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现在很多教育培训机构给家长灌输的一种理念,致使许多家长在孩子还未出生时就开始实行胎教,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让他们学习小学的课程,上小学时又让他们储备中学的知识,孩子们累得苦不堪言。  相似文献   

2.
教育应具有前瞻性,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社会 中国的父母可能是在教育中投入最多的一群人。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不惜时间和金钱对孩子进行早教、买学区房、送孩子上培优班。看上去,他们似乎是在为孩子的未来做准备,但是我认为这种教育不具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3.
不以分数论英雄,愿与孩子共成长。这是一群父母用16年践行的教育理念,更是他们送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一转眼,"双减"落地的第一个学期已过半,可仍有许多家长"水土不服"。他们焦虑于卸下"扁担",自家孩子就没办法赢在起跑线上,也焦虑于校外培训关停,节假日里的娃成了散养的"羔羊",无处可放。特别是"三孩政策"实施,很多人不免犹豫:养一个娃尚且手脚忙乱,要是三个,没有三头六臂怎么行?  相似文献   

4.
<正>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扰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这是一个凡事追求速成、速效的时代,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上。不信问问自己,有没有责备过孩子的错一犯再犯、做事磨磨蹭蹭、任性不懂事?有没有不断地找各种育儿秘籍?有没有逼孩子报各种班,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亡羊补牢其实是一种幸福,因为我们还有机会弥补自己的错误,但是在孩子教育上,我们一旦犯了错误,却很难补救。很多家长不明白:孩子智力明明没问题,为什么学习就是上不去?为了孩子,他们几乎牺牲一切业余时间,花巨资为孩子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可  相似文献   

6.
德国人的机警是出名的。德国家长在培养孩子的机警素质方面,往往遵循如下原则:从小事着眼。德国人要求孩子上幼儿园或学校时不要遗失课本、铅笔、玩具,一旦遗失须尽力找  相似文献   

7.
<正>如今,"择校"话题不算新鲜事,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请客吃饭,找门路送礼,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家长做不到的。有这样一位父亲,为了让女儿顺利进入重点小学,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不禁让人思考,只是为了"择校",值得吗?2013年8月8日凌晨,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接到一个女子报警,说自己的丈夫请人吃饭,醉酒回家后不久便死亡。接到报警后,警方立刻赶往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家长不让孩子输在第一起跑线上,学校通过增加课程提高办学效率,社会在利益的驱使下创设各种教育辅导机构,多方面原因导致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日趋严重,危害了孩子的身心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幼儿教育的现状、影响,提出了解决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咪蒙 《女性天地》2013,(11):62-63
之前我写的《不要让孩子输在道德的起跑线上》在网上引起广泛讨论,部分人认为我强调小孩不能妨碍别人的时候,举小孩在飞机上哭闹这个例子不妥当。可是,小孩在飞机上哭闹一定是应该的、必然的吗?  相似文献   

10.
悠悠慈母心     
我在一个小镇上长大。从当地小学到我家,只走10分钟就到了。上学的孩子可以回家吃午饭,见到在等待着自己的母亲。那时候,我并没有把这看成一种奢侈——尽管今天无疑是如此。我理所当然地认为,母亲们就是做三明治的人,爱涂指甲的人,料理家务的人。我从未怀疑过:这位我出世前曾有职业,并且终将回到事业上去的雄心勃勃的知识女性,在我念小学的整个期间将陪我度过几乎每一次午餐时间。  相似文献   

11.
迟镭 《现代交际》2010,(3):110-110,109
几年来,小学新生超前入学的现象时有发生,并愈演愈烈。大多数家长“望子成茏”心切,总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早点入学。早学知识,为将来成才赢得时间,对今后的发展有利,其实这样的说法有些片面。同时也为学校的教育管理带来了诸多的麻烦。  相似文献   

12.
<正>第一节课:实话实说主讲人:8岁男孩李曼的妈妈我的儿子李曼今年8岁,上小学二年级。可能是我给孩子起的名字不好,这孩子天生就是慢性子,连出生的时候都比预产期晚了一周,做事就更别提了,总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还不太觉得他慢,可上小学之后他的"特点"就明显起来,真让我着急呀。第一节课:实话实说主讲人:8岁男孩李曼的妈妈  相似文献   

13.
正在工作中,我接触了很多孩子。他们感觉孤独,没办法和同龄人合拍,为此而忧伤。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跟朋友、同龄人交往会有障碍。因为不懂得看人脸色,不会和人交往,他们经常被嘲笑、欺负,被同伴排挤。一个叫艾瑞克的孩子对我说:"我感觉自己住在一个星球,所有其他的人是住在另一个星球!"这些孩子所缺乏的东西,就是社交商。社交商包括几个基本技能:1.融入陌生的环境。进入新的环境,怎么融入进去?第一次接触,怎样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怎么判断出哪个人可以做自己的朋友?这些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正静待花开"育儿焦虑"是如今日益凸显的社会性问题。望子成龙的期盼,让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愈发急功近利。报名季家长在校门外彻夜排起的长队,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各类昂贵培训班,奥数竞赛加分取消后家长们择校无门的焦急情绪……无不反映出,父母生怕子女输在了起跑线上,却忘记爱和陪伴,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拥有披荆斩棘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相似文献   

16.
《城市》1991,(2)
在东京随时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繁华地段人行横道上准备过马路的市民聚精会神地注视着信号灯的变化,他们好象是站在起跑线上准备赛跑。绿灯一亮,他们便以最快的反应用小跑或竞走向对面冲刺。其实那里的交通规则的原则是步行者优先,人过横道的绿灯时间较长,大可不必着急。作为单个  相似文献   

17.
正|策划人小语|2013年10月22日,著名儿童心理专家程跃博士在网上撰文,逐条批驳育儿名博博主王人平的《毁人的起跑线》一文,提出"去早教机构不是去地狱"。而王人平则强调自己一贯的观点:"众多伪早教机构的鼓吹,以起跑线理论为幌子,为年轻的父母制造焦虑,行营销之实!"到底什么是早教?早教是不是只有上早教课这一种形式?早教课,到底是谁的需要?带着这些问题,本期我们采访了几位带孩子上早教课的家  相似文献   

18.
【新闻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为永霸"满洲",从国内招募了10多万贫民组成开拓团,到中国东北落户屯田。日本战败后,2808名日本孩子被遗弃在中国,成为孤儿。当时,一些处境仍然艰难的中国人收容了这些孩子,将他们养育成人,这就是日本残留孤儿。他们在中国完成了社会化过程,在某种文化意义上,他们已经成了"中国人"。"日本遗孤"是一个人数不多的群体,他们的故事折射了历史,折射了时代变迁,折射了人性的光辉与扭曲。  相似文献   

19.
李爱民  李为 《老年人》2006,(1):14-15
湖南邵阳县下花桥镇合兴村,是一个偏僻落后的地方。10岁的蒋小鸿与8岁的蒋小凯兄弟俩,在村小学一个读四年级,一个读二年级。父母双双南下广东打工去了,他们只能跟随爷爷奶奶,是名副其实的“留守孩子”。农民种地,早出晚归。蒋小鸿兄弟的爷爷奶奶耕种着10多亩田土,每天都忙个不停,一年到头也难得清闲。可是,两个孙子正是调皮好动的年纪,总不让他们省心。眼见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尤其是大孙子蒋小鸿顽皮捣蛋,时常让人哭笑不得,他们非常着急,可又莫奈其何,想不出好的管教办法来。实在说,他们能做的就是不让孩子挨饿受冻,至于如何教育孩子,由于自…  相似文献   

20.
1前一阵,我被请了两次到学校。一次是儿子在教室里面做"实验",把课桌侧翻过来放。他认为这样桌面有效面积更大:可以把喝水的杯子放在桌上,而不是扔在地下。他们那个小教室里塞了50多个青春期的孩子,他们面前的小桌子要装20斤重的书包,还有各种各样的杯子,可想而知:人挨人。老师打电话来"告状",宣布儿子精神不正常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