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的频繁,老年人与子女分离的现状已司空见惯。受传统养老意识的影响,不少老人还是希望晚年能和子女居住在一个城市。在子女工作不易调动的情况下,不少老人选择异地买房,以此实现与子女团聚的愿望,然而公证处工作人员指出,这样的做法有风险。  相似文献   

2.
居家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因子女不在身边、因婆媳关系不睦,因无儿无女、因怕拖累子女等原因,这种模式正在被一些老人打破。一些老人开始步出家门,寻找适合自己的“另类”养老方式,或进敬老院、或与他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迁居扶养人家里、孤身再婚者则搬进再婚伴侣的家中。下边结合审判实践谈谈由此引发的一些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明钦 《老年世界》2008,(10):32-32
王某:与子女一起居住为好 人到老年.各种疾病.特别是突发性疾病会逐渐增多。丧偶老人如果同子女一起居住。与子女、孙辈朝夕相处.既可解除孤独感.又能预防和及时治疗疾病。而且子女希望老人同自己一起居住.体现了真诚孝心.老人更应珍惜这份骨肉之情.何乐而不为?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导刊》2012,(17):46-46
在近日举行的2012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上,上海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透露,上海将探索制定鼓励年轻人与老人就近居住适当减免税收的政策,探索由政府提供相应补贴、鼓励由子女或亲属为自家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  相似文献   

5.
要为77岁的邹城农村老人王计兰养老的,不是她外出打工的子女,而是同样年迈的78岁的黄兴梅、80岁的张召娥.自今年4月以来,这种"互助养老"模式在山东省邹城市100多个村庄落地开花,让农村老人安享晚年. 内陆县级市邹城的人口结构犹如全国老龄化的一个缩影.据2013年一季度统计,当地60岁以上老人17.9万人(其中城市老人5.53万人、农村老人12.3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49%.严峻的养老形势下,"互助养老"模式也就更显珍贵.  相似文献   

6.
8月12日,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做客城市管理广播时表示,目前仅在城八区及房山、顺义10个区试点的居家养老补贴将在全市全面实行。据了解,可以享受居家养老补贴的北京市特殊老年人包括:60岁以上老人中分散居住的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低保对象、低收入对象、市级以上劳模、归侨、纯老人户(包括仅与残疾子女居住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导刊》2009,(11):51-51
日本的养老护理服务总的可以归纳成“在宅服务”和“设施服务(即在养老机构接受全方位的服务,并在那里安享晚年)”。日本政府更为鼓励以家庭养老为主的所谓“在宅服务”,并为之提供了非常全面的服务,如家庭护理员上门对卧床老人进行包括身体护理、家务以及生活咨询服务;定期早晚用车接送老人到设在养老院里的或单独设立的“日托护理中心”,对他们进行包括入浴、用餐、日常生活训练、生活指导等各种服务;把老人暂时送到养老院等机构接受短期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想把父母接到自己打拼的大城市里养老,让老人在自己身边,充分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而老人更希望留在老家养老,看似对子女的孝心很不买账。爸妈养老,究竟该去哪儿?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都会像片中的桃姐一样徐徐老去,面临死亡;每个人也都会像Roger一样,看着身边的老人缓缓步‘入暮年,不得不接受生离死别的伤痛".电影《桃姐》的导演许鞍华曾这样说. 在全国近2亿的老年人中,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老年群体——居家养老的单身老人.据黄岩区老龄委调查,该区共有居家养老的无配偶(或丧失配偶)、无子女(或丧失子女)的单身老人1070多人,虽然他们多数享受低保、衣食无忧,但大多比较孤独,且部分单身老人由于年老久病处于失能或半失能状态,存在着生活照料、精神关怀、生活环境安全等问题.单身老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居家养老的单身老人独自生活更有诸多不便,迫切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老年世界》2011,(6):9-9
据介绍,新修订的《老年法》在《社会保障》内容里拆分出一些内容,单独成立《社会照料》一章。主要是针对高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以及不能和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  相似文献   

11.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城市独居老人接收子女支持的模式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联系需重新审视。对西安市雁塔区371名独居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独居老人中,与子女支持间产生供给与接收双方互动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更高,经济状况与主观健康评价影响女性独居老人生活满意度;男性独居老人生活满意度则只与经济状况关联。未来社会化养老的趋势中,子女仍要积极支持独居父母,承担支持责任,提高独居老人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正子女在大都市打拼,上了岁数的爸爸妈妈们也如候鸟般去儿女家养老。这些老人名义上是养老,很多肩负着"免费保姆"的责任。何永年和老伴就是这样一对夫妻。大女儿在北京,小女儿在上海。老两口常年分居,替女儿撑起两个家。老人原本荒寂的精神世界,加上年老肌体的衰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南京市实地调研数据对流动老人的养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流动老人的养老状况显著低于本地老人,主要是收入水平只能满足基本生活开销;所接受的社区服务和医疗服务数量较少;以家庭生活为主,且容易感到孤单。对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户籍流动老人的养老状况水平显著高于农村户籍流动老人;与晚辈同住、提供照料的子女的经济状况越好,流动老人的养老状况也越好;社会保障支持有助于提高流动老人养老状况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刘中一 《社会学》2005,(4):8-12,7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医疗保险、老年社会保障与福利事业服务等发展水平都比较低,而且这些社会保障很不规范,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和经济支持。农村老人的赡养行为几乎局限于家庭之中,要由子女来承担。由于华北农村地区的居住习惯,儿子结婚之后一般要和父母生活居住得比较近,至少是在一个村庄之内。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在老人的赡养问题上,他们会比结婚后一般都生活居住得比较远的姊妹们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传统的乡村文化(“儿子养老”或“儿子应该养老”的观念),也容易使人产生这样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加,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致使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也日益庞大。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社保机制不健全、子女责任意识差等原因,致使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着经济、就医、心理等方面的养老问题。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完善农村社保制度、加强"孝"文化建设是确保农村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在加拿大,笑得最开心的是老人,穿得最漂亮、最绅士的是老人,最受社会尊敬和爱护的还是老人。 中国人自古就有“养儿防老”的观念,让子女养老送终似乎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也是老人幸福的标志。现在时代变了,国家给农民也上了养老保障,有了家底的老人,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我们一起来看看国外老人是怎样养老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全县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与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之间存在着极度失衡的供需矛盾.为建设宁都县养老服务体系,使全县老人实现幸福养老,需要从政策、资金、场地和人员队伍方面进行完善提高. 问题:体系建设处于"缺腿状态" 按照国家"十二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要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至少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以重点解决城市三无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和重点优抚对象为内容的公办敬老院建设与改造;二是以解决社会老人入住托养为内容的民办老年公寓和特殊老人专业托养场所建设;三是以社会上所有居住在家里的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居家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18.
居家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因观念更新、子女不在身边、婆媳关系不睦、无儿女、怕拖累子女等原因,这种模式正在被打破。一些老年人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另类养老方式,或进敬老院,或与他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孤身再成家者则搬进再婚丈夫(妻子)家。各类养老方式确实给不少老年人解决了生活难题,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些赡养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养儿防老",早成俗语,可如今做子女的似乎并不怎么放在心上。有的不仅不养老,还要变着花样"啃老"。据中国老龄科学中心公布的一次调查结果,我国有50%以上的老年人倒贴子女,80%以上的老人被子女以各种名义"沾光"。这其中有的是"愿打愿挨",但多数是出于无奈。这种子女长不大、始终不"断奶"的现象,着实令人心忧。一是加重了老人负担。有的老人为满足子女的潇洒阔绰,自己节衣缩食不算,还时不时伸手求人借贷,遭人白眼,承受着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二是不利于子女立志成人。做子女的把父母之家当"饭馆",当"银行",以致于饭来张…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2月12日,第一部《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白皮书发表。该书称,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1%。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到201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2020年可能达到4亿。专家预测,今后中国老年人口将长期居世界首位。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这一问题再次迫切起来,一些年轻人甚至都早早为养老做起了打算。目前,在家庭中养老的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主要有三种:第一是独居老人,即由于丧偶或单身而一个人独自居住的老人,对于独居老人来说,他们面临的困难有两个:一是生活贫困,尤其是农村老人经济问题更突出;二是安全问题,无人照顾,突发疾病抢救不及时,生命受到威胁;第二是“空巢”老人,即不和子女共同居住的老人,与病痛等肉体上的伤害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孤单寂寞对“空巢”老人来说是更大的伤害;第三是生活在“1 2 4”家庭中的老人,对于这个群体来说,整个家庭的不堪重负是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