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勉学 《老年人》2004,(8):26-26
再恩爱的夫妻,也会有矛盾。就拿我家来说吧,我喜欢文学,爱吟诗填词,因而情感比较丰富,对爱情当然笃信不疑。可老伴呢,是个实在人,懂得过日子,会精打细算,年轻时还有些情趣,到老来就再也找不到那温馨的情调了。早先在岗时,我们俩都忙,忙工作,忙家务,生活再枯燥乏味也打发走了。可到退休以后,我和老伴之间的不和谐就渐渐明显了。就说夫妻间的对话吧,老伴那东家长、西家短的话一出口,我立马没了情绪。但要是我说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多么美,老伴也是云里雾里。如果责怪她不懂文学,她会非常生气地把你骂一顿,还要故意气你:张若虚会做…  相似文献   

2.
老爹认错     
张帮俊 《老年世界》2014,(13):23-23
前些日子在楼道口,碰到了对门的李老爹。他见到我就说:“小张,你能不能让你岳母帮个忙,让她想办法把我的老婆子给接回家。没有老伴在身边,我这日子没法过了。”稍后,我把李老爹的话传给了岳母。她听后,边摇头边笑着说:“现在知道没老伴在身边的苦痛了吧!想当初为啥把老伴气走,都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耍小孩脾气,真是个老小孩!你跟他说,我去试试看,这回接回来,要是再闹离家出走,我也没办法了。”  相似文献   

3.
家务公开     
凌传昌 《老年人》2005,(3):32-32
我的老伴人勤快,待我也不错,可就爱唠叨,让人烦。只要我在家,她就会挑剔指责,说三道四,从拖地到做饭,从买菜到花钱,从人情到子女,反正把我说得一无是处。以前,我忙工作,在家时间少,偶尔听她唠叨还不觉得怎么刺耳。可是,我退休这些年,迷上了“爬格子”,需要清静,她却吵得我心烦意乱,一天到晚也写不出几行字。有时忍不住,顶她几句,那简直就像捅了马蜂窝,麻烦更大了。 一年前,我开始考虑如何治治老伴的唠叨病。稍作回忆,我发现她叨唠得最多的是两件事,一是家庭财务,二是家务活。记得退休刚开始写稿的时候,我每个月从退休金扣留了100元用于买邮…  相似文献   

4.
我忽略了她所有的好,忽略她的良苦用心,在心里一再给她差评。实际上,要不是她,我肯定过得很狼狈或许当初,我就不该厚着脸皮在老李家蹭房住。老李是我的丈母娘,筱梅理直气壮地这样喊她,我只敢偷偷喊。岳父去世后,老李独自住着一套两居室,并不宽敞,可这样的房放在成都一环以内,靠我和筱梅两个胡吃海喝的德行,估计一辈子也买不来。结婚前,我死皮赖脸地问筱梅:"我交不起房子首付,你还嫁给我吗?"筱梅的回答让我感动,她说:"现在你一文不名,不代表你穷一辈子。咱们结婚吧。"  相似文献   

5.
成长记忆     
张景义 《老年世界》2014,(14):15-16
1964年6月的一天,队长让我把三十五头不合格的奶牛送往三十多里以外的另一生产队。从早忙到晚,牛又跑进原来的圈里。 我回来时,办公室的灯还亮着。随着一声“请进”,我推开了门。队长一看是我,忙站起来说:“你可回来了。”我羞怯地回答:“牛全跑回来了。”她平静地说:“我知道了,快去吃饭吧。”她看着我还想说什么,又对我说:“那牛,我已经安排别人了,有话明天再说,过一会儿,食堂就没人啦!去吧,吃完饭好好休息。”  相似文献   

6.
贾云 《老年世界》2007,(10):13-13
中午,和几个老姐妹刚打完四圈麻将,我的手机就滴滴地响了起来。拿出手机一看,“老头子”赫然显示在屏幕上。哦,是老伴打来的。我急忙接听,“老李呀,玩完了直接到夕阳红餐厅来吧。”听老伴这么说,我心里高兴,哟,还是老伴好。他好像知道我今天累了一样,所以才请我到外边吃饭吧。  相似文献   

7.
正张淑兰今年79岁,老伴去世多年,有3个女儿,但她平时和保姆生活在一起。"说心里话,我有点孤独,给孩子打电话,都说挺忙的,没说两句就撂了。久而久之,我就习惯了自己一个人生活,也不去打扰孩子们。可最近总是忘这忘那,银行卡都不记得放哪了。后来有人劝我,把银行卡放孩子那,我没同意,别说银行卡了,就连密码都不告诉她们,平时跟她们说句话都难,一点都靠不住,万一我有个意外,还能指望上吗?想来想去,还是自己收着银行卡比较稳妥。"  相似文献   

8.
老伴印名片     
李庆钢 《老年人》2003,(11):32-32
老伴早上锻炼回来,郑重其事地跟我说,她要印“名片”。我以为听错了,忙问:“印什么呀?”老伴知道我是装聋作哑,便对着我又大声说了一遍:“印名片!”我实在不理解,一个退休在家的老太婆,安安静静地过日子就算享清福了,还要名片干啥!“怎么,像我这样的老太太就不配有名片吗?”老伴理直气壮地说。我正想解释什么,老伴像放连环炮似的,把她要印名片的理由说了一通。她说,参加晨练认识了许多老姐妹,大家交谈得很投机,使她心情愉快,也获得了不少的信息,比如哪儿有好看的风景,哪儿开展销会有便宜货卖等等。可是,人上了年纪,记性不好,相互留个电话号…  相似文献   

9.
圆子信箱     
忙 每次约她的时候,她总是说很忙,要么就是有特别重要的事要做,实在抽不出时间。她这么说的时候,我心里很难受,但又没办法,总不能不让人家去吧,可这样下去,我们一个月也见不了几次面,还谈什么恋爱。难道是她真的不爱我吗?  相似文献   

10.
正是不自信让我如此容易被摧毁,也是不自信让我试图去抓紧别人、指望别人,对别人要求得事无巨细。如果我们自己不成长,拥有再体贴的老公也不会开心。A闺蜜琳最近非常励志,一下子报了两个进修班,忙到我想约她都约不出来。那天我给客户送文件,恰好走到她公司的楼下,才能与她共进午餐。本以为是插科打诨的欢聚时光,不想她淡淡地说:"你不知道吧?年前我差一点儿就离婚了。"  相似文献   

11.
1办公室老李升主任那天,高兴得请吃请喝还请洗脚。在去往洗脚城的路上,露娅显然有些喝高了,说了许多不该说的话,比如,“找个在外地工作的男友跟单身就没区别!”又比如,“没人疼真可怜啊!”单位里几个小兄弟也就跟着她借酒装疯,说今儿只要她肯说对谁有好感就让谁陪她欢度良宵。最后还是老李替她解了围,一到洗脚城,他便给露娅要了单间,再亲自挑了个模样俊俏的洗脚师送过去,说,“露娅,你不是想被人疼吗,我就请这个师傅用点力,一直疼你到关门!”似醉似梦间,露娅感觉到一双厚实、力感而又温存到位的手,以它修长的手指熟练地按摩在自己那双为生活…  相似文献   

12.
姜昆 《老人天地》2014,(4):15-17
善良老妈:
  “把林奶奶接来,我们一起住吧!”
  我家住东四的时候,曾有一个无儿无女的老房客林奶奶,因为守寡多年性格有点孤僻,和别人都和不来,单单只相信我妈妈。老家来的信,只找我妈妈念给她听。家里有什么事,也只找我妈妈商量。我妈妈做了什么好吃的,也经常让我们给林奶奶送去,两家处得好像一家人,林奶奶就像我妈妈的亲姐妹。林奶奶特别喜欢我妹妹,记得有一次去长安大戏院看戏,票上写着不许带小孩,她就自己去了。可到那儿一看,有带小孩儿的,林奶奶立马坐车返回家,把我妹妹带上再回去看戏。等她们到那儿都演半场了,那也高兴得不得了。后来林奶奶又找了个老伴,也和我家关系特好。他们平常没事就来我家,也不用人陪,就在院里坐着,说在这待着心里踏实。再后来我们先后搬了两次家,林奶奶年岁大了,自己又孤单一人了。我们还陪着妈妈经常去看看她,逢年过节,就把老人接来,热闹几天。老妈曾和我商量:“把林奶奶接来,和我们一起住吧!”可林奶奶坚决不肯。最后林奶奶被她哥哥的女儿接回山东老家度晚年,我们一家也才算安了心。  相似文献   

13.
正"孩子听不见我说话",是特别容易让大人生气的一种情况。但从孩子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故意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苏宝不再是以前那个我说什么,就马上对我有回应的孩子了。有些时候她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我的指令毫无反应。比如在公园,苏宝想去荡秋千,我说:"今天来不及了,我们下次再来吧。"而苏宝却笔直地向着  相似文献   

14.
由于工作的缘故,我和老伴长期分居,饱尝了两地相思之苦。去年,老伴退休,我们总算是结束了牛郎织女般的生活。不料,团圆的幸福日子才开头,老伴就“移情别恋”,喜欢上了电脑,把我忘在了脑后。想起为迎接夫妻团聚日子的到来,我早早就开始了准备,把房间粉刷一新,把家具换了几样,订了老伴喜欢看的几种报纸杂志,买了两箱老伴喜欢吃的苹果,就连老伴喜爱的“仙人掌”也搬回了两盆。照说我这个做夫君的,也算是无微不至,够称职的了。老伴来的那天,我领着她一一参观。老伴边看边点头,一双眼睛笑成一条缝。我问她:“满意吗?”她轻轻…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冬天,老伴患上了中风。出院后,落下了多种后遗症。比如右侧偏瘫、脸部神经麻痹、吞咽障碍,导致她一吃饭就呛。当时,她很悲观,有时还守着我流泪。见此情形,我也非常着急。我知道,要想使她战胜疾病,必须让她摆脱悲观失望的消极情绪,精神好了加上针对性的训练,身体才会渐渐康复。为此,我采取以下方法帮助她战胜吞咽障碍。  相似文献   

16.
"校规第25条说耳洞不得超过5个,可我才打了2个!"有一句老话说,女大十八变。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估计女孩变的年龄也要提前。但我怎么也没想到,女儿会提前了4年!14岁的她,每天照镜子的时间比我还多。而且,她天天都要洗头发。我实在不明白,问:"你头发又不脏,三天洗一次不行?"她说:"我们同学都是天天洗头发,不洗不飘逸。"我说:"那你就洗吧,只要不误事就行。"上个周末,姐姐突然叫我们出去吃饭,女儿却非要洗头不可。我说:"天冷容易着凉,再说时间也紧,等回来后再洗吧。"她  相似文献   

17.
棋盘上的爱     
那时候他还是个无名小卒,但他对自己很有信心,天天下了班,就躲进书房不停地写。当然写着写着也有累的时候,这时她就会过来,给他端杯水,她知道写作完全是个人的事情,别人是帮不上什么忙的。看着他辛苦,她就心疼,这时她看见了书桌上一盘落满尘埃的象棋。她说,光写东西也很枯燥啊!咱们下盘棋吧,很久没下了。他说,好啊!他们就开始下棋。第一盘他就赢了。他说怎么样,我的棋技不减当年吧!她听了就在心里暗笑,她说,就是,你是谁呀,你是我老公,是未来的大作家嘛!我相信你的作品会像你的棋艺一样优秀。他听她这样说,就开心地笑了。她想了想说,这样下多…  相似文献   

18.
润东 《老年人》2005,(10):28-28
我的老伴脾气暴躁,简直就像爆竹一点就炸。可是,我与她结婚几十年,却能和平共处,相安无事。我的秘诀就是以柔克刚,要点有三。其一,智灌“迷魂汤”。一次,我从菜市场买了条快要死的鲫鱼回来,将到家门口时,想起老伴火爆的脾气,心里惴惴不安。老伴是医生,讲究饮食的卫生和营养,我把这么一条鱼拎回去,她不责怪我才怪哩!正在这时,老伴的一位老同学来串门,我赶紧笑脸相迎,把客人请进屋,又陪着说话。我对客人说:“别看你老同学是个直性子,对我可好呢。我偶尔出一点差错,她根本不计较。”说着,我把那条半死不活的鲫鱼扔进了厨房。老伴一看鱼,脸色立…  相似文献   

19.
正父亲去世那一年,妈妈才65岁。我姐弟俩远在异国他乡,眼看妈妈生活孤寂,家里家外独自一人,心中牵挂不已。我带着她旅游散心,她心不在焉,还念叨着:"一个人玩,没劲。"不久发生一件事,让我们感到她孤身一人的无助:一天晚上,妈妈独自在家,附近的楼层发生了火灾,她惊慌地跑到户外,不敢进屋,也迈不开步跑开。她说:"如果有两个人,就不会那样。"看到妈妈一日日消沉,我特别想给妈妈再找个老伴,让妈妈重展笑颜。  相似文献   

20.
四个女儿都成家了,老李夫妇还稀里糊涂没给她们分家。老伴一去世、老大、老二、老三就为继承遗产闹了个一塌糊涂,老李没办法只得把四个女儿都靠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