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对萨特伦理思想的探讨上,以往的研究者,一般是从非理性主义或相对主义的角度来展开的.笔者认为,单纯从非理性主义或相对主义角度分析萨特的伦理思想,并不能概括萨特伦理学的根本特征,也无法把萨特的伦理学与西方传统伦理学家的思想区别开来。为此,本文拟从一个新的视角,即非认识主义的角度,来重新观照萨特的存在主义伦理思想。这种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一种非认识主义,主张在道德问题上根本不存在某种客观性的知识,我们既不能确证道德,也不能认识道德,道德只是表达我们的一种态度或情感.  相似文献   

2.
何林 《理论界》2002,(3):37-38
本文通过对萨特的道德观的分析,指出由于萨特对个人自由和自我的过分强调,使得他的道德理论最终陷入自己无法摆脱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在《存在与虚无》与《伦理学笔记》中,萨特提出了另一种伦理学概念,这个概念来自长期以来的一种争论。萨特认为,道德问题是围绕下列问题展开的:即究竟什么是他人道德的哲学价值?换句话说,根据胡塞尔的现象学,萨特认为,人是自己所不是的东西或人不是他所是的东西,这就是关于人类本体论的道德真理。在他人问题上有某种道德旨趣,这主要表现在现象学意识和主体之间关系的结构上。萨特帮助我们理解了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经验在于我们自己并不处于反思的状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与我们的真实愿望没有多少关系,于是,我成为为他之人,而并没有忠实我自己的自由。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持续十年之久的"萨特热",无疑是西学东渐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是启蒙知识分子借用萨特的存在主义学说作为新启蒙主义的思想资源的结果。萨特存在主义学说中所建构的自由与责任相结合的新的道德主体,即能够捍卫个人的自由、尊严与权利,又心怀责任意识的道德主体,也正是我们新兴的市场经济需要培育的道德主体,然而,随着启蒙运动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断,"萨特热"随之迅速退潮,道德主体的成长也因此而受到了重创。当今所发生的一系列丧失道德底线的恶劣事件,使得整个社会不得不承受启蒙中断的伦理学后果。  相似文献   

5.
萨特伦理叙事中的"审美距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萨特早期的自由主义伦理叙事中,他强调叙述者要与作品中的人物保持一定距离.这形成了他的"审美距离"理论.本文从"叙事距离"和"情感距离"两个方面分析这一理论:在叙事距离上,萨特指出叙述者要与作品人物保持稳定、一致的距离;在情感距离上,叙述者要对人物情感立场保持静观态度,采取一种不置可否的道德悬置立场.萨特的"审美距离"理论,对后来经典叙事学的研究有所启发.同时,对其作品中道德悬置之后的情感立场缺失,也有不少争论.  相似文献   

6.
学界对于萨特的本真伦理学面临的理论困境,存在两种典型的看法:主观主义伦理学和客观主义伦理学。前者忽视了他者在萨特本真伦理学中扮演的角色,并在后者的基础上指出纯粹反思才是通达本真的出路所在。他者在通往本真的道路上是一块巨大的绊脚石。然而,正是因为他者的存在以及自为的本体论结构才使得萨特的本真伦理学有其自身所固有的客观维度。个体通过纯粹反思使得意识朝向道德层面的转变成为可能,继而实现本真。但是,萨特并未指出意识在什么时刻能够从不纯粹反思转变为纯粹反思,这是他本真伦理学存有的内在缺憾。萨特的本真伦理学仍然具有一定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视人、正视人的存在、关心人的精神状态及心理发展趋向 ,是现代艺术的首要特点。萨特的可贵正在于他能够以个体生命为体验 ,对人的生存、人的生存的真实境遇作出本真而深刻的描写。然而 ,这还不是萨特作品独具魅力的全部。萨特作品的魅力更在于它是精神和智力上的 :这就是对人的行动意志的诉求和对反思的自我的追求。对人的行动意志的追求 ,使萨特与尼采走到了一起 ;对反思的自我的追求 ,使萨特的人物魅力巨大而且意义深远。无论是道德还是艺术 ,在萨特那里始终具有与生命相同一的意义。因之而赋予萨特的文学创作以崭新的文化人类学的意义。作为一种人文理想 ,萨特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砸碎了一切束缚人的规范的羁绊 ,而且在于 ,他让他作品中的人物体验并实践着这一理想 ,并给他的人物以自由选择的力量。在世界文学史上 ,还没有人像他这样对人抱有这么高的期望 ,也没有人像他这样 ,用自己的作品 ,为预告人的出现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存在自由环境和人──萨特存在主义评析刘欣萨特的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一个重要代表,本文拟从萨特哲学关于存在的意义和形式、存在的实质以及环境和人三方面对萨特存在主义作一简要评析。一、关于存在的意义和形式萨特是从一般的存在出发,以人的存在为核心...  相似文献   

9.
一、萨特与波伏娃?“同居”的思想追求 关于萨特与波伏娃的两性关系,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舆论热议的一个话题。 英国《新政治家》的主编保罗·约翰逊,在《萨特:“裹着毛皮的小墨水瓶”》一文中,对萨特和波伏娃的关系做了这样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萨特曾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可超越的,其辩证法哲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这种哲学的“亲近”。为此,重新阐释萨特辩证法对马克思哲学的解读将有利于澄清这种“亲近”关系。萨特辩证法可以通过物质、对象和超越性这三个概念来加以重构,并据此说明萨特关于超越性的含义、物质与超越性的关系以及物质与对象的实在关联方式这三个问题。但是,萨特和马克思哲学在辩证法的整体化方向、物质概念的基础、对物质超越性的理解以及物质与对象的关联方式上存在着重要区分。萨特对马克思哲学的“亲近”其实蕴藏着真正的界限。这种“偏离”或者“误读”主要根源于萨特“实践”概念的虚弱及其对辩证法范围的窄化。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萨特存在主义自由观的出发点认为以承认意识为本原的主观唯心主义是萨特存在主义自由观的哲学出发点,这是大部分人的看法。我觉得这不符合萨特的原意。萨特同所有现代反理性主义哲学家们一样,其哲学出发点是人。他们认为,传统哲学中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之争把...  相似文献   

12.
萨特的谋划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3.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4.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五十年代,萨特创作了他戏剧创作中的两个最好的剧本,即《魔鬼与上帝》与《阿尔托纳的隐居者》(以下简称《阿》)。这是萨特五十年代创作的伦理“双壁”:《魔鬼与上帝》通过主人公格茨向恶作恶到向善造善的心路历程从正面展现一种成功的道德选择过程,而《阿》则是通过一个失败者弗朗茨一生的教训从反面印证《魔鬼与上帝》中伦理思考的正确性。一、父亲的悲剧:赢者输弗朗茨的父亲格拉赫是生活中的一个强者。在这个人物身上,凸现的是他的两大显著特征:一是极度膨胀的权力欲,一是毫无羞耻心与道德感。格拉赫的权力欲是以他在欧洲企业界…  相似文献   

16.
融合在人的单个普遍的存在之中──论萨特文学和哲学的关系黄忠晶对于萨特研究者来说,萨特文学和哲学的关系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萨特一身兼文学家和哲学家两者而有之,在两大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深入探讨萨特文学和哲学的关系,是完整准确地把握萨特这个...  相似文献   

17.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8.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9.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20.
萨特的匮乏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