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爱》自1847前出版以来,关于如何解读这部小说的讨论与尝试一直没有间断.其中就包括加勒比女作家简·里斯于1966年出版的小说《藻海无边》.在对《简爱》的改写中,简·里斯把目光投向原作中阁楼上的疯女人,由此引发了20世纪70年代一场著名的争论.在本文中,作者从女性主义理论和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角度,对比分析《藻海无边》与原著《简爱》,进而探讨《藻海无边》中的主要人物与象征.  相似文献   

2.
经典重写是当代英语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的重要现象.文章聚焦《藻海无边》中安托瓦内特的性别化种族身份,解读作者吉恩·里斯如何在这部《简·爱》前传中通过多声部叙事结构重构安托瓦内特的性别化种族身份.文章通过解析安托瓦内特经历的认同障碍及其与其他作品人物,如简·爱及罗切斯特的身份比较,还原这个原本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克里奥尔白人姑娘演变为疯女人伯莎的过程,揭示安托瓦内特的身份实质及其身份重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比《简爱》和《藻海无边》小说中女主人公的经历,以及她们对待父权制社会和性不同的态度以此发现现代主义视角下的女权主义新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4.
《藻海无边》续写了《简·爱》中被幽禁在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的故事。本文试图通过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的文本视域,对《藻海无边》中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予以阐释,指出小说中女性的命运与土地的命运具有"复杂的关系",透视男性的行为模式如何影响父权体制下女性与自然同被宰制的命运。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为解读该小说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藻海无边》是20世纪英国女作家简·里斯的代表作之一。里斯在这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这一独特的女权主义者代表形象。里斯在《藻海无边》中通过安托瓦内特这一人物形象向读者展示了19世纪父权制下西印度群岛殖民地中女性、自然、男性三者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借以表达她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女性与殖民地的自然环境一样,同样处于被压迫的地位,都是父权制下的悲剧受害者。  相似文献   

6.
刘亮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1):65-66,129
文章通过对比《简爱》和〈藻海无边〉小说中女主人公的经历,以及她们对待父权制社会和性不同的态度以此发现现代主义视角下的女权主义新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7.
"疯女人"伯莎被《简·爱》的文本语境中的男权社会秩序和殖民话语权威树立为失语的"他者"。《藻海无边》以多重声音叙事模式,赋予了"疯女人"话语权,重构了"疯女人"的历史和疯癫原因。《最后旅程》突破性地将"疯女人"作为男权文化中自我追求难以实现的女性的集体象征,作者为"疯女人"规划了出路,但是文本对"泛性论"的滥用和男性文本话语强权成为败笔。  相似文献   

8.
《藻海无边》是简.里斯为《简.爱》里面罗切斯特的被关在阁楼上的疯妻子所写的故事。小说中充满了对各种死亡的描写,有人或动物的形形色色的死亡,也有人物精神的崩溃,也就是疯癫———就是已经到场的死亡,以及最后女主人公必然的死亡。在这一系列死亡的意象背后表现的是一个阶级的没落和帝国主义强势话语下一个女人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9.
浅析《华女阿五》中饮食在身份构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华裔文学之母”黄玉雪在其自传《华女阿五》中探讨了作为华裔女性的身份问题,而这部自传因对饮食的大量描写而受到文学评论界的批评。文章将从性别、种族、文化的角度分析在这部自传中饮食对主人公身份构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夏·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首开女性文学的先河,奉献给读者一个追求独立、平等的新女性简·爱。她一无美貌,二无财产,但却有自尊和反抗精神,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幸福。一百年以后,英国现代作家简·里斯写成了《藻海无边》。这部作品将夏·勃朗特未能刻画出的另一个女性——《简·爱》中的疯妻子——悲惨的一生丰满而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两部作品在内容上互补,艺术上各有千秋,都成功地描写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的追求,简·里斯还将女性受压迫的问题引向更广阔的社会,揭示出只有进行社会变革,才能让女性获得真正的独立和平等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根据阿德勒的自卑情结理论,《藻海无边》中主人公安托瓦内特和罗切斯特的婚姻悲剧是源于两位主人公未能对自卑感做出适度的补偿。安托瓦内特对自卑补偿欠缺产生自卑情结,剖析其对自卑感补偿不当最终酿成悲剧,从一个侧面更好地阐释人物的心理特征和个性,把握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相似文献   

12.
《伊豆舞女》是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从文学活动中除作者和读者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文本的角度,运用英美新批评主张的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对《伊豆舞女》文本中的行文特点及行文效果进行探讨.可以把《伊豆舞女》的行文特点概括为断续的行文,这种行文营造了内容丰富的文学之美。具体表现为:作者用表面断续的行文。实际构建了逻辑思维缜密的段落,使段落构成呈现严谨之美;把巡回艺人情况的交待穿插于经典情节之中的断续行文.使小说凸现散文之美;在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上,采用明暗交错的断续行文,形成了心理描写的朦胧之美。  相似文献   

13.
加勒比海作家简·里斯在其著作《藻海无边》中利用各种意象来诠释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的身份危机,其中,镜子意象的运用尤为突出。笔者从安托瓦内特与母亲和奶妈、其他黑人、丈夫、镜子四重关系来探讨小说中频繁出现的镜像/映射在安托瓦内特身份建构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藻海无边》中的多声叙事,尤其是男女主人公的双声叙事折射出多重对话尝试:身份的对话、文化的对话、属下与宗主的对话。这些对话性尝试体现了作为失声者言说的渴望,让读者体味了同一事件不同的维度。而生活于不同时代、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位作家也通过作品中人物的第一人称叙事,实现了身份、文化和作者之间的叙事,创造了文学史上“逆写帝国”的一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自1952 年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外文学评论家的好评并引起了人们对它的深入研究。过去几十年人们大多把主人公圣地亚哥的硬汉形象、悲剧英雄作为研究重点。然而,这部小说是海明威冰山原理的代表作之一,其令读者思考和挖掘的思想是广袤无边的。本文拟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角度,通过对圣地亚哥 的生动而形象的描述,探讨作者试图表达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6.
生态批评长期关注英美文学作品,而对于俄罗斯文学关注较少。同时,国内对于俄罗斯经典文学《猎人笔记》的研究,多半集中于书中自然风光描写的美学研究和作者的自然观的研究,而对于文本中自然描写的自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生态研究较少。本文试图结合生态批评理论,从表面的自然风光描写切入,深化对于自然内在价值的理解,关注生态批评的拓展,努力为这部经典名著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借助福柯的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对比夏洛蒂·伯朗特的小说<简爱>和简·里斯的小说<藻海无边>.<简爱>中体现的是理性话语,而<藻海无边>中体现的是疯狂话语,两个文本揭示了一个故事的几个侧面,也发映了文化话语对于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北妹》、《乌鸦》是作者以当下的眼光对当下女性的生存境遇所书写的辛酸史,作者以敏锐犀利的眼光、冷峻寒峭的笔触,通过对主人公的生存欲望、生存目标、生存处境等的描写,向读者展示了一幅“他人即地狱”的生存图景,由此透视出文本中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9.
吉伯特和古芭的《阁楼上的疯女人》、斯皮瓦克的《三个女性文本与帝国主义批判》、琼.里丝的《藻海无边》都是对《简.爱》进行抗拒性批判解读的经典文本。作为批评家的读者,其抗拒性阅读有等级之分,建立在没有对话基础上的抗拒性阅读是主观臆想的霸权式阅读;从叙事与美学角度抗拒原文本意识形态属于理性颠覆阅读;通过建立自我叙事而形成的抗拒性阅读是建设性颠覆阅读。这三种抗拒性阅读的不同运作机制,体现出阅读的政治性。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与《西厢记》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艺术珍品,它们又同是产生在中国封建社会这一共同的历史背景下,有着许多我们民族文化的共同特点。本文试图就两部巨著的爱情描写做一个比较,从而论证我们民族文学的继承关系。首先,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了《红》与《西》在爱情描写上的许多相似之处。如在男女主人公爱情关系的确立上,崔张与宝黛的爱情都是一见钟情式的。男女主人公为了爱情都做了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西厢记》中的张生和《红楼梦》中的宝玉性格中都有痴和疯的特点,许多描写极其神似;而女主人公莺莺和林黛玉又都经历了假与真的内心冲突,在对待爱情方面也表现了相同的感情表达方式等;接着,本文进一步分析,除了上述四个方面外,《红楼梦》中围绕宝黛之间爱情关系的描写和《西厢记》中围绕崔张的描写也还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也就是说,《红》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描写框架与《西》是极为相似的,这是它们共同的地方。但是,《红》又不是完全照搬《西》的模式,而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而且比《西》在思想上艺术上又高出许多。说明,《红》的作者在写作时的确是借鉴了《西》,但又比《西》有所创作和发展,见出我们的民族文学遗产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