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采用完美主义量表、自尊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河南省7所高校8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提出大学生的完美主义、自尊、自我和谐是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因素,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应该采取措施以降低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完美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会对个体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产生很多影响。本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大学生完美主义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进行探讨。本研究采用自编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与自我和谐问卷对1195名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我和谐呈显著正相关,完美主义总分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自我和谐。在完美主义的五个因子中,关注错误及家人期望两个维度对于自我和谐有正向的预测效果,而与人比较、自省及条理性三个维度对于自我和谐有负向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肖佩娟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74-76
自我和谐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为了揭示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与自我和谐的关系,本文采用完美呈现量表(PSPS)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249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和自我和谐程度的基本情况,并对大学生完美主义倾向和自我和谐程度的关系作了相关分析和讨论,结论表明,学生完美主义倾向对自我和谐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大学生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及其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为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UPI)、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四川某高校2500名本科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是1.87%的本科学生有自杀意念,农村学生自杀意念的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其他家庭学生;男女分布无显著差异;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组织性因子呈负相关,与矛盾性因子呈正相关。得出自杀意念与家庭环境因素显著相关,在心理危机干预中应考虑采用家庭干预,以确保干预效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生涯适应力在大学生就业压力与自杀意念之间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问卷(CSCAQ)、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随机抽取河南省和福建省五所高校大三和大四学生360人进行调查。结果:男女大学生在就业压力和自杀意念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四学生就业压力明显高于大三学生(P<0.05);相关分析表明,大学生就业压力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r=0.398,P<0.001)、与生涯适应力呈显著负相关(r=-0.180,P<0.01),生涯适应力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r=-0.431,P<0.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在大学生就业压力和自杀意念之间存在显著中介作用(P<0.001)。结论:大学生就业压力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就业压力是自杀意念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加强大学毕业生生涯适应力的培养,可有效降低由就业压力引发的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荣侠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9(4):138-140,F0003
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性别、专业之间的关系,自我与经验、自我刻板性因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某高校1 0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只有22.9%的大学生有明确的生命意义.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检出率为6.0%.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生命价值、生活态度及生活自主三个维度对自杀意念具有预测作用,其中,生命价值维度对自杀意念最具预测力.因此,可利用生命意义感预测大学生的自杀意念,提早进行自杀预防.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个体内在的主观体验,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获取幸福的途径也不相同。个体自尊的实现过程是获得幸福体验的必要途径。在实践中,通过自我努力与成长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并在社会价值的体认过程中,完成自我与社会的和谐互动。作为自我人格中核心要素的自尊,则在更根本的深层决定着个体的幸福状态。 相似文献
10.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73-78
采用当代大学生主要积极品质问卷调查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问卷对365名留守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大学生绝望(3.75±2.70)、乐观(0.72±0.95)、睡眠(1.58±1.19)、自杀意念(6.05±3.82)水平显著高于常模(P﹤0.01);积极人格品质各因子平均得分分别是智能与知识(3.40±0.64)、正直与勇气(3.70±0.66)、人性与爱(3.75±0.72)、正义与合作(3.50±0.67)、自我管理与谦逊(3.19±0.64)、灵性与超越(3.52±0.68);在绝望、乐观、自杀意念上,积极人格品质各因子高低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绝望、乐观、自杀意念与积极人格品质6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1),睡眠与灵性、超越呈显著负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灵性与超越对自杀意念及各因子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0.05),正义与合作对绝望、正直与勇气对乐观及自杀意念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P﹤0.01)。留守大学生有较高水平的自杀意念及积极人格品质,积极人格品质各因子对留守大学生自杀意念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自我和谐的关系,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重庆市310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诸因素得分均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得分高于男生;相关分析发现,除个别个人和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领域以外,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及自我刻板性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同自我灵活性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高、低自我价值感的大学生在自我和谐诸因子上的得分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临床医生工作压力源问卷和中文版医患关系问卷,调查了湖南省22所医院的363名临床医生。结果表明,临床医生在自我和谐量表各维度的得分均低于常模(P<0.01),其自我和谐现状不容乐观,且在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医院级别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差异(P<0.05);临床医生的工作压力源及医患关系均与自我和谐水平有高相关(P<0.001)。文章从工作压力和医患关系两角度探讨了影响临床医生自我和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的迅速发展使得对生态旅游者行为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高校学生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顾客参与和购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放松身心、增长见识、生态景观和环境的吸引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的吸引,这四种旅游动机的重要性与生态旅游者的购后行为意向显著正相关;生态旅游者精神上的参与和情绪上的参与都和购后行为意向显著正相关。论文的研究结论对指导生态旅游营销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可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5,25(1):82-84
现在,大学生兼职现象越来越普遍,由此衍生出的许多法律问题也日益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通过对洋快餐企业被曝违法用工事件的分析,要认定兼职大学生的劳动者性质,保障相关权益,就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把大学生兼职行为纳入《劳动法》保护范围;加强对大学生兼职的管理和相应的指导;加大政府监管职能,严格规定用人单位责任;发挥工会及社会的力量和作用,为大学生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与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考察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在个人标准和条理性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及完美主义量表总分与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三个分量表得分和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总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担心出错、父母要求与时间管理倾向各分量表得分及总分不存在显著相关。(2)完美主义高分者和完美主义低分者在时间管理倾向各个分量表得分和总分上差异显著,高分者比低分者更善于管理和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6.
廖梅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63-66
目的犯是刑法中的特殊犯罪种类。目的犯属于二主观要件的犯罪类型,其主、客观也并一致性。关于目的犯目的与故意的关系,我国刑法理论存在诸多争议,究其原因在于未对目的犯结构进行系统梳理。本文在对目的犯主、客观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对目的犯目的与故意关系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即目的犯目的不同于故意,是独立于故意的特殊、独立主观要素。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大学生完关主义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完美主义量表与应对方式问卷对32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大学生完美主义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学生完美主义性别差异显著,男生在担心出错和父母要求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得分,女生条理性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得分。(2)大学生担心出错和条理性与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均存在显著相关。(3)完美主义高分者在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四个分量表的得分与完美主义低分者存在显著差异。(4)担心出错和条理性两个维度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成熟型应对,担心出错和个人标准维度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不成熟型应对和混合型应对。结论: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应对方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是旅游景区迫切需求的中高端人才,但大量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却有业不就。安徽师范大学作为全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创办较早的高校之一,其2009级、2010级旅游管理本科生景区就业意愿率仅为9.52%,且区域、类型、级别和所有制上分别倾向于华东地区、旅游度假区、5A级景区、国有企业。主要受行业忠诚度、传统景区管理体制、景区人才需求特点等宏观因素和课程设置、实习基地和学生个人观念等微观因素影响。学校、学生和景区三个层面均有必要提高学生景区就业意识,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平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