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中若干问题之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影响评价是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法律制度,公众参与是国内外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基本法律原则,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有效推行以及公共环境纠纷的防范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有立法难以有效保障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参与权的实现。因此,需要进一步明确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的范围和类型,扩大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方式,提高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效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态度逐渐受到开发方和环保主管部门的关注。公众参与已经成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参与机制为利益相关者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一个利益博弈机制和平台。文章以近期典型的环境群体性为例,简要分析了公众参与环评机制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程序,从公众参与的主体、信息公开、反馈机制和司法救济机制等方面探讨了现行公众参与环评机制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认为,应从扩大公众的主体,提高公众参与的组织化水平;完善环评信息公开制度,强化舆论监督;构建和完善环评的司法审查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真正落实环评的预防功能。  相似文献   

3.
谈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分析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通过加快和完善立法、推进环境宣传教育以及完善公众参与的操作机制等手段来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本文阐述了公众参与的内涵、意义和法律依据,论述了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作用,指出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实施中存在缺乏明确、具体的法律支持、调查对象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环保政务的透明度较差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公众参与: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参与是发达国家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其理论基础是环境权理论和公共信托理论;其法律价值体现为环境法治、环境民主和环境正义;环境法中体现公众参与原则的法律制度是以环境权为根基所建立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包括: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听证制度、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纠纷的处理制度以及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对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开发资源和工程建设项目之前,预测这些活动对环境状况可能产生的影响和破坏,提出可以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和办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鼓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活动。公众参与实行公开、平等、广泛和便利的原则。然而目前,公众参与环境评价的程度和范围都很不够,使得管理部门在决策中无法实现科学、民主和客观。本文对如何改善这一现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众参与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的评价导则或规范,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并注重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在公众参与中对环境影响因子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8.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今世界各国都极其重视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建设。从我国当前的立法来看 ,这项制度的建立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生存质量的要求。所以 ,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制度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法制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众参与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国新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公众参与的内容和程序方面的规定明显不足 ,扩大公众参与的范围 ,设计尽可能明确具体的公众参与程序 ,尤其是相当重要的信息公开程序、说明会程序、听证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程序等 ,并辅之以司法审查的保障机制 ,才能完善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从而使环境影响评价在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确立以《环境影响评价法》为核心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是我国三十余年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的制度性总结,但在实践中存在着“执行率高但法律实效差”的现象。导致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法律实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不稳定的国家环境政策;二是形式化的公众参与制度;三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缺失。这三方面的因素极大地影响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功能的实现。因此,我国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法律措施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法律实效。  相似文献   

11.
环境影响评价具有科技专业性、利益多元性等特征,使得环境行政机关在实施时拥有较大自由裁量权。面对环境行政机关的裁量判断,现行模糊的环境立法并没有为司法机关能否及如何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提供精确指引,导致环境影响评价司法审查的正当性备受质疑。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法治国家中的权利无漏洞保护需求,分权原则不容许有不受约束的行政权力存在,以及司法权制约行政权政治框架中的正当行政程序标准等均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司法审查提供了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12.
政府环境责任与《环境保护法》的修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环境法律施行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是政府环境责任的缺失,应当将《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和这一现状的改变结合起来,在《环境保护法》中强化政府环境责任。笔者分析了为什么要强调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介绍了美、日、俄的环境基本法在政府环境责任方面值得借鉴的规定。鉴于我国的国情,《环境保护法》应当规定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的政府环境责任,重点构建积极层面的政府环境责任体系:提供环境公共产品(服务),执行各项决策的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信息公开。  相似文献   

13.
公路建设环境文明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公路施工和运营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的危害,提出公路建设环境文明的理念。公路建设环境文明的确立对公路沿线的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及公路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公路建设环境文明的内涵包括:项目前期的环境影响评价、公路建设施工期的环境监理、公路运营期的环境评价;公路建设环境文明的保障措施包括: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公众参与,其中法律手段是解决环境危机的最终手段,行政手段是政府环境管理的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环境污染导致的公众健康损害愈发突出,环境健康问题频繁发生,暴露出我国环境法治体系建设过程中公众健康保障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为此,建立起面向公众健康保障的环境法律规制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以规制的发展路径为切入点,分析环境规制的演变进路,剖析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个体主义规制模式的局限性和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规制在环境保护和保障公众健康方面所具备的优势与正当性,从而明确环境法律规制机制的发展脉络和现实需求。然而在风险社会中,环境风险的社会化属性愈发凸显。面对复杂而多元的环境问题,单纯依靠公权力的作用已难以实现环境法律规制目标。随着公众环境保护参与意识的增强和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兴起,建立公私合作模式的环境风险法律规制机制,通过发挥法律的强制性与规范性作用,在行政机关的监督管理下,实现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就成为实现环境法律规制目标的应然之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环境法治发展40年,也是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发展和建设的40年。我国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建设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形成由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构成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权利体系和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规则。总结经验,公众参与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公民环境权利的题中之义,是提升环境决策质量的重要保障,是调动公众环保力量的必然路径。面向未来,广义层面的公众参与应当注重提升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狭义层面的公众参与应当通过完善主体界定、推动信息流动、推进协商参与和加强社会监督等实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客观上需要立法加以保障和有效实施,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正是维护环境公共利益、实现环境权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法律上的空白以及现行法律在环境公益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前提下,从现实和法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论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亦是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基于环评制度中公众参与的理论背景、中国相关法律规定及实践的分析,探讨参与环评的“公众”范畴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