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浪迹天涯的作家张北海先生曾在纽约生活了二十多年,他在散文集《美国:八个故事》中记述了一段鲜为人知而饶有趣味的纽约地铁故事。这是一条完全凭一己之力修建起来的地下铁路,建成时间在19世纪70年代初,从曼哈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西班牙已经成为移民率最高的欧洲国家,其中许多移民有中国国籍。大多数人在八十年代移民到西班牙,他们有很多故事可以分享。  相似文献   

3.
杰迪和哈桑是两个生意人,也是最要好的朋友。杰迪性情开朗、不拘小节,而哈桑做事认真,甚至有些谨小慎微。牢不可破的友谊把他们紧紧连在一起,两人互相帮助,在生意场上一帆风顺,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纷争。一天,二人结伴去陶里亚城做生意。行至一片树林,只见古木参天,浓荫匝地,好一个幽静的所在。他们决定在树下的岩石上歇息歇息。或许是因为走得太累了,杰迪坐下来不到一分钟便酣然入睡。  相似文献   

4.
还记得《狙击电话亭》吗?男主角被迫守在电话亭,被狡猾的狙击手耍得团团转,他不能离开公用电话半步,不然就会惨遭暗枪击毙。在高票房的鼓励下,编剧拉里·科恩似乎愈发感到电话通讯媒介的潜力,《玩命手机》又开始在手机上大做文章,作为无线的随身“电话亭”,手机使得这部影片比前者有更多的发挥空间。男主人公被女友说成幼稚的帅哥,利用小小的NOKIA手机与坏人斗志斗勇、解救人质、揭示警界黑幕,最终成为大英雄,而手机在故事内容和情节的组织方式上都是绝对的主角,媒介的作用变成了救赎行为。  相似文献   

5.
红色电话亭曾是英国街边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随着手机的普及,很多电话亭遭到弃置、破坏,英国电信集团决定拆除这些电话亭. 2017年3月,第一批拆除行动开始了.当工人拆除一家旅馆旁的电话亭时,老板威尔逊很是舍不得,他说":这座电话亭比我的年龄还大,曾给当地人带来很多方便,拆了怪可惜的,能不能卖给我?"  相似文献   

6.
<正>那时手机还不普及,5个大男人,需要去小镇上的电话亭给家里打电话。他们把打电话的时间固定在周末,因为周末的电话费比平时便宜很多,还因为,一个星期往家里打一个电话,似乎已经足够。  相似文献   

7.
我不搞政治在我们家庭中,安瓦尔·萨达特曾预言女婿哈桑·马雷会成为一名政治家。这是因为哈桑十  相似文献   

8.
娟子 《金色年华》2011,(1):52-54
我出生在安徽安庆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2006年从省内一所三流大学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工作,在一位亲戚帮助下移民到了美国。在纽约生活一段时间后,我感到这里一切都好——除了没有钱。  相似文献   

9.
珍贵的尘土     
珍贵的尘土文张子选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位厌倦了与泥土打交道的农家子弟,历尽千辛万苦去寻找神话中的黄金王国,而目偏偏找到了。可守护在黄金国国门外边的一位天使却告诉他:“我们黄金国通常不接受移民。不过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倒很乐意让你代替我采当一名黄...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的今天,在北非古国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市,一座伊斯兰世界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清真寺,神采奕奕地矗立在大西洋岸边,它既是卡萨市的伊斯兰建筑艺术新景观,也是卡萨市腾飞在标志。 1986年,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发布命令,兴建这座堪称全球第二大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全球最大的清真寺为沙特麦加城清真寺)。1993年7月9日,哈桑二世清真寺胜利竣工,并举行了落成典礼。  相似文献   

11.
李忠东 《女性天地》2011,(12):12-13
在英国众多的经典特色建筑中,耸立在街头的红色电话亭十分引人注目。它们为英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改善做出过重大贡献,成为许多历史悠久地区的标志性外观,是民族认同的重要象征。红色电话亭出自英国著名建筑师贾莱斯·斯科特之手,已有长达85年的历史,在1980年高峰时期多达7.3万个。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移动通讯时代到来,1925年设计的此类电话亭被逐渐淘汰。  相似文献   

12.
正幸福其实并不复杂。艾萨克出生于加纳的阿夸木王室,从小在19个兄妹中并不突出,因此,他从未期望过能成为国王,1977年就移民美国,他的大哥继承了王位。初到美国的时候,艾萨克在纽约的一家出租车公司干起了司机。这期间,他结识了同为出租车司机的伊丽莎白。伊丽莎白也是加纳来的移民,两人一见如故。伊丽莎白发现出租车行业挺挣钱,而艾萨克又勤劳肯干且老实可靠,于是建议一起合伙做  相似文献   

13.
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现年62岁,最近,他的顾问艾哈默德·伊本·苏达撰文向外界披露了哈桑二世对文化所持的态度及有关传闻轶事。现将该文主要内容介绍如下。哈桑二世国王在他的许多讲话和向负责官员发布指示以及对他的亲信、随从的讲话中,一再强调国家元首在作出决定时,必须考虑历史的教训,明了国家的版图和地理形势,精通国内外的政治环境,使他的决定能符合这些因素,因为这些因素都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华文媒体的发展及其对华人社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美国蓬勃发展起来的华文媒体是华人移民社区内语言、文化、制度、社会经济运作模式多元化的一种反映 ,同时也是美国华人移民生活多重性的一种表现。在本文中 ,我们尝试回答这一问题———作为一种制度机制的华文媒体 ,它究竟起到何种作用 ,是有助于华人移民逐渐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还是使移民更为自我封闭、远离主流社会 ?本研究依据两个资料来源 ,一是对美国的华文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 ,包括报纸杂志、电视节目、电台节目、互联网网页的内容分析 ;二是小样本调查和访谈 (从 2 0 0 0年底 - 2 0 0 1年春 ,我们在洛杉矶、纽约、华盛顿特…  相似文献   

15.
旅游是埃及外汇收入的一大支柱.近年来,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除更好地开放现有的旅游胜地外,还大量投资开发新的旅游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人为地再现古埃及文明与奇迹,法老村就是其中之一. 20年前,埃及著名历史学家、古埃及史学家哈桑·拉吉卜博士去开罗南部吉萨县的叶阿吉卜岛种植纸草,发现此岛位于尼罗河中,四面环水,与外界完全隔绝.岛上草木葱笼,鸟语花香,身临其境,犹如置身世外桃源.于是他想:为什么不在这里复活一个几千年前的世界,全面再现法老时代的社会生活情景呢?哈桑向有关方面阐明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16.
王飞 《城市》2005,(2):62-63
一、纽约人也讲风水 纽约市的街道、社区有一些诸如"莱莉小丘"、"华盛顿高地"以及"汉密尔顿高地"等地名标志.凡是有这种标志的地方过去都是有钱人的居住区.究其原因在于,美国人是由欧洲移民组成的.中世纪时,欧洲发生了几次大的瘟疫,每当瘟疫发生时,大家都跑到地势高的地方去躲避,有钱人的屋子也往往修在地势最高的地方.这种传统一直传到北美大陆.无论是最早的荷兰殖民者,还是后来的英国殖民者,有钱的人都在地势高的地方盖房修屋,并将这种传统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7.
哈桑·本·萨比特(约590-660年)是阿拉伯蒙昧时期末、伊斯兰时期初的主要诗人之一.他出身叶斯里布赫兹拉吉部落名门,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母系的后裔.哈桑的曾祖父、祖父和父亲均是蒙昧时期诗人.他受家庭熏陶,从小喜爱作诗,青年时即成为叶斯里布颇有名望的部落诗人. 哈桑早年曾到过沙姆地区的迦萨王国和半岛北部的希拉王国.他皈依伊斯兰教后,受到穆罕默德的器重,被誉为“穆圣诗人”,一直追随穆罕默德,为宣传、捍卫穆罕默德的宗教、政治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穆罕默德去世后,哈桑地位骤降,并时常受人嫉妒.晚年双目失明,很少作诗.  相似文献   

18.
凯蒂 《现代交际》2006,(12):44-45
没有移民前,曾听留学生们讲他们在海外“捡生活”的故事,那绘声绘色的描述,常常令人忍俊不禁。然而,移民加拿大,目睹了新移民生活的窘迫,才真正知道了“捡”字在他们心中的分量,才懂得了海外谋生的艰险。就是在这种苦乐交集的磨砺中,他们经历一次次精神的锤炼。可以说,走过这般历程的人,对而后的丰衣足食才有快乐感,才有笑谈人间“尴尬事”的勇气。于是,我把它赋之笔端,讲给后来者听,但愿带给你的不会是一笑了之。  相似文献   

19.
生讯 《现代交际》2005,(1):53-53
圣诞节前夕,甘布士欲前往纽约。妻子在为他订票时,车票已经卖光了,但售票员说,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可能会有人临时退票。甘布士听到这一情况,马上开始收拾出差要用的行李。妻子不解地问:"既然已没有车票了,你还收拾行李干什么?"他说:"我去碰一碰运气,如果没有人退票,就等于我拎着行李去车站散步而已。"等到开车前三分钟,终于有一位女士因孩子生病退票,他登上了去纽约的火车。在纽约他给太太打了个电话,他说:"我甘布士会成功,就因为我是个抓住了万分之一机会的笨蛋,因为我凡事从好处着想。别人以为我是傻瓜,其实这正是我与别人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正纽约创业:女留学生化身"煎饼侠"1991年出生的北京姑娘李菲身材高挑、漂亮时尚,一双大眼睛里透着灵气。她的父亲是商人,母亲曾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演员。15岁时,李菲就去美国上中学,继而在纽约读大学,主修市场营销,辅修艺术史。留学期间,李菲做过很多实习工作,比如去纽约的一个中国皮影剧场演出皮影戏,到洛杉矶梦工厂做制片助理,还当过买手。2013年大学毕业后,她一直试着创业,卖过服装,还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