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东方文明的摇篮,拥有56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希腊,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拥有数千岛屿各自的民间艺术。同样悠久的历史,同样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东西方两个古老文明,邂逅之时总会迸发出耀眼的火花。今年的盛夏,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组织的中国舞蹈代表团远赴希腊参加第七届国际民俗舞蹈节,履行了一次两个古老文明的艺术之约。  相似文献   

2.
俞灵 《中国民族》2014,(4):37-39
史诗,一种古老的韵体叙事文学样式。在文字尚未出现时,人们用口述形式将史诗世代相传。在东西方文化传统中,希腊史诗、印度史诗、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等都成为一个民族或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民族丛刊》不失时机地抓住了东北亚民族研究这样一个潜课题(也有人称之为超前研究课题),实际上是抓住了社会科学的时代脉搏。请看西方人研究西欧民族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年至约公元前425年)著《历史》一书开始,迄今已有24个世纪。一部《世界通史》就是西方民族的历史。迄至“东方学”和“东亚史”研究问世,东方民族的历史始终处于配脚的位置。东北亚民族研究至今仍未超出学术猎奇的范畴。只有当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学术界从实际出发,发现了汉民族、朝鲜民族、日本民族(即大和民族)都曾和东北亚的黑土地有关,且考其源流,都离不开东北亚土著民族,都离不开古老的东北夷民族群体,都离不开东北亚汉文古文献的历史载体。但名符其实的将东北亚民族研究纳入人类社会发展史正常轨道的创举,笔者敢说始自《黑龙江民族丛刊》的壮举,即于80年代末广开言路,听取专家意见,决定开辟“东北亚民族”研究专栏。  相似文献   

4.
新辐作为祖国的边陲宝地.作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文化、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基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各族人民在长期交流融合中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维吾尔族是中华民族火家庭中的一员,和其他民族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维吾尔民族特点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李文实现在中国有56个民族,其中以汉族居最大多数,这是据近代西方民族学说来确定的。西方的民族学源于古代希腊罗马以来的人类学,其发展史来说,是由氏族部落、部族而形成的。西方自摩尔根以还,便形成为进化社会、历史等诸学派。到了马克思、恩...  相似文献   

6.
西汉帝国与匈奴之间的战争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并不仅仅只是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战争,更多的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在东方历史上的第一次激烈对撞。不过终汉武帝一朝,汉匈战争却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不但改变了匈奴的命运,更把西汉帝国拉入了一个无法走出的怪圈,并一直延续到了其被灭亡的最终。本文将立足于汉匈之间的政治关系,结合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不断萎缩的现实,论证汉匈战争性质改变的全过程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蒙古民族"[m■ηg■lündüsüten]概念的出现和使用与近当代中国历史和民族政治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在近代蒙古地区,"民族"[ündüsüten]概念的流行和使用无疑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国内政治、汉人文化思想界和日本等东方国家的直接影响。蒙古民众和精英在传统的血统、部落、种族、宗教等概念的基础上逐渐接受了"民族"概念,并为传统的部落、部族赋予了新的意涵。本文通过系统考察蒙古地区近当代蒙古文文献与汉文文献记载,从知识社会学视角出发,深入阐释了"民族"[ündüsüten]概念在近当代蒙古地区民族主义形成过程中的叙述形式及其社会认同的多线性、模糊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民族、民族主义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并不是一个现代概念 ,早在近代以前 ,民族形态便已经存在 ,这源于民族内部的单系进化规律。民族的形成方式多种多样 ,近代西方民族的确立只代表了民族发展的一个方向。民族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概念 ,在近代以前它表现为“前民族主义”(priornationalism)。民族主义是主、客观因素结合的产物。民族主义的内核是个人权利 ,它对民族整体利益往往表现出一种张力  相似文献   

9.
潘君瑶 《民族学刊》2021,12(4):41-51, 115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遗产话语与实践正面临危机,基于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符号学、文化学等梳理并构建跨学科理论逻辑体系,用社会建构的视角探讨我国遗产话语横向共时性的中西方平等对话、纵向历时性的文化符号表征与文化记忆的形成,提出“遗产社会建构框架”与“遗产共建共享:文化‘活态化’传承与传播的社会实践路径”,强调只有在对话与交流的基础上,以人为本、以文化为核心,对遗产文化符号进行“神圣化”“重复化”与“现时化”的阐释与展示,才能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形成文化记忆,“活态化”传承与传播遗产文化,塑造民族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0.
伊朗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也是历史和现实中的地区强国; 当代伊朗是一个多种族、多民族、多宗教和多文化的中央集权制的伊斯兰国家.伊朗地处西亚、中亚和南亚的交叉点,自古是东、西方之间海、陆交通的桥梁,也是各民族的迁徙通道和征服对象,历史上外族多次入主伊朗,影响了伊朗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构成.波斯民族一直是伊朗的主体民族、影响周边的民族和入侵民族.伊朗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人口占多数的民族居中央、少数民族居边疆和大分散小聚居为主、混杂居住为辅的民族、地域关系.同时,历史上伊朗国家统一的时间长于分裂的时间,在近、现代形成了包含多样性的统一的国族文化和顽强的国家认同,当代的伊朗民族关系格局为"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11.
李绍明  李涛 《西藏研究》2002,(1):118-120
中国藏学出版社于今年2月出版了由历史学家西北大学教授周伟洲先生主编的《英国俄国与中国西藏》一书。该书凡14章,共630千字,可谓洋洋大观。这本书从英国、俄国与中国西藏的关系入手,客观、真实地再现了西藏的近代历史,尤其是以英国、俄国为主的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的历史。可以说,中国西藏的近代历史,充分反映了英国和俄国的侵略历程。一从经济上掠夺西藏是英国侵藏的第一步。随着工业化,西欧各国进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纷纷向东方开疆辟地,寻找市场和殖民地。早在1644年,东印度公司讨论独占硼砂贸易时,曾提及其产地…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本土学术话语中的“民族”概念有一个演进的过程.古代“族”的概念以及“族类”观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群体分类体系.近代“民族”的使用始于西方术语翻译和汉语由文言向白话的转变,明显受到西方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理论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与苏联模式长期在我国民族理论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围绕民族译名及民族形成问题出现过几次论争.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界对民族概念的讨论日益朝解构和多元反思的方向发展.综而观之,中国本土民族概念的传统导源于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多元一体格局,强大的包容性使其逐渐形成了内涵丰富、外延宽泛、使用灵活的独特话语体系.目前学界对民族国家与现代民族国家的使用不够规范,建议把民族国家作为特指性概念专门指称西欧早期民族国家,而把现代民族国家作为泛指性概念,用来指称所有时期和类型的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3.
"现代民族"的特征及形成的一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民族”是中外民族理论最为关注的民族类型。依存于近、现代社会制度是现代民族的首要特征,因而“资本主义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是它的基本形态。此外,鲜明的自觉性、政治性和可塑性也是这类民族的特点。近代以来,世界各民族获得现代属性的途径,既因所处国度的社会性质不同而不同,也因各自发展状况不同而有差异。但是,只有当一个国家的少数民族或弱势民族完成了向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的过渡,我们才能说这个国家完成了民族的现代性演变;只有当世界范围内的少数民族或弱势民族都完成了向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的转变,我们才可以说人类社会完成了民族过程上的现代性改造。  相似文献   

14.
壮族家庭制度简论李富强(广西民族研究所)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群体,是社会体系的核心。在不同的社会里,其家庭制度是不同的,如东方的家庭制度与西方的家庭制度不同;中国与日本的家庭制度亦不同。同样,壮族的家庭制度因其社会历史发展的独特性,与汉族或其他民族也有...  相似文献   

15.
满族婚姻习俗源流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是居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她的主体本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肃慎,战国、秦、汉的挹娄,魏、晋的勿吉,隋、唐的靺鞨,辽、金、元、明的女真,清太宗皇太极时始改称满洲。人类对自身化发展的最基本的形式便是婚姻。婚姻是构成家庭、形成社会的基础。不同民族的婚姻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贯制习俗,这些不同的习俗,既是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各民族不同的民族特性的体现。因此,对一个民族婚俗的研究,是认识它的社会形态、民族特点、民族融合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试对满族婚姻习俗源流进行粗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普通教育的结构来看,我省的民族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从小学到大学都有了相应的民族学校和专业设施。然而,作为汉语文课的教学,在民族高校至今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在民族高校里如何处理好民族语文、汉语文和外语的教学问题,已成为民族高校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现在。大家的认识比较一致的是:民族中、小学以民族语文教学为主,从小学适当年级增设汉语文课是符合实际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扩大,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也开始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不少民族学  相似文献   

17.
兴安盟民委:科技培训结硕果文/丁柱(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地区,有蒙、汉、满、朝等22个民族,总人口1572万人,其中蒙古族6066万人。盟民族事务局根据盟内少数民族集中在边远地区,交通闭塞,科技文化落后的特点,从19...  相似文献   

18.
广义民族学对传统民族学的突破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民族学从体系和方法上突破了传统民族学的领域和范围,实践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是民族学在中国的一个新发展,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科学和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学体系的初步形成。一、广义民族学从研究对象和内容上,拓宽了传统民族学的范围和领域,突破了传统体系的局限,建立起拥有诸多民族学分文学科的学科群,使之形成为民族科学。传统民族学,是伴随近代西方殖民主义扩张而产生的,最初是依据殖民者的需要,考察、调查、记叙、描述殖民地土著居民的生活环境、社会组织、文化习俗等,因而形成了以国外落后民族、原始民…  相似文献   

19.
“部族”论者在依据斯大林对人类语言发展阶段的分期划分民族共同体的发展阶段时,认定俄文народность一词的含义是“部族”,把民族共同体分为氏族、部落、部族和民族“四种类型和四个发展阶段”。他们用“部族”指称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的人们共同体,从而抹煞了人类早期民族与国家同时形成于部落制瓦解之时,资本主义时期的民族与国家是奴隶制、封建制时期的民族与国家的继续和发展这一基本事实。народность一词的含义是“民族”,汉文“部族”是部落和氏族的简称,二者不可等同。  相似文献   

20.
法文化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统一体系。而法文化的民族性特征,是法文化多层次、多方面内容体系形成的重要因素,同一时代的不同民族,其法文化表现为不同特征,因此,19世纪的历史法学派认为,一个民族的法乃是该民族以往历史和精神的产物。在东方古代法文化中,阿拉伯伊斯兰法文化、印度法文化、中华法文化是三大支柱,它们虽不能完全涵盖东方法文化,但如果失去任何一个支柱,便没有完整的东方法文化可言,它们的法文化形成轨迹典型地说明,正是本民族宗教、习惯、道德等因素的民族文化观念,是形成它们的法文化具有不同民族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