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儒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但它并不仅仅出现在中国,有着很深中国文化烙印的日本同样产生了儒医。通过对日本文献的梳理,从日本儒医产生的原因、对日本儒医现象的不同观点以及中日儒医现象的比较3个方面阐述了日本儒医的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2.
日本儒医群体在日本近代医学史上有重要影响,因其在医学和儒学领域的贡献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鲜有研究将儒医作为社会群体综合考察其产生、形成以及在江户时期的历史演变。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儒医是儒学东进和日本社会医疗需求的产物,经历了由儒到医、儒医融合、儒医俱衰3个阶段,他们身上始终体现着日本知识分子的实用主义倾向及汉方医学与儒学同兴共衰的共同命运。  相似文献   

3.
魏晋时期是继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在这一动荡的岁月里,儒家传统的理想完美人格———名实相符、德才兼备、忠孝双全逐渐解体。面对苦难的现实和理想破灭的精神痛苦,魏晋士人对两汉以来的神学化儒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同时把智慧的触觉伸向了对人的自我存在的价值的探寻。这种探寻赋予了魏晋士人冲决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精神束缚的力量,同时也使他们逐渐走向"自觉"。教育也随之实现了一种历史性的转向:由偏重伦理道德教化功能到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教育走向了"自觉"。  相似文献   

4.
魏晋时期薄葬思想的出现,既有来自社会环境的原因,也有来自社会思想变化的原因.从社会环境看,东汉末年以来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生活困窘,物质极度匮乏,盗墓现象严重;从社会思想看,儒家传统名教思想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和挑战,厚葬思想也受到怀疑和冲击.人们冲破儒家礼法的束缚,反对厚葬,以薄葬来展示反传统观念,薄葬思想理论也因之形成.  相似文献   

5.
文士在作品中的自嘲,蕴含着文士的文化人格、产生的社会和思想背景等深广的文化内涵。汉代文士的自嘲意识与“士不遇”相关联,由文士的儒家人格与其在政治上失意决定;而魏晋文士的狂狷抗争式自嘲与恬然超脱式自嘲,则是由其反儒倾向和道家人格决定  相似文献   

6.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各种社会思潮激烈碰撞。传统的孝道观发展至这一时期,不仅对"孝"德的含义作了积极的再定义,而且对"孝"德的外在形式和内在追求、"孝"德所发挥的社会效应都作了独特的阐释,具体表现为五大特征,并显示出其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8.
历代儒医 ,将医术作为体现儒家之“仁”、维护封建皇权的一种手段。由于军队是巩固封建皇权的基石 ,所以儒医历来对军旅将士疾伤的救治十分重视 ,积极投身 ,亲身实践 ,并将儒家思想贯穿于军旅将士疾伤的救治之中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魏晋时期立法改革的成就和条件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一改革是中国古代法律进化的里程碑;而它取得的成就同当时立法方式的改进特别是法学理论的进步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七贤之游与魏晋隐士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登、王烈是魏晋时期著名的隐士,七贤是魏晋名士文化中的著名代表人物,他们为了逃避惨烈的朝廷党争,不约而同地选择离开是非丛生的京城而隐居簇竹野水间,以此宣示对礼教的叛逆、对世俗的鄙薄和对养生的追求。本文以史料钩沉的方法,探究了孙登、王烈等隐士的行迹,认为孙登、王烈等隐士主要活动于苏门山、抱犊山、宜阳山、汲郡北山等地;而竹林七贤则追踪孙登、王烈的修炼行迹,遍游太行山的南段和东坡,由此开启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另类名士加隐士文化。  相似文献   

11.
隐逸诗和古典园林是士人隐逸文化的组成部分。魏晋时期,隐逸诗和古典园林作为士人隐逸思潮的载体而兴盛。这期间,隐逸诗由游仙、招隐等题材逐步转向山水、园林题材,而士人园林的勃兴也反过来影响到隐逸诗创作意境的开拓。  相似文献   

12.
陈涛 《南都学坛》2012,32(4):23-26
秦汉时期,文具制造业开始兴起,毛笔的形制确立并得以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笔业持续发展,制作原料不断增加,技术水平逐渐完善,使用范围渐趋广泛。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制笔业重心主要在北方黄河流域,但东晋以后,南方地区的制笔业发展明显。  相似文献   

13.
儒家经学在魏晋时期发生演变,而其传统地位在黄河流域仍得以继续.汉魏之际,汉学衰而郑学盛;魏晋之际,王学出而郑学衰.魏石经的刊刻,是魏晋经学史上的一件大事.随着西晋王朝的覆亡,王学亦为后人所弃,但儒学传统仍在中原地区继续传承.  相似文献   

14.
祥瑞灾异是中国古代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其发生和出现代表着上天对君主的赞美或谴告,具有特殊的政治意涵。我国历史上的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祥瑞灾异学说特别发达的时代,也是祥瑞灾异被频繁应用于政治生活的时代。这一时期祥瑞灾异事务的管理包括信息的收集、现象的解释和事务的处理三个层次,为隋唐时期祥瑞灾异管理的制度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自两汉设立察举、征辟等选举制度以后,便形成了由中央政权和地方官吏、大族共同掌握选举用人的制度.进入魏晋南北朝,汉代的选举制仍然延续,但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出现了地方大族把持选举用人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同时,由于九品中正制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巩固"门阀制度"的作用,从而促进了这一时期官僚"贵族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战国楚墓帛画人物形象兼具巫觋与墓主双重角色,是汉代关于死后世界想象和图像出现的先导。汉墓帛画描绘天象与天府(太一主神)组合的天界图像,汉墓壁画、画像石描绘天象与仙界(西王母主神)组合的天界图像;汉代冥官系统复杂,但缺少冥界图像。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墓葬照墙与墓室覆斗顶四坡描绘西王母与东王公共同主宰的天界图像,天象图像较少出现。南北朝时期,孝子高士与渐趋科学的天象认识组成的天界想象出现。对天界的无限向往与对冥界的极端回避是汉魏晋南北朝中国人关于死后世界想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绘画功能论发展的奠基阶段。这一时期,绘画的认知功能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教化作用得到进一步发展。更重要的是,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觉醒,绘画的审美功能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并成为主流。所以,对魏晋南北朝绘画功能的论述就具有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朝慈善事业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南朝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主要表现为官方主持的慈善事业、个人行为的慈善事业和佛教寺院的慈善事业三个方面。该时期的慈善事业有深受佛教思想影响 ,产生了中国古代已知最早的官私慈善机构———狐独园和六疾馆 ,施行慈善者遍及社会各阶层 ,慈善活动形式多样等自身若干特点 ,对当时社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后世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上形成了一股服食五石散之风。考察其原因,大抵是由于美容、治病、壮阳、延年益寿、体验快感、赶时髦、全身避祸等需要。  相似文献   

20.
自汉末祢衡为《鹦鹉赋》 ,魏晋时期继作者十余人。细加分析 ,此种现象的发生 ,固有模拟习练、较技竞才的成分 ,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 :当时文士因鹦鹉的聪慧 ,而以之为英才的象征。魏晋乃崇尚英雄的时代 ,文士更往往以英才自居 ,遂形成借鹦鹉以抒写其英才情结的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