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抑制房价与“房奴”幻想如今“住房难”已成为造成民生困苦的“三座大山”之一。网民们几乎异口同声指责“住房难”难在房价太高。2005年可谓“房价抑制年”,突出表现在对北京、上海飞涨的房价予以重点整治。2006年,紧随“国六条”出台,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建设部、发改  相似文献   

2.
住房储蓄制度:德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央行已经两次调整贷款利率了。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已升至6.48% (5年以下)、6.84%(5年以上),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也提高到4.14%(5年以下)、4.59%(5年以上)。利率提高意味还款负担加重,贷款者纷纷以“房奴”自称,哀叹有加却无可奈何。与此同时,全国各地房价普遍上涨,部分城市房价“飙升”,一般工薪家庭面对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楼房也只能  相似文献   

3.
陪读火爆,老人成为一道风景 现如今,陪读现象已蔚然成风,家长陪孩子做家庭作业,陪孩子上培训班、兴趣班。“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已然成了陪读家长的生活目标。学区周围自发地形成一个个“陪读小区”,“陪读小区”的出租房火了……某市陪读大军中流行着一种说法:三年前,在外国语学校附近买一套小户型,等孩子毕业时房价已飞涨过半。只要有心想把房子出手,便有下一拨儿陪读父母出高价买。  相似文献   

4.
声音     
“房价上涨,是因为‘丈母娘’需求。”——顾云昌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顾云昌在成都参加“中国地产金融年会2009区域巡回峰会”时,对房价上涨的原因做出这样独到的“剖析”。而大多数网友认为这番“怪论”是为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开脱的利益话语,遮蔽了房价上涨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房价这件事上,国家似乎有点左右为难,房价变成“热得快”,老百姓不愿意,可如果房价朝下跌,GDP又怎么办?银行愿意吗?GDP再跌,就业岂不更惨?GDP每跌1个点,就会有800万人失去工作,受伤的还是老百姓。于是2010年:中国的房价是涨是跌?就变成了一个难以解开的斯芬克斯之谜。  相似文献   

6.
“房价成本揭秘”调查以来,社会各界反响强烈,有关部委也予以回应和支持,认为公布房价成本清单,还购房者知情权,是非常有意义的。但也有一些开发商提出质疑甚至表示反对,认为这一做法会侵犯商业秘密,称供求决定价格,只要房子能卖出去,再高的价格也是合理的。在这个两难选择中有四个问题需要追问: 公开房价成本有无必要?公布成本清单是否会侵犯商业秘密?公布房价成本是否难以操作?公布房价成本能撼动高房价吗?作者指出,房地产业关系国计民生,“居者有其屋”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政府有责任适当干预,让开发商保持合理  相似文献   

7.
楼市大调整态势下,狂飙猛进的房价放缓了脚步。众说纷纭的楼市中,有一种观点认为,“面包”价格的高昂源于“面粉”价格的飙升,要想根本上解决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必须改革现有的一系列土地管理制度。否则,现有政策退出后,房价将会迎来暴涨。  相似文献   

8.
3月的南昌乍暖还寒,气温如直升机般蹿升骤降,让人措手不及。相比之下,经历了春节前后一段时间的淡季,南昌房地产在3月的升温则显得落落大方。自3月以来,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在电视、报纸、杂志等各大小媒体上,集体消失了一段时间后的房地产广告,又如雨后春笋般齐齐冒出,开始重新占据最重要的时段与版面,“加推”、“升级”、“1 N期”、“新盘登场”、“老盘新唱”……,各大楼盘仿佛一夜复苏。2007注定是中国房地产业不平凡的—年。到4月初为止,便有土地增值税、加息、物权法等一系列的措施抑制房价的持续非正常上涨,3月初,广州市长公开对媒体发表的“中低收入者不要急于买房”、“按照中央的要求,广州市政府会全力以赴把这个房价压下来”等言论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是近年来政府官员首次对媒体公开表示将全力促使房价下跌,而正是这位市长,两个月前还在媒体前声称自己“管不了房价”;北京市在全力开展双限房的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深圳市也表示了大力发展廉租房的决心;而这时,上海楼市6年来也首次传出了房价下趺的消息……南昌楼市仍在稳步升温,各大楼盘或开盘、或加推,都收获了良好的市场反映。这或许印证了某些业内人士发表的“南昌房地产不存在泡沫”、“南昌房地产仍有不小上升空间”等言论。消费者旺盛的需求与楼盘不断提高的品质,使我们有理由畅想,2007南昌房地产又将度过美好的一年。  相似文献   

9.
陈玉光 《城市》2011,(5):63-68
近年来,全国房价不断攀升,一般来说房价收入比在3:1~6:1为合理区间,即一套面积、位置等条件适中的住房的合理价格是一个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的3倍~6倍,而2010年我国城镇的房价收入比却达到了8.76:1,一些一线城市的房价更是高得让多数居民难以承受。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住房问题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土地供应将严重不足”,“房价肯定还要大涨”,“不要让所有的老百姓都买房子”,“房地产业就应该有暴利”……稳操胜券的开发商们时不时抛出的房市信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房市在充满争议中又走过了一年。伴随着宏观调控货币政策从“稳健”到“从紧”,房市运行从年初的惯性上涨,到年中的“井喷”,再发展到目前买卖双方的“僵持”。年终岁尾,不断传来深圳、广州等一些中心城市房价下跌的消息,多年一路上扬的房价“拐点”似乎就在眼前,“欣欣向荣”的房地产市场正遭遇“盛世危言”。  相似文献   

12.
以画说世     
《中国社会导刊》2009,(28):11-11
许久以来,房价总是热门话题.近来该话题的热点是:北京房价在涨、香港房价在涨、台北房价在暴涨。于是,内地某市某房地产商换了章法.在豪华大宅的圈子里推出了“超小户型”——22平方米一套。此举虽乃聪明怪道,颇受欢迎,但算下来还是商家更合算。  相似文献   

13.
论语数字     
“我有决心.本届政府任期内能把这件事情管好,使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价能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价位。” ——3月27日。总理温家宝针对网友普遍关心的房价问题这样说。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20多年发展,与人民生活形成了紧密联系,房价波动对青年的结婚决策产生影响。该文将房价纳入即将结婚男女的效用方程,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2004—2008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房价增长速度和初婚率进行分析,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房价快速增长的近几年,房价增长速度提升1个百分点,初婚率下降约0.02个千分点,且我国初婚率对房价增长速度的变动敏感。我国房价的快速上涨确实对青年的结婚决策产生了明显压力。因此,政府适当控制房价。尤其是住宅性商品房价格的增长速度,这对于实现家庭稳定、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过去的2009年,是中国房地产业“牛气冲天”的一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下,房价曲线非但没有回归理性,反而愈发高傲地“漫步云端”。在高房价的压迫下,房奴大军后浪推前浪,一拨更胜一拨。有数据显示,2009年11月前两周,上海二手房成交量比2008年同期大幅上涨40%;北京二手房在11月首次出现了单日平均成交1000套的井喷状况。在此现实之下,买房逼民成奴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事实。为了一套房子,一些家庭甚至需要贡献三代人的积蓄。  相似文献   

16.
广东房价近来涨得厉害,而广州、深圳则首当其冲,对此,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林浩坤近日在一次媒体宣传活动中,将近期广东各地房价持续攀升的情况称为“虚热”,建议消费者不妨3年以后再考虑买房置业。房价持续大幅上涨,惹得民怨沸腾。今年4月,深圳市民邹涛率先发起“不买房行动”,呼吁“在近 3年之内不要买房”,以“持币待购、推迟买房”对抗不良发展商与楼市炒家的掠夺。随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79.1%的人支持“不买房行动”。  相似文献   

17.
发韧于东海之滨宁波的“限价商品房”,成为继“经济适用房”之后,中国楼市中越来越响亮的一个名词。但限价商品房要达到政府“有利于房价保持平稳发展,抑制房价过快上扬, 解决中等收入市民的居住问题”的目标并不容易,搞不好,它又要重蹈经济适用房的覆辙,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18.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其不幸。千百年来,爱情的悲剧究竟有多少幕,不幸的家庭究竟有多少类,谁也无法统计。……这里,笔者向大家展示的,是不幸家庭中一种特珠的类型——启示录之一:把婚姻当成未来希望的奠基。一方明知另一方并非理想配偶,但为了找“靠山”,倚“大树”,不得已而组建家庭。一旦功成名就,“靠山”、“大树”黯然失色,建立在沙漠上的爱之厦也随之倾斜。对于出生在偏僻山区的李程浩来说,连续两度参加全国高考皆名落孙山,几乎葬送了他“飞出山旮旯”的希望。尽管在村里他属于“有墨水”的年轻…  相似文献   

19.
《老人世界》2010,(8):60-60
“上至中央、下至社会,都认为房价上涨是炒房和投机者的功劳,从来没想过供给严重不足的原因。”有名的大嘴开发商任志强,如此评论房价上涨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20.
宁远县组织群众自办“家庭老年人乐园”,活跃农村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全县办有600多个“家庭老年人乐园”,参加自娱自乐的老年人达4万多人。宁远县办有600多个“家庭老年人乐园”@唐汉清@刘逢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