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全球化与西方中心论、全球化与普遍伦理、全球化与文化民族主义三个方面探讨全球化问题,全球化即可呈现多样性特征,而西方中心论强调西方文明的优越性与至上性,这与全球化多样性特征是相悖的。西方中心论强调西方伦理的普适化,但是每种文明都有其不足与优势,对普遍伦理的研究有助于各种文明之间优劣势的相互补充与平衡。文化民族主义是与全球化、普遍伦理紧密相连的,它在全球化与普遍伦理二者之间起着张力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分析和评价,可以看出:(1)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是一个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共同性”、“一致性”和“整体性”的历史哲学范畴.(2)世界历史与民族史、地域史的关系,不仅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且还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3)世界历史发展的“三阶段”与“五阶段”是马克思分别从社会生产和生产方式两个不同的视角,对同一世界历史发展过程所进行的不同划分;二者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演化.(4)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不是欧洲中心论,但他并不否认世界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的世界历史时代有一个中心.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拜读了韩震教授与董治河博士合着的《历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西方后现代历史哲学研究》一书,认为这是我国历史哲学界和史学理论界的一部前沿之作,是中国学者对后现代历史哲学的挑战作出郑重而系统回应的有分量的作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全书具有内容充实、线索清晰、引述宏富和表达明畅等特点,并从多方面对后现代历史哲学的挑战作出了回应。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曾经辉煌一时;而两次世界大战及冷战后的西方世界,又重新以美国为旗帜繁荣起来,其霸权地位至今稳固。西方世界与伊斯兰世界的斗争从中世纪就打响,直至今日,双方冲突仍然有增无减,并表现出其矛盾的尖锐性。就当代冲突而言,笔者认为只能算是历史上冲突的继续,更多的应该是话语霸权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朱熹的历史世界》是余英时先生对宋代政治文化史潜心研究的结晶。正如康德以回答"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这一问题从而在哲学史上进行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余英时则在描绘朱熹及其所处时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生活的基础上,推动了学界对于相关领域研究进路的一次"哥白尼式的回转"。全书架构及其行文逻辑都有着鲜明的余氏风格,而其留有余地而锋芒毕露的风格亦引起了一些争议,书中提及的内圣外王、道统等重要概念的辨析和相关史料的考证值得进一步探讨。哲学与历史的进路须要兼顾彼此,不能人为"搁置"任何一方,而朱熹的历史世界也只有在这两者"体用一源的显微无间"之中才可能得到较为公允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90年代初全球史研究于国际学界兴起之后,当代汉学与中国研究领域便对之做出了迅速的回应,并以独特的问题意识与叙事方式嵌入这场事关“总局”的研究进程中,不仅重构了人们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知,也为全景式的全球史研究提供了一颇具分量的侧角。为对这些持续呈现的论述做一系统化的梳理,有必要将之解析与提炼为两个有所分化的视角,即以西方全球化为主导的普遍主义叙述及带有泛亚化特征且“以中国为中心”的区域主义叙述,就此可以见到,尽管后者也构成了与前者的某种互补与抵消关系,但也证明了在对待全球化与中国关系时人们持有的多重立场与态度。在此基础上,也需对一些新近出现的扩充性态势做出补充描述与评述。  相似文献   

7.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的《世界,一部历史》图文并茂,通过后现代主义将全球自然和人文的文明现象解构成无数的小图像,然后又通过自己的作史观念以时间为经、以专题为纬将它们串联成一部完整的全球史,引领读者完成了一次美妙的自然、人文之旅。  相似文献   

8.
关于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世界历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带有规律性的世界历史现象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只有在世界历史时代才成为可能 ,是在社会化生产、世界市场、科学技术和世界普遍交往形成及发展的时代 ,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生产力发展的一种普遍形式。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在实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战略时 ,需要解决好后发优势、经济增长速度、赶超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后发型现代化国家在其发展进程中,都普遍面临共同的世界历史难题的困扰,并与各自特有的难题紧密纠缠在一起。正确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正确处理自主与外源关系,建立平等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保持和维护社会的稳定,加强共产党领导的中央政府的作用,是中国解决世界难题的必要历史条件。创造上述条件,及时抓住和利用世界历史机遇,就能不断解决世界历史难题,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准确阐明了世界历史生成过程中的物质本体性、资本的主动开拓进取性、开放交往的普遍整体性、前景的人类共产性,等等,并在世界历史视域中审视了东方历史传统的封闭局限性,以及其趋于解体而融入世界历史进程的必然性与形制选择的历史随机性。马克思世界历史视域的东方史观的精髓就在于确认,世界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冲突决定着东方民族转入世界历史的必然性,而世界历史环境的流转动变之态势则决定着东方民族历史实践转向及方式的定夺。马克思世界历史视域的东方史观,既为检视苏俄十月革命及苏东剧变的成败经验提供了历史科学依据,也为苏东剧变之后东方不发达民族的社会发展方略的选择应变提供着历史科学论据。  相似文献   

11.
自黑格尔把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概念以来,历史哲学的发展存在着两个谱系:一个是马克思在继承黑格尔史学理论基础上开创、并由列宁等人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世界史观;另一个是以巴勒克拉夫等人在批判黑格尔欧洲中心主义史观基础上开创、并由沃勒斯坦等人发展的全球史观。这两个谱系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哲学的研究均产生较大的影响。我们应当积极吸收马克思主义世界史观和全球史观的理论成果,不断实现分析范式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英国小说家毛姆在当代英语世界中不仅是语言技艺娴熟的艺术大家,而且也是一位思想积极进步的文化行者。他早年游历中国,《在中国屏风上》是其东方游记的代表作品。在这部犹如拼贴画的文化散记中,毛姆作为游记作家的艺术功底完全展现于跨文化视域的中国历史影像中,而他作为文化行者的历史智慧则呈现为西方文化书写的新历史叙事。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术界关于明清历史演义序跋评点的研究,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仍然存在若干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历史演义序跋评点作者立论之角度与研究者评论之角度的错位;研究者对某些历史演义序跋评点的误读或歧解;历史演义序跋评点研究与作品研究的脱节等。解决好这些问题,无疑有裨于明清历史演义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4.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了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生成的这一著名论断,并对女性的处境、女性的价值和女性的出路进行了探讨,点出了女性作为他者的原因。文章试从历史维度、生物学角度、社会学角度对其观点进行阐发,以有助于学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教材,作为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的重要载体,其内容的正确性具有重大的意义。就高等院校历史系本科所用的世界现代史教材而言,目前在这方面却有许多亟待修改和提高之处。文章在列举了世界现代史教材中出现的几处史料龃龉后,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笔者的编撰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与教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华文文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要想取得国家教育管理体制中的一席之位,还需假以时日。研究和教学表明:明确研究对象、认清研究价值,积累丰富史料、建构文学历史以及重视课堂教育、培养专业人才是一门学科得以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全球文明史》与"世界史"概念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皮特.斯特恩斯等所著《全球文明史》中体现出来的世界史方法论和体系思想,笔者认为,“世界史”与中国史不应是对应关系,中国以外国家、地区史不是世界史,只有从总体把握世界历史宏观进程的研究才是世界史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历史学内部学科分支类目重新斟酌的建议,并结合《全球文明史》就具有整体观念的世界史的编纂学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鸿篇巨作《世界妇女史》从史前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到21世纪的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结束,纵贯古今,横跨全球。作为“教科书”,其所具有的知识普及性特点,为“一般读者”、“历史系的学生”、“妇女史研究的学生”系统了解世界历史中的妇女提供了丰厚的事实材料;作为“学术专著”,它所展现的理论建构性特征,为世界各国的妇女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指导。作者将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妇女研究的跨学科成果和历史研究的优良传统有机融合,系统描绘了影响妇女生活的各种力量,全面探讨了妇女以哪些方式参与影响或塑造了周围的世界,具有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统观全书,四根主线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9.
研究历史问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怎样评价历史人物的问题,只有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正确的方式方法,才有可能较客观地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才会对我们的史学研究和学习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世界文明的产生和演变已历数千年,业已形成不同的文明形态,彼此之间处于一种辩证联系的关系。方汉文教授的《比较文明学》将“新辩证论”作为一种研究范式,以开阔的理论视域和翔实的史料评述了不同形态的世界文明及其特质,探析了比较文明学的基本观念与理论体系,主张不同文明之间建立起同一和差异的互动观念,促进世界文明的对话与融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