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失去亲人,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次心灵的重创。如何帮助孩子得以解脱,使之获得一份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是为人父母者及教育工作者的出任、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些良好的建议。去年5月,我的小儿子迈克也大学毕业了、他是我三个儿子中最后一个大学毕业的。望着三个英俊梅洒、年轻有  相似文献   

2.
我和弟弟迈克是孪生兄弟,他虽然从比我晚出生5分钟,但他在生活上的智商却比我小至少5年。从幼稚园到大学,几乎都是我在照顾他。小时候,父母给他的零花钱常常被他的同桌骗去买比萨饼吃。于是,在我的一再要求下,老师终于同意我跟迈克同桌,因为有我在迈克身边,迈克原来的同桌便再也没有骗过他的零花钱。  相似文献   

3.
心语茶座     
《独生子女健康》2010,(12):41-41
儿子住校,每到周末把儿子接回家,我都会宝贝得不行,总觉得这一周儿子在学校吃苦了,恨不得在这两天的时间把最好的都给他。所以只要他提出要求,我几乎都会毫无原则地答应下来。可等周一儿子一回学校,我就又开始后悔,下狠心暗自说下次再也不会这样了。结果周末见到儿子,先前的决心又被远远的丢脑后了。我知道这样对儿子没有好处,可我该怎样克服这种心理呢?  相似文献   

4.
苦乐人生:命运戴厚英接到她的来信,我愣住了。我知道命运常常残害好人,保护坏人,可是我万万想不到它竟残忍不公到如此地步,让她的二二十三岁的儿子在美国遇车祸丧生!捧着信纸,读着那一对老夫妻丧子的悲痛、无论如何也止不住泪水流淌。老天,你真是不辨贤愚善恶,乱...  相似文献   

5.
一次,我到一位友人的叔叔家做客。他叔叔是大学教授,婶婶是杂志社副总编,他们家三室一厅,陈设典雅而端庄,一派书卷气,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分别安居美国和加拿大。我对其叔叔家艳羡不已。不料,我友人却说:“你不知道,叔叔的小儿子得了精神分裂症,长住精神病院。”我不由得“哦”了一声,友人也深为惋惜。不过,对此,他叔叔很坦然,淡淡地说:“人生并非完美无缺,知足常乐,这就是幸福的模样。”  相似文献   

6.
今年年初,我到美国加州伯克利探望儿子,正巧当地成人学校春季英语班招生,主要招收国外学员,提高英语的听读写技能。儿子看我闲着无事,鼓励我报名学习。  相似文献   

7.
正每个孩子都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样,有自己独特的光芒儿子放暑假的第二天清晨,深情地给我朗诵了一首诗:"人生总有几次,会想重新试探自己的边界与极限,如果不走出去,或许这就是你人生的定局。生命的高度,是每个脚步的攀登,心灵的广博,是非凡经历的沉淀……""什么意思?你写的诗?"我问12岁的他,儿子摇摇头。看着他做出展翅高飞的动作,我恍然大悟:他想出去走走了。见我笑了,儿子递给我一张宣传单,上面写着"‘找回灵魂深处的自己’—柴达木盆地10 0公里戈壁荒原徒步远  相似文献   

8.
我妈的杜撰     
正我妈年轻时,国营厂去不了,心高气傲的她被分配到街道办的集体工厂。我爸在包头学了几年手艺,在这个大集体工厂里做个小队长,我妈一赌气就下嫁给我爸了,后来才有了我波澜壮阔的人生。7岁时,我妈带我去上海治眼病,越治越坏,最终俩眼睛都看不见了。她觉得我这辈子咋过啊,就带我到黄浦江边,说:“儿子,咱娘俩一起跳黄浦江吧!”我说:“要跳你自己跳吧,我想回家。”我妈一听,这啥儿子呀,没心没肺,索性自己也没了跳江  相似文献   

9.
星期天,我带儿子去肯德基,照例,我先安排儿子找位子坐好,然后问他:“想吃什么?“儿子回答:“烤翅。“我就说:“你坐在这里等着,爸爸去给你买来。“每次都是这样。我到了服务台,点了烤翅交了钱,服务员告诉我:“对不起,今天人多,可能需要等一会儿,您先到座位上稍等一会儿,5分钟之后过来取,好吗?“  相似文献   

10.
陈志高 《老年人》2016,(4):48-49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每个家庭都有家风。家风如雨,润物无声。孩子只有在优良的家风熏陶下,才能迈向人生的成功之门。我有两个儿子,都是博士研究生毕业。老大北京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美国德州大学获博士学位,现在美国德州大学任教。老二浙江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大学硕博连读,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了四年博士后回国,放弃美国的优厚待遇和清华  相似文献   

11.
善待儿媳     
姚扶有 《老年人》2006,(5):31-31
我和儿媳相处,亲如母女。不过,培养这种感情需要时间,得有一个过程。儿媳刚到我家的时候,对我总是敬而远之,很少当面讲话,有事都是通过儿子转告。那时,我们各住各的家,到了周末,小两口才回来陪陪我们。儿媳回来的时候,每次见到我都“是三部曲”——脸一红、头一低、最后抿嘴一笑。这就算打了招呼,从未叫过我一“声妈”。我想:哪有这样当媳妇的,连起码的礼貌都不懂。到了冬天,我特别怕冷,手脚冰凉。一天,儿子拿回一个磁疗暖炉,我一用觉得效果不错,直夸儿子孝顺。儿子哈哈大笑,说“:您弄错了。这是您儿媳专门给您买的。”我不信,以为是他帮老…  相似文献   

1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1月30日召开的文代会上说:"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的集合,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42岁才开始学认字的王秀云,正是这样一个人,她从一名目不识丁的沂蒙山农妇,到累计发表和出版上百万字作品的传奇女作家,创造了中国文坛的奇迹!然而谁能想到,这位普通农妇的人生蝶变,竟源于她和叛逆儿子的一场"豪赌":"如果你小子能考上清华,那我就能放下锄头去当作家!"当年听了母亲这番话,儿子难以置信。岂料数年后,梦想照进现实的母子俩都成了当地的名人。  相似文献   

13.
《金色年华》2009,(1):69-70
本文是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在信中他告戒儿子:“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快乐,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这是积极的人生观,相信每个人看了都会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4.
1 我最怕接到的,就是儿子班主任的电话。儿子强强刚上小学不久就跟我去美国待了两年。美国教育崇尚自由思考和探索性学习,所以强强回国后和国内的教育方式格格不入。看着他苦闷的样子,我是一千万个理解。但是,光理解有什么用呢?  相似文献   

15.
孙谨环 《老年人》2014,(12):16-17
正去年年头岁尾,我两次去了美国的儿子家,见到了我的贤惠能干、气质优雅的美国儿媳洁敏和两个可爱的孙子。见我不远万里而来,孝顺的儿子儿媳利用节假日带我到华盛顿、纽约、芝加哥、费城、亚特兰大等美国几个大大小小的城市玩了一圈,这让我很开心。休息了几天,儿媳洁敏跟我说:"妈,过几天我要请您帮个忙。我在一所中学教书,校长喜欢中国毛笔字,请您帮我去给孩子们教几堂写毛笔字的课,这会让校长很高兴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世间最悲情,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12年前,盛汝芝正在上大学的唯一的儿子张凯因病离世。就在盛汝芝陷入锥心之痛无法自拔、人生就此一片黑暗之际,张凯的高中同学们来了。12年里,他们对她倾情关爱、贴身照顾,胜似亲人;他们全都称呼她为"妈妈",帮助她一点一点走出失子之痛的阴霾……盛汝芝说:"我失去了一个儿子,现在却有很多个儿子。有他们在我身边,我该告别过去,重新开始了!"  相似文献   

17.
正15岁上山下乡,38岁出国读双硕,49岁当高管,51岁患癌后痊愈,我的人生是一次次归零出发。我叫张京,今年66岁,曾任世界500强公司的软件主管,现已退休,长居美国。在异国屋檐下回忆过去,往事洞若烛照。我是68年下乡的老知青,我一直认为我的人生经验大都来自那个时期。从初中没毕业到上山下乡,从工厂做工到考上大学,从外企辞职到美国继续求学,一路走来最后做到世界500强公司的软件主管,这其中虽然有几十年的打拼,做到了  相似文献   

18.
谢涛 《当代老年》2006,(12):28-28
邻居中有位70多岁的老妈妈,前不久老伴去世了。 她现在住的房子是已成家多年的三个儿子凑钱给买的。刚刚成家不久的小儿子找到她说:“妈妈,爸爸已经走了,你一个人很孤单,不如把房子卖掉.我也把我们住的旧房子卖掉,这样我们的钱合在一起买新房子,您住到我们家里,我来养着您。”老妈妈同意了,很快卖掉了自己的房子,把钱交给小儿子,住到了小儿子家里。小儿子找三位哥哥开家庭会议,三位哥哥同意了小儿子的意见,老人由他来瞻养,他们一起把给老人—年的生活费交到这位小儿子手里。小儿子还从他妈手中要走了政府给老人每月领取生活费的存折。这位老妈妈才住进去—个多月,新房子还没买,老妈妈就无法忍受小儿子及儿媳对她的无理态度,跑出来住到大儿子家里。  相似文献   

19.
朋友告诉我这样一件事。他家请了一个保姆,来自农村,她有一个儿子在上海念大学,每年需要两万多元的开销。这笔费用是她难以承受的,她的丈夫不得不到广东打工去了,而她选择了到城里做保姆。  相似文献   

20.
老布 《老人天地》2010,(1):50-51
从来没有想过我的人生会与癌症遭遇。 2008年11月末,先是在大学读书的儿子来电话告知因有五门功课不及格学校劝其退学,我很着急。晚上,又接到妹妹的电话,说父亲最近急剧消瘦,恐怕患了癌症。儿子与父亲都是我的亲人,这两件事情同时出现.让我第一次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