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她们是我们心中的‘女神’。"长沙市一名中学生在《长征故事读后感》中这样写道。女红军们穿越时空,成为今天人们心中的"女神"。"她们没有一个中途退却的"在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里,陈列着一份72年前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女战士名单。于都党史办主任曾懿华介绍说:"长征出发时,有32名女红军随军出征,其中30名最终到达了延安。"  相似文献   

2.
红军长征中的湘江战役余辉,胡燕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的第一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精心布置了湘江封锁线,妄图将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中央红军由于领导者指挥的错误,在这次战役中损失惨重。但红军战士不畏牺牲,英勇战斗,终于突破了敌人封锁线,胜利渡过湘江,为...  相似文献   

3.
何立波 《老年人》2006,(10):36-39
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在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368天的征战中,共发生了380余次战斗,其中有6次较大规模的战斗,关系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对长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湘江战役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主力第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开始突围西征。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渡过湘江,控制了渡河点。但是,大部队因为辎重过多,行动迟缓,没能及时过江,遭到敌人的夹击。为强渡湘江,红军各军团浴血奋战,损失惨重。12月1日,国民党军队发起全线攻击,企图夺回渡口,围歼红军于湘江两岸。12月l日…  相似文献   

4.
上将傅秋涛     
石海 《老年人》2014,(8):36-37
正平江籍上将傅秋涛是开国将帅群体中可圈可点的传奇人物。他18岁当选乡雇农委员会委员长,23岁担任红军赤卫团政委,26岁成为湘赣军区政治部主任。在中央红军长征后率部坚持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为党保存一支千余人的红色武装。"皖南事变"时,他所指挥的新四军第一纵队,  相似文献   

5.
吴启龙 《老年人》2015,(3):38-40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于都,福建长汀、宁化出发,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千难万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面对数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离不开我党情报人员作出的杰出贡献。在中央红军长征提前出发、通道转兵由湘入黔、四渡赤水、桐遵战役、奔袭贵阳、挺进云南和北渡金沙江等危急关头,都有及时准确的情报信息为中枢决策作基础,从而化险为夷。  相似文献   

6.
甘荔  杨必军 《老年人》2006,(10):39-39
中央红军长征途经湖南怀化的通道境内时,召开了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史称“通道会议”。因当时军情紧急,会议是边行军边召开的,所以又称“飞行会议”。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的瑞金、于都与福建的长汀、宁化突围,开始长征。初期,中央红军的既定战略方针是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以期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但红军在西进途中暴露了战略意图,蒋介石于1934年11月17日发布《湘水以西地域剿匪计划大纲》,妄图阻止中央红军与红二、六军团会师。待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之后,蒋介石一方面调集五六倍于中央红军的兵力,在通道以北的城步、绥…  相似文献   

7.
正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秘密渡过于都河,踏上两万五千里的漫漫长征开始,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甘肃会宁,其间红军战士们度过了两个中秋节。在紧张的行军过程中,他们在中秋节这天做了些什么,他们是否曾抬头望见那一轮高悬天际的圆月,借由红军战士们当年写下的长征日记,我们可以具体而微地了解到他们的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8.
宋任穷1909年7月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市葛家乡石龙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7年,他跟随毛泽东参加了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上了井冈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宋任穷随队参加了长征。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宋任穷随中央机关进驻延安,调任中央红军大学政委。在延河边上,宋任穷与钟月林留下了柔肠百转,令人感动的红色恋歌。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央电视台201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现场观众和海内外亿万华人一起给一位老人过了她105岁的生日。她就是中国健在的年龄最长的女红军——王定国。王定国,"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夫人,生于1913年,是健在的年龄最大的女红军。她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新中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法院党委办公室副  相似文献   

10.
政治局芦花会议 1935年6月,在长征路上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两大主力红军刚刚会师的时候,红军总兵力达十余万,士气高昂。四方面军主力正位于岷江两岸,可随时向东向北出动。而敌人主力,薛岳部尚在川西,北面的胡宗南也尚未完成全部集结。川军屡遭损失,也士气低落。  相似文献   

11.
长征中的湘籍女红军王文珍6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创造了英雄史诗般的奇迹。在这支队伍中,湖南籍的红军女战士特别引入注目。参加长征的湘籍女红军有蔡畅、刘英、李贞。陈琼英、蹇先任、蹇先佛、陈罗英、马忆湘、邱一涵、吴仲廉、曾洪林...  相似文献   

12.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历经一年多苦战,未能打破敌人的第5次“围剿”,被迫走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决定红军长征的因素固然很多,鲜为人知的是,有一份绝密情报,及时促使党的临时中央做出战略大转移的决策。  相似文献   

13.
陈浩望 《老年人》2011,(8):22-23
早就听人说,在攸县柏市镇柏市村,居住着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名叫熊金莲,她是一位早年失散的女红军战士。前不久。笔者怀着好奇和崇敬的心情,登门拜访,遂对这位女红军战士的传奇经历有了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因有了1935年9月那次幸遇,甘肃哈宕昌县哈达铺成为红军长征路上的加油站.当我们进入哈达铺时,在历史上曾有"陇南商贸重镇"之称的小镇已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剩下的则是宁静和安详.置身于哈达铺,看着身穿红军服装的纪念馆讲解员,聆听着红军的故事,让人仿佛又回到了65年前.  相似文献   

15.
何立波 《老年人》2007,(9):36-37
1934年10月,在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前夕,中革军委决定将红军大学、第一步兵学校、第二步兵学校、特科学校合编成立军委干部团。军委干部团的领导阵容非常强大,陈赓任团长,宋任穷任政治委员,钟伟剑任参谋长(后为毕士悌)。干部团的干部都是久经考验的红军指挥员。 、  相似文献   

16.
谋"势" 旬阳县地处秦巴腹地,八山一水一分田,人多地少且土地贫瘠,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秦巴山区扶贫连片开发重点县.老一辈革命家徐海东、程子华等曾率红二十五军在此战斗过,有全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镇,亦是革命老区县.县城位于汉江、旬河交汇处,曲水环绕,形似太极,故有"山水太极城"之称.立地条件差,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是这片红色土地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7.
正红军队伍艰难地向前跋涉,狂风暴雨袭来,似要吞没这支衣衫褴褛、饥寒交迫的队伍。风雪弥漫中,有4个人的身影显得那么与众不同,仔细打量,又似乎没什么两样,甚至,腰杆比别人挺得更直,步履更坚定。他们就是58岁的徐特立、51岁的谢觉哉和同样都是49岁的林伯渠、董必武,在红军中,他们被尊称为“四老”。1934年10月,他们跟随中央红军踏上了漫漫征程,凭着超乎常人的顽强意志,挑战生命极限,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万水千山,翻越雪山草地,最后胜利到达陕甘根据地。  相似文献   

18.
重走长征路     
重走长征路曾焱初夏时节,省会新闻界"今日长征路"采访团南下郴州,开始了寻访红军足迹的历程。我们走在当年中央红军在湖南走过的路上,重温那段惊心动魄的战斗岁月,也亲眼看到了革命老区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一切都令人心潮激荡,难以忘怀。宜章、蓝山、宁远、道...  相似文献   

19.
找工作就像找老公.在学校里你是天之骄子,前途不可限量,亲戚朋友邻里提起你来都羡慕不已地说:"这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一如养在深闺的少女,准家有女初长成,一家有女百家求,引得数人争相问询——此时不摆谱更待何时.可是,就像不能永远都是学生一样,毕竟不能永远都是待嫁女.找工作、找老公,两者过程尤为相似.  相似文献   

20.
石海 《老年人》2005,(11):36-38
1934年9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准备与在湘鄂西的红二、六军团会合。1934年10月中旬,红一方面军主力第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开始突围西征。11月中旬,红军突破国民党军队设置的第三道封锁线,进入湘桂边界之地。蒋介石急忙调兵设卡,企图“于湘、漓两水以东地区”围歼红军。11月12日,蒋介石任命何键为湘粤桂边“追剿”军总司令,薛岳为“前敌总指挥”,出动26个师约30万兵力“围剿”红军。他们的如意算盘是,凭借湘江之险,并利用桂北沿江600多座碉堡,在全州、兴安、灌阳长约1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