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测度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房价收入比、住房可支付性指数和剩余收入法的不同适用性,对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可支付能力及其时序变动、区域差异和收入阶层差异进行了测度与比较.结果表明,最低收入和低收入阶层的收入能力无法在住房市场中实现其住房需求;中等收入及以下各阶层住房支付能力呈下降趋势,且区域差异持续扩大;中国城镇住房供应结构不尽合理,各收入阶层与相应住房类型匹配性不完善,中低收入阶层城镇居民面临着较严重的住房压力.  相似文献   

2.
建立保障性住房运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建设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廉租住房保障办法》之后,建设部等七部门又联合发布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茬鼢,这为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它将大大促进我国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与建设。房地产市场分为两大块: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商品房市场由市场自发调节,政府需要的只是正确引导,而要管理与调控的是关系民生的保障性住房。  相似文献   

3.
住房压力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创设了住房压力指数,作为衡量购房者住房压力大小的指标,利用房价收入比界定了住房压力合理及不同压力程度的区间,并利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和国外中心城市的实际对住房压力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然后将住房压力指数、房价收入比和住房痛苦指数综合比较,从而验证住房压力指数的稳定性和客观性。最后根据实证分析得出2007年各大城市住房压力普遍过大,这显示整体上中国城市住房压力畸高,政府应尽快采取一切可能之措施减轻居民的住房压力。  相似文献   

4.
在取消福利分房制度、城乡收入差距加大、商品房价格持续攀升的背景下,中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得到发展。然而,保障性住房制度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影响了这一制度的有效实施。对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法律框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保障性住房发展实践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剖析,并探讨问题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探索最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通过利用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法计算决策层中每个决策指标的权重,从而选择最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企业自建政府回收,从根本上平衡政府、居民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所选择的最优保障性住房建设方案不仅仅能节省国家财政支出,还能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并且在城镇一体化的今天,做好城镇居民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人民生活,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EV等价变换和住房市场供需数理模型,研究我国保障性住房对收入的再分配效应和对商品住房市场的挤出效应。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我国1999—2015年除上海以外的省级层面宏观数据,采取MLE估计和sys-GMM法实证检验了现实数据与模型预测的高度契合。结果表明,保障性住房供给在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同时,也会对住房市场产生挤出效应,进一步发现,以2007年为住房制度改革转折点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放大了这种挤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政府住房保障制度改革要协调发展商品性住房与保障性住房,积极承担起保障低收入阶层住房需求的职责。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80后"的内涵和特征并进行实地调研获得武汉市"80后"青年的住房现状、住房消费心理及偏好等基本信息,运用房价收入比模型计算出"80后"青年可承受的合理购买力区间以及个人和整体对新建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二手房3类住房的购买力水平,对其住房购买力现状进行评价,以期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78.43%的"80后"青年能够在其偏好水平下形成有效购买力,且在他人财富馈赠的影响下,"80后"青年整体上能够对市场上各类住房消费需求形成有效的购买力。同时,通过分析影响"80后"住房购买力的主导因素,得出他人财富馈赠对其住房购买力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卢媛  刘黎明 《调研世界》2013,(10):43-45,56
保障性住房作为当前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提出一种基于收入分布函数拟合方法的保障性住房准入标准线测算方法,把计算结果与实际准入标准线做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现行准入标准过低,保障性住房体系内三种主要保障模式比例失调。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学者很早就对住房空置和保障性住房分别进行了研究,随着十二五期间保障房的"井喷式"供给,对保障性住房空置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目前主要的研究成果表现为:从保障性住房空置的原因看,强调保障性住房制度层面的缺失和保障性住房缺乏建设前期调研以及选址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保障性住房空置的解决对策看,主要从完善立法和制度层面规范保障性住房,同时注重保障性住房的选址和布局。未来的研究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要制定科学的保障性住房空置率统计计算方法,借鉴商品房空置率的研究成果和国内外经验对保障性住房空置的原因和对策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城镇住房保障规模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镇住房保障规模既受住房保障需要范围的影响,又受政府供给能力的约束.城镇住房保障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消费支出、商品房市场价格、居民人均使用面积、住房自有率、城市化率、住宅用地年供应量和房地产开发投资量等,将这些影响因素分别与住房保障量或应受保障家庭比例之间做实证相关分析或理想值的模拟分析,可得到部分有意义的结果.其政策含义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水平,政府可对上述指标作政策性的适度调控,使城镇保障型住房的供应量努力保持供需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