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从"沉思的诗"这个角度出发,探讨现代著名诗人冯至和当代诗人西川的智性特征对命运的关注、对死亡的思索以及从形而下的日常性事物中发现形而上的思想等诗艺追求.  相似文献   

2.
美颂传统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文学传统.所谓美颂就是作者用诗文歌颂激动自己的神灵、君王、英雄等,中国古代美颂思想与崇高关系非常密切.学界虽有不少关于美颂的研究,但对美颂与崇高的关系研究却少有涉及.中国古代美颂文化与崇高关系非常密切.我们既能从古代大量的美颂作品中,能体会到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的“崇高”,又可从古人美颂祖先或者英雄时感受到“崇高感”.  相似文献   

3.
"胡"字词义非常复杂.本文从"胡"字与名词、动词的组合关系,探讨"胡"字北方少数民族和西域地区义的语源,从民族学、文化学的角度,分析"胡"字的词义与词性.并对有些词典认为"胡"是副词,释为"随意乱来"观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论崇高>作为美学史上的一颗明珠,其作者并非1世纪的朗吉弩斯,而是3世纪的朗吉弩斯.其"崇高"不是纯修辞学的含义,也不是纯美学的含义,而是蕴含了从修辞学向美学的过渡及二者的统一.人们对<论崇高>的判断,不是求真的逻辑判断,不是对文本质的规定性的理性开掘,而是一种价值判断,也是对文本意义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因此,我们应该从<论崇高>全篇整体的角度出发,从西方美学发展史特别是美学范畴、概念的演变史出发,全面、系统、完整的理解和判断朗吉弩斯"崇高"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玉"字在殷商甲骨文中就已出现,发展到现在,玉字汇和以玉为根的词与词组已形成庞大的玉族字词.文章从字、词以及修辞角度考察和分析了玉的语言现象,并从汉民族传统玉雕业和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的角度详细阐释了玉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理据论与“字”本位论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字"本位持论者志于确定汉语运行的基础,认为"字"是汉语中最基本的音义结合的理据块.理据持论者则志于探究语言符号发生发展的动因,以"字"为探索语言理据的最基本的出发点.本文从学术背景、相互关系、基本单位、语言共性和研究目标五个方面对理据论与"字"本位论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二者具有深层次的联系;就是说,虽然研究角度与方法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把历时与共时、语义与语法和谐相系,共同为挖掘汉语的本质特点、解读语言的奥秘开创了新的领域.理据论与"字"本位论貌离而神合,异曲而同工.  相似文献   

7.
论“九叶”诗派及其代表诗人穆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40年代,国统区出现一个重要诗歌群体,即后来被称之为"九叶"诗派.该诗派成员 9人,实分为两支,穆旦、杜运夔、郑敏、袁可嘉出身于西南联大诗群,系正宗智性现代派;辛笛、杭约赫、陈敬容、唐祈、唐则湜在特定时期分别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走向现代派.他们既有超越社会现实之心,又怀介入时代斗争之志,是富于良知的知识者,以智性现代派把握世界的独特的认识角度,概括出新颖的感觉方式,传达诗情突进的艺术技巧来展现大动荡中生存体验的创作群体,而穆旦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被认为是“一宗宋儒”,但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内涵除了坚持宋儒的德性修养之外,还进一步拓展了其“周知庶物”的智性与刚直明强的血性方面。应该肯定,曾国藩的人格理念充分表达了他对丰富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兼容并蓄,也体现出明清以来价值观念变革的时代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9.
"於"字是<马氏文通@介字>中论述最全面、最充分的介词之一.马氏主要从语法功能的角度对其作了系统而细致地分析.本文拟从语法特点、"於"字结构的位置、与"乎"于"二字的区别等方面来加以评述.<文通>对"於"字的研究,既有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批判继承,又有所发展、创新,并且对后人也多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注重对诗人思想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并检验诗歌的效用与功能.诗人生平及思想的发展轨迹会对作品的产生起到重要的建构作用.叶芝在其独特的象征主义诗学思想指导下进行创作.魔幻诗学和智性诗学是其象征主义诗歌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叶芝的魔幻智性诗篇体现了在魔幻这一整体构架下诗歌引导读者发现和享受解读诗歌智性美时所感受到的令人愉悦的诗歌效用.  相似文献   

11.
“三戒”之说,“屏四恶”思想,“绝四毋”之说,“尊五美”思想和“三贵之道”是儒家“德性”智慧的结晶。现代企业“形象管理”理论认为,成功的企业管理是由管理者的内在道德素质和外在礼仪形象决定的。打造企业家的“道德形象”,实施“自我管理”,应当从儒家“德性”智慧中汲取丰富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投机取巧的核心是利益,它引发腐败,导致社会发展无序,在更深层意义上投机取巧意味着当代社会的价值危机。摆脱投机取巧道德困境的出路在于重塑价值理性。  相似文献   

13.
“以德治国”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化和发展。“以德治国”不是传统“德政”的复归 ,二者在内容、主题和运作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本质区别。追根溯源 ,“以德治国”是对传统“德政”中积极合理因素的深刻借鉴和继承。  相似文献   

14.
医生"道德风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医疗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相比具有信息完全不对称等特征,病人可通过重复博弈和信号博弈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医生的欺骗行为.寻求解决医生"道德风险"的对策可从加大惩罚力度和建立一定的信用机制等方面出发.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塑造的阿Q形象所具有的阿Q精神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给国民心理上造成不同缺陷的"国民性".然而,"阿Q精神"并不是单一的个人精神性格,也不是仅仅局限于一个时代的现象,而是在任何时代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分析了阿Q精神的演变及承传历程并初步分析了这一"国民性"的渊源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德育工作者长期以来受困于学生的"道德应当"如何实现,纠结于学生在道德上"应当"何为,苦恼于学生缘何"知而不行",从而使这种道德之"应当"所关联的知行问题成为德育的现实困境。德育的知行问题绝不是简单的学生道德应当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德育整体思路和德育顶层设计的系统问题。德育要走出知行困境,除了从对象、环境、历史等若干客观因素上考虑外,还应更多地从整体上用系统的思维探讨,如何从理念上转变德育的思路,如何从实施策略上改进德育的设计和机制。  相似文献   

17.
18.
"思无邪"不仅是孔子对<诗经>的总体评价,也是孔子"诗教"的目的和要求.以"礼乐教化"形式出现的先秦儒家伦理教育,包括了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审美教育等多种教育."思无邪"并非简单的强制人的思想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而是注重引导人的内在精神境界的升华,超越物质欲望的束缚,以个体审美人格的完成契合于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汉宋诸儒拘于其社会的政治伦理要求,未能对此作出正确理解,致使社会道德建设方面出现诸多弊端.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在道德建设中如何引导人们正确对待物质享受,正确处理物质欲望与精神需求的关系,促使人的全面发展,是可以借鉴传统文化的儒家礼乐教化的.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领域,人们充分肯定了德育的地位和重要性,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赞同"德育首位"的提法.作者认为应将"德育首位"作为党的领导人的教育思想来理解,而不应将其作为具体的教育命题.从教育目的的角度看,"德育首位"应表述为"育德首位"."育德首位"的表述既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党的领导人教育思想的实质,也有助于指导我们的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20.
关于当前"学术腐败"问题的道德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腐败是发生在学术领域里以谋取名利为目的有意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当前学术腐败的产生既有客观环境方面的原因 ,更有深刻的社会道德根源 ,而其中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一些学者道德的迷离和缺失。加强学风建设 ,根治学术腐败 ,是净化学术环境、推动科研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