离职也是为人处世的一个方面,它和做人一样,讲究的是好聚好散。人生何处不相逢?职场很小,大家将来还是同行,还会有合作的机会,甚至可能重回原公司。所以跳槽时没必要“背水一战”。漂亮地离职,会令你的最后一击干净利落,给人留下完美的深刻印象。美国有个著名的故事《黄手帕》,你在办完离职手续时,别忘了为原公司及其同事系条“黄手帕”。  相似文献   

6.
李俊儒 《今日南国》2009,(11):11-12
“最近你充电了吗?”这句话现在已经成为职场上的一句流行语。当经济危机映射在职场人身上,那可能交集出一个答案——充电。无论是抵御危机抗严冬。还是未雨绸缪、为下一波跳槽行情做准备,充电成了很多人的选择。职业指导专家认为,经济危机是最好的充电时机,可以趁机储备知识,养精蓄锐。  相似文献   

7.
《法制晚报》上说,据该报与某招聘公司联合在5000多名在职者展开的调查中显示:超过70%的人有跳槽的意向。“没有前途”成为跳槽的首要原因.“对薪水待遇不满”紧随其后。调查中.有43%的被调查者表示,春节前就已确定要跳槽了。另外.还有30%的人经过春节和家人、朋友的聚会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感到了心理上的不平衡,于是也萌发了跳槽的念头。  相似文献   

8.
每到一年岁末,便到了一些人跳槽的焦虑期,不少人都在为新年后的跳槽积蓄能量。为何公关圈的跳槽如此频繁密集,难道是老板们通常说的“年轻人浮躁”?抑或是员工们通常说的“公司没希望”?或者这些都仅仅是表象?  相似文献   

9.
高尔基说过,远大的理想最能激发一个人的潜在能量和聪明才智。没错,因为一个“美国梦”,当年的贫困小孩奥巴马冲进了哈佛,现在正信心满满地冲向总统宝座:因为一个财富梦,“股神”巴菲特用独到的眼光,坚持长线投资,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因为一个大学梦,“爷爷考生”踽踽独行于独木桥上,义无反顾地穿越众人目光。  相似文献   

10.
新名词     
《人力资源管理》2010,(2):133-133
卧槽 该词起源于象棋,但现在已频繁出现在上班族的口中。所谓“槽”指的是工作岗位,“卧”表示一种状态,“卧槽”就是按兵不动,卧在原公司。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用人单位或刮起裁员风暴,或压缩招聘名额,使得2009年上半年的就业形势一片黯淡。在往年,春节过后,人才市场上都会呈现跳槽喷发期,然而去年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超过六成的上班族选择了“卧槽”。就算有“跳槽”想法,也变得摇摆不定,“跳槽有风险,辞职需谨慎”这一格言成为许多自领心照不宣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章凌 《今日南国》2007,(7):51-53
和平饭店、柯达、亿唐、掌上灵通、新浪、盛大。一连串大牌企业的名字依次出现在林砺的履历上。大学毕业10年,林砺已换了6份工作,回顾自己“颠簸”的职业生涯,她笑言:“职场中的各种典型经历,我大概都尝过了。”刚毕业时那个小小的总经理秘书,现已成长为企业的执行董事。每次跳槽,林砺投身的都是全新的行业,她从中体会到充满挑战的新鲜与刺激:“我现在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应变能力、灵活性和适应能力,这些都是跳槽带给我的。”此外,开阔的视野、对不同公司风格的融入以及对互联网和无线产业的深刻认识,林砺亦归结为跳槽的功劳。  相似文献   

12.
顾客“跳槽”,是许多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其产生主要是由顾客的天性、价格因素、服务失效等多种原因构成的,针对顾客“跳槽”现象采取“服务补救”,可以看作是第一次服务失败后为留住顾客而立即作出的带有补救性质的第二次服务,这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潜在的顾客。  相似文献   

13.
记得30多年前有一首歌叫《祖国大地任我走》。当年播放这首歌时,和听到其他歌曲一样,我们都知道这是宣传。祖国大地能任我走吗?比如想去台湾,那是要两头枪毙的;想去香港,也是算“叛逃”,一样是“死刑”。除此以外,该可以“任我走”了吧?且慢,“介绍信”呢?那时候没有身份证,比身份更重要的是“单位”,一个没有“单位”的人,就是下等人、人下人、政治贱民,谁都有权力审查你,谁都有权关押你。我就亲眼见过农民进城私卖了几个鸡蛋而被五花大绑送到派出所的事。那么如果有了介绍信,可以“任我走”么?也未必。钱呢?粮票呢?住什么地方呢?百般无奈。  相似文献   

14.
数字 《人力资本》2009,(12):14-14
跳槽的原因虽各不相同,但超过六成的人却是“为了更高的收入”。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说过:“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①要真正地学到辩证法,照辩证法办事,不能不研究辩证法的对立面——形而上学.现实生活里有一种思想方法,它的特点是好走极端、轻易跳跃,所以给它一个名称——极端跳跃.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看问题、发议论,总比人家偏激.一件本来是七分的事情,一经他“思想加工”,说出来往往成了十分,好象不走极端不痛快似的;有的人,看人处事,今天肯定一切,明天否定一切,后天可能又会轻易地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还有的人,胸无主见,随波逐流,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大摇大摆,不时地从一个极端摆向另一个极端.凡此种种极端跳跃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常常见到的.  相似文献   

16.
石红刚 《社区》2004,(5):43-45
这是一个饶有趣味、颇能给人启迪的谋生故事:一个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敢于转变择业观念,善于抓住机遇,毅然放下手术刀,跳槽改行当上了一名“女骟匠”,在嘲笑和非议声中,她笑对世俗流言,没有畏惧退缩……  相似文献   

17.
<正>与作者互动:http://jilei.goiee.com和一些朋友闲聊,总会有人感慨现在的员工忠诚度太低,工作1、2年就跳槽了。大部分HR朋友在招聘过程中对频繁跳槽的人也是避而远之。难道,员工是否忠诚就一定只能  相似文献   

18.
春节后人才市场又进入了一个活跃期。然而,这对于想要留人的企业来说,却不一定是利好消息。“跳槽季”背后隐藏了什么人心动向?企业如何应对这一潮汐式的周期性挑战?  相似文献   

19.
在鲁迅先生的杂感集《花边文学》中,记载着他一九三四年跟廖沫沙同志发生的一起关于“花边文学”的争端。一九六六年五月,当廖沫沙与邓拓、吴晗三同志被诬陷为“三家村反党集团”时,“四人帮”的急先锋戚本禹曾重提这桩旧事,恶狠狠地向北京市委打上门去:“你们批判过廖沫沙吗?没有。廖沫沙(前北京市委统战部长),就是当年把刻毒的话‘换掉姓名挂在暗箭上’向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进行攻击的人。现在他又用同样的手法,把暗箭射向党、射向人民。”(见《评〈前线〉〈北京日报〉的资产阶级立场》) 现在,“三家村”冤案已大白于天下。但作为这个冤案的分支,即所谓当年廖沫沙  相似文献   

20.
三年前,应县人大主任臧仓退休了。这位当年闻名遐迩的老劳模、老党员,念念不忘,思考最多的还是在位时未完成的事业,即发展全县的奶牛事业。 在老臧办退休手续的那一天,一块工作多年的同志们问他退休后准备干什么? “养奶牛,当年我主持提倡的奶牛事业失败了,现在退下了,我要亲自办一个奶牛场,要改变应县养奶牛不成的局面。”臧仓斩钉截铁地回答。 说了算,定了干,为了实现他的夙愿和诺言,老臧又拿出了当年带领臧寨村人改天换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