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仪式感就像孩子们成长路上的一支甜蜜口服液,家长们一定不要随意就把它丢弃了。春节前的一个周末,我和老公商量,想带孩子们去城隍庙逛一逛。窝在沙发里玩手机的老公眼皮也不抬一下,说:"那地方不好停车,人又多,去那儿干吗?""带孩子去置办年货啊!"我兴致勃勃地说。女儿睁着大眼睛问我:"妈妈,什么叫年货?""年货,就是过年时需要的东西,包括吃的、穿的、用的。"我跟女儿解释。  相似文献   

2.
记得1998年春节时,一位朋友感叹说:眼下过年越来越没有气氛,本想按习惯在年前采购点什么,可一进商场,觉得又没有什么急需的,该有的几乎都有了。朋友的这番话很有代表性,想必很多人在春节购物时都有这样的感受。这就给商家提出了一个问题:下功夫搞好"年货"开发,让...  相似文献   

3.
策划人小语又是一年冬去春来,眼看着,就该过年了。贴对联、穿新衣、吃饺子、放鞭炮、祭祖先、拜亲朋……这些世代相传、严格繁复的习俗仪式,无数次地提醒我们: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这个年可得好好过。可怎么样才能把年过好呢?吃好的?穿好的?这是物质稀缺时代人们过年的方式,为的是营造出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状态,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现如今,衣食无忧的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此,过年没完没了的饭局,让人  相似文献   

4.
正一宽宽窄窄的麦田里,积雪尚未消尽,白白绿绿,胖胖瘦瘦,星点斑驳;村庄上,彩旗横街而悬,家家对联红,户户灯笼摇,春节就在跟前了。年货早已备好,肉、蛋、鸡、鱼,菜、果、糖、茶,全乎得很。这是多年的惯例,初一干儿子到,初二俩闺女回娘家,初六外甥、侄子们还要来,82岁的老郭把年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菜单也已提前盘算好,卤煮花生、姜汁松花蛋、五香猪头、肉末灌肠、油焖大虾……八凉八热,不怕剩就怕少,村里人过年,要的就是丰盛,要的就是富余。  相似文献   

5.
魏剑美 《老年人》2009,(2):49-49
“如今的过年越来越不像过年了”.每到过年前后,总会听到这样的感叹。大都市的男女就不用说了.很多人平时连对门邻居姓甚名谁都不知道。哪里谈得上串门拜年。曾有朋友搬新房后兴冲冲地在长沙过年.结果没有任何人来造访,也想不起一个合适的拜访对象。小区里更是冷冷清清,他顿时觉得兴味索然.大年初一便带着全家老小跑回农村老家去了。然而,乡下的过年就趣味盎然、古风依旧了么?答案恐怕也是令人失望的。  相似文献   

6.
张金刚 《老年人》2013,(2):29-29
又到年尾,牵挂年迈父母的那份情感,愈发被催生得浓烈起来。曾记得过去每年的腊月,都是父母一趟趟轮流进城买回年货,让我们兄弟几个过一个热闹年。而今父母已经年过六旬,腿脚不再灵便,那段他们不知走了多少次的山路,如今仿佛变得更加崎岖和漫长。为此,我和妻子商量,今年家里的年货就由我们来办了。  相似文献   

7.
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记忆最深的要算是过年了。那时候尽管物资非常匮乏,可人们的精神面貌却非常好。每当大雪纷飞隆冬来临的时候,人们就开始盼望过年了。尤其是小孩,放鞭炮,穿新衣、给长辈拜年得压岁钱,是我们一年中少有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阳刚 《老年世界》2014,(22):14-15
小时候就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就可以打灯笼、放鞭炮、吃炖肉、穿新衣裳……盼着过年的日子实在太慢了,盼星星,盼月亮,掰着手指头算,数着日子盼,年却总是姗姗来迟。随着时间的流逝,多少次过年的情景都渐渐忘记了,仅留下些零零碎碎的记忆。仔细回忆起来,只有1961年过年的情景,让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9.
婚后数年,每次过年都是我的心头之痛,去娘家去婆家在一个月前就开始争论不休。婆婆是个精明能干的人,我偏是个迷糊媳妇,不做事过意不去,可一做事就出错,新婚那年帮着婆婆摆餐具掉了一只传家宝汤碗,让婆婆至今想起来还心痛。每次过年我都找借口不  相似文献   

10.
从我 10岁起,我家一年一次的家庭会就从未间断过。  记得那年的腊月三十晚上,吃罢过年的团圆饭,我们一家围坐在暖烘烘的火炉旁,一本正经地开起了家庭会。父亲是公社干部,或许开会成了习惯,连开个家庭会也十分隆重,除了自己写好了发言稿,还指定母亲动笔做记录。母亲是一位小学教师,平日里格外严厉,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对我们三姊妹有所放松。父亲把话一说完,就要求大家发言。在母亲的鼓励下,我们几个小把戏少了顾忌,畅所欲言,把平时不敢讲的话像倒豆子一般吐了出来。 7岁的小弟弟朱琦抢着说:“妈妈,你打人莫打脑壳,脑壳打…  相似文献   

11.
张献怀 《老年人》2009,(1):53-53
1.注意避免过于劳累。中国人过年过节是很累的,打扫卫生、采购年货、迎来送往、走亲访友……常常弄得人精疲力尽。有的老年人看到儿孙团聚,心里高兴,想着法子张罗可口的饭菜。老年人大多数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这样折腾很容易导致劳累过度。而身体和精神的疲劳可诱发疾病,特别是有高血压、冠心病的老人更要注意保持平静,避免激动和劳累。  相似文献   

12.
浮沉半生     
启源是个奇迹。虽然他老了,鸡皮鹤发,齿脱步摇,可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奇迹。怎么不是呢?这位雍正第九代孙,爱新觉罗的嫡派子弟,生于奢华,长于离乱。打从一九一八年一落地,就遍尝家庭衰亡之痛,饱受战乱离散之苦。八十年间,多少大事做风流云散,许多名人成过眼云烟。可他还活着。他就辛酸的了。不过辛酸是大人的事,我那时候小,只管玩,过年可是个好玩儿的时候。过年本是汉人的习惯,我们满人也过。不仅过,礼儿更多。一进腊八,节日的气氛就有了。我妈忙着熬大锅的腊八粥,不光为自己喝,还张罗着让那三个仆人各处送,主要送给至亲,比如出了合面,在刀尖下低着眼皮过日子,半点欢喜的心情也没有。有一年过年,记不清是四二年还是四三年了,当时我父亲丢了工作,在家赋闲,家里就指着我在西直门外铁路仓库当雇员的那点工资过日子,可节骨眼儿上,我又把工作丢了。  相似文献   

13.
与父同寝     
唐黎标 《老年世界》2006,(14):16-17
大学毕业后留在杭州工作,为了生存,每天忙忙乱乱地行走在都市的街头。每年一进入腊月,听见远远近近传来的鞭炮声,看着人们匆匆忙忙地抢购年货。浓浓的思乡愁绪就会溢满我的心房,……我想故乡的炊烟。想暮归的老黄牛,想双手满是老茧的父亲。  相似文献   

14.
“春节前流浪猫,春节后加菲猫。”这是去年乐乐给自己过年的总结。家庭聚会、朋友聚会,每顿都是大鱼大肉满满当当地摆一桌子。乐乐其实平时很注意控制饮食,但她在过年时除了吃大餐外,在家看电视时,瓜子、核桃、花生等坚果、零食也常伴嘴边。过年后一量长了五斤,为了减掉这点“肉”,乐乐可是费了好大的劲儿,她发誓今年一定不会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5.
【画面一】2009年1月23日上午,从浙江温州、台州等地准备返乡过年的37位湖北籍农民工驾驶21辆摩托车,在警车的护送下安全地通过九景高速公路鄱阳湖大桥,经新港高速出口顺利踏上返乡过年的路程。这天一大早,在湖口过夜的吴友新等农民工驾驶摩托车来到湖口渡口边,准备乘渡船过鄱阳湖口,但由于鄱阳湖阵  相似文献   

16.
在湘西,看土家族人过“赶年”,那奇特古朴的习俗,让人过目难忘。  土家族过年,比汉族提前一天,月大过腊月二十九,月小过腊月二十八。某些地方,也有提前两三天的。土家族人为什么过“赶年”呢?传说,土家族先民,在年关之际抗拒外来侵略,怕打起仗来不能安心过年,就提前吃了年饭,再去迎敌。还有人说,明代土家族士兵奉调到东南沿海抗倭,军令紧急,便提早过了年。土家族兵将出征后,在东南立下第一战功。后人为纪念这次出征,每年也提前一天过年,于是相沿成了习俗。  过“赶年”,依照土家族人的传统,白天杀了的年猪要藏在屋…  相似文献   

17.
春节的脚步又近了,孩子过年添岁,老人迎春添寿,因此,老年人更应该在春节善待自己。如何让老年人在适度的娱乐中过一个和和美美、平平安安的健康年呢?过年家务巧安排老人心中都留有年节的旧痕旧俗,往往为孩子的穿戴、饮食采购、清扫房间、来往接待弄得筋疲力尽,年还没过,就病倒了。  相似文献   

18.
好像年轻人都不喜欢过年,我在两年以前,还对过年一点都不感冒儿。春节对我来说,跟其他节日一样—都没啥意义,不过就是多几天不用上班罢了。可老人们好像特别热衷于过年。小时候每到过年时,都是老妈张罗的,什么十菜一汤代表十全十美,买春联贴福字,她自己胆小不敢放鞭炮,却还是会买挂鞭让老爸去放,还有除夕一晚上屋里的灯都要亮着,代表来年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9.
每年一入冬,安庆沿江湿地就会迎来铺天盖地的候鸟,它们从远方迁徙而来,落脚在这块鱼虾富饶水草丰美的"安乐窝"里越冬.长江流经安庆境内237公里,流域湖泊众多,经安徽省政府批准,1995年建立了安庆沿江水禽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20000公顷,沿江湿地包括华阳湖、龙感湖两大湖群,有菜子湖、武昌湖等大小湖泊10余个,占全省湿地面积的30%以上,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生态系统及珍稀鸟类资源.  相似文献   

20.
正无论活得有多累,在每个能够和家人团聚的春节里,你总能找到一种味道,像子宫一样,会无条件地接纳你。那是童年,面目不清的甜我很理解过年的味道。小时候每到过年,我爸爸就做红薯糖。将红薯反反复复熬煮成糖浆,簸箕上撒一层炒面防止黏底儿,把浓稠的糖浆浇在簸箕上,晾凉,糖即成。吃法多样,一种是把糖掰成块儿放碗里,隔水融化,待糖软下来后将筷子插进糖里不停地搅,卷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