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理论上摸清社会主义社会特别是它的初级阶段应该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在概念上初步辨明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以后,我们的思考就应当转向在实践上如何实现有计划商品经济的问题。目前,理论到实践的距离尚远,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正常秩序有待建立和完善,商品经济的发展还需要辟宽道路,要达到充分发展更还在将来,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正常秩序的建立和完善,又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2.
(三)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要求,建立我国新的经济体制 我国原有经济体制实际上是把计划经济当作没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自然经济,否认价值规律的作用,拒绝利用市场机制。在经济管理体制上,国家通过各级机构直接经营企业,用管理实物经济的办法,依靠行政层次、行政区划、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国家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然后按行政隶属关系自上而下地层层分解,向企业下达产供销的指令性计划。实践证明,这种高度集权的僵化的计划体制,既脱离了市场的实际需要,不能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又剥夺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否认企业和职工的物质利益,压抑了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导致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很差。因此,“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  相似文献   

3.
4.
省农经学会付秘书长顾焕章的发言我们第一小组在讨论中,对社联的工作报告和“七·五”规划都表示赞同和拥护,并且愿意为实现这个规划和八六年的工作任务而努力。大家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问题发表了意见。一、当前需要加强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宣传,并且认为省社联应当为此做出努力。现在的情况是:①当前有一大  相似文献   

5.
1985年6月10日至13日,江苏省社联、省经济学会与扬州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扬州市社联在扬州市联合召开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学术讨论会。这是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我省召开的第一次全省性的商品经济问题讨论会。来自全省从事经济理论教学、科研和经济工作的130多位代表参加了讨论会。与会的同志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探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江淮论坛》一九八五年第五期刊登了宋养琰同志的《论有计划的市场调节》的文章。(以下简称宋文)文章在论述了什么是市场和市场调节以后,提出了“有计划市场调节”概念。我认为,这一概念不够科学,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一、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的统一,统一在什么地方,我想是否可以这样说:(一)计划经济必须自觉地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所特有的规律;两者的统一就是统一在价值规律这个根本问题上。在这里,与其讲“统一”,不如讲“一致”,更准切地说,两者是一回事。因为既然讲“统一”,就得承认两者是对立物,否则中央就不会提“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了。当然作为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服从符合价值规律的计划管理。因此,现在就可以说,什么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回答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对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是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包括计划体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还是产品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长期争论悬而未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认识和解决,不仅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同时吸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的实践经验,确认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统一起来。这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重大科学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重大发展。这一重大突破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商品的概念 什么是商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产品,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关于这些问题,国内外经济学界争论了好多年,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商品是劳动产品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采取的形式,这种形式的特征是由它所依以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和不同所有者占有产品——决定的。由于社会分工,各种劳动产品就具有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而必须互相交换;  相似文献   

11.
这个讨论会,时间很短,但开得很好,同志们提交的论文有64篇之多,是在江苏省历次经济学专题学术讨论会中,比较踊跃的一次。更可贵的是同志们在有些学术问题上提出了不同观点,彼此展开了有益的研讨,思想比较敞开,讨论有一定深度。这方面的成果已集中反映在各个小组的综合汇报中。我讲讲下面几个问题。第一,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统一。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的计划体制,应该是统一性同灵活性相结合的体制,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国三十多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计划体制上的一个科学总结。这个科学总结对我国现行计划管理体制是个新的突破,对马克思主义计划原理是个重大发展,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计划体制是个理论基础。因此,它不仅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本文就此谈些粗浅的认识,不当之处,渴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到底是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的战略任务之后,对于"县域经济"概念的理解和说法很多,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很多专家学者看来,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实际上,经济活动的特色化,既是县域生产要素差异性所自然形成的本质特征,也是县域经济得以超越常规发展的必然要求.虽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法对于学术研究来讲十分必要,但这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混乱,却往往容易让那些在县域前沿从事具体操作的基层干部陷入"云里雾里"而迷失方向,影响甚至伤害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在县域担任党政主职和领导经济工作多年的经验,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与感想,以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由有计划的产品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由旧经济体制向新的经济体制的重大转折时期。华中经济发展的优势很多,但这些优势能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及时地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潮流,实现由半封闭的产品经济模式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的重大战略转变。建国以来,华中地区经济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地区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走了一条封闭式的、自成体系的地区经济发展道路,按照产品经济的原则指导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了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农业生产结构单一,劳动生产率低;工业企业“小而全”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是中华民族的盛大节日。香港回归祖国,是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回归祖国,是实现中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步骤,是对中华爱国主义的丰富和弘扬。这一伟大事件,无论在今天还是在历史上,都值得大书特书。1997年6月25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召开了迎香港回归座谈会,邀请胡家祥、邓剑秋、吴祖明、廖舟清、邓绍英、荣开明、李明开、郭德维、刘发中、陈文科。马晓玲、曾成贵、张艳国、陈建华、熊厚平、孙云、熊维明等领导和专家作了发言。兹摘要发表其中几篇,以飨读者。“一国两…  相似文献   

16.
早在社会主义诞生之前,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便对未来社会的调节机制作了许多推论性描述。他们设想,未来社会是一个以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具有全社会规模的自由人联合体,社会代表劳动者全体直接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人们的劳动具有直接的社会性质,商品货币关系不复存在。因此,社会生产可以象一个大工厂那样实行集中指挥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韩志国同志的《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有计划发展规律”的质疑》(《学术研究》1985年第五期)一文,对这两个支配社会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的客观性提出了异议。作者探索真理的精神是可敬的,文中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但是,作者得出结论说:“这两个‘规律’都是根本不存在的,必须从根本上予以否定”,却是令人难以同意的。本文仅就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客观存在着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以下简称“计划规律”)的一些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质疑》认为,斯大林所提出的两个规律的“理论前提是错误的”。其实首先发现计划规律并初步揭示它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即阐明其“理论前提”)的,并不是斯大林,而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在准备《共产党宣言》时,恩格斯就指出过,在新的社会制度下,“一切生产部门将由整个社会来管理,也就是说,为了公共的利益按照总的计划和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多次提出,在未来社会中,“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  相似文献   

18.
对社会主义商品概念的认识,人们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原因在于:马恩当时设想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存在商品生产。长期以来,人们拘泥于马恩的结论。但是,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无情地向传统观念提出挑战,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这个问题。《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总结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对马克思商品理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在哲学改革的讨论中,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马克思实践观的深入论证和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提出。在对实践和实践哲学的研究中,确实存在一种如同李鹏程先生在《到底什么是“实践”?》(载《南京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一文中所说的倾向,即把实践和理论相对待、把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相对待,似乎实践就是一种行动,实践哲学就是关于行动的学说,甚至是“无思想的实践”学说。然而,李先生虽然指出了主张“无思想的实践”是一种“把实践强调得过了头”、“把所谓的‘实践’强调到绝对的观点”的不良倾向,但是…  相似文献   

20.
在座的同志中好多都是经济界的专家,我想趁这个机会向诸位汇报一下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1987年经济咨询研究工作的一些打算,主要是讲一些课题的安排,以便继续得到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最近,我们召开了全省的经济咨询研究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有各市、县经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