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果树园》为《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第三十七节“果树园闹腾起来了”中的一部分。作家丁玲根据她所要表现的生活和思想,精心地组织材料,在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发展过程中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充分地表现了土地改革初期,农村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复杂性,生动地反映了农民翻身后的喜悦心情和地主阶级失败时的复仇心理。本文主要谈一谈《果树园》的结构艺术。  相似文献   

2.
元代大戏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不仅是我国戏剧史坛上一株馥郁的奇葩,也是世界戏剧史坛上一株芳香的名花。有不少的同志认为这部古典名剧的第五本写得是失败的或基本上失败的,因为它竟将张、崔的恋爱故事以“大团园”收尾,表现了作者的“庸俗性和妥协性”(张铨锡:《试论王实甫的〈西厢记〉》,见《新建设》1965年3月号)。也有的同志进而  相似文献   

3.
有些历史著作说朱元璋“背叛了农民革命”。如翦伯赞先生主编的《中国史纲要》,说朱元璋“背叛了农民军,完全蜕化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见《(中国史纲要》第三册第139页);吴晗先生写的《朱元璋传》,说朱元璋“逐步变质,最后叛变了农民革命”(见《朱元璋传》第301页);南开大学历史系近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史》,说朱元璋在“背离农民革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逐渐站到了农民起义军的对立面”(见《中国古代史》下册第203页)。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的。列宁在《论民族自决权》中说:“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见《列宁全集》第20卷第401页)我们分析封建制度下的农民革命,评价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都必须以此作为出发点。朱元璋是不是“背叛了农民革命”,当然应该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考察。下面,简略地谈谈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4.
卡里尔·菲利普斯《最后的通道》和《一个国家的独立》虽在题目、人物性别和内容上不尽相同,但从流散视阈中看二者堪称“家园”书写的“连环册”。《最后的通道》中雷拉的流散方向是从“移出国家园”到“移入国家园”,随之又指向“移出国家园”。《一个国家的独立》中弗朗西斯则从“移入国家园”到“移出国家园”,随之又指向“移入国家园”。二人迁徙方向首尾链接后呈现出“连环册”式的“家园”书写特点。通过其菲利普斯思考了流散群族的命运问题。同时他还就英殖民统治的特点和英国加勒比黑人在英国社会中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果树园》,节选于丁玲同志的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篇课文以细腻缜密的心理刻划,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有声有色的场面烘托等艺术手法,展现了土地改革时期农村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其实地反映了广大翻身农民的喜悦心情和地主分子的疯狂狠毒心理,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6.
鲁迅一生写了二十五篇现代题材的小说,《离婚》是最后一篇。这篇作品不仅表现了鲁迅对妇女问题探索的深度,也显示了作家在艺术上新的进展。用鲁迅自己的话说,就是“脱离了外国作家的影响,技巧稍为园熟,刻划稍加深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技术比《呐喊》中的作品还要“好一些”。 作品的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的江南农村。农民庄木三的女儿爱姑,为了反抗丈夫的欺凌和遗弃,在父亲和弟兄的帮助下同夫家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这场纠纷拖了很长时间不能了局。最  相似文献   

7.
在民间故事分类里 ,类型名称为“命中注定的妻子”的民间故事在世界各地都有所流传 ,而最早有文字记录的则是中国的《定婚店》和《灌园女婴》 ,但就故事的合理性看 ,印度应该是这一类型故事的源头。  相似文献   

8.
二○○六年第九期《山西老年》刊登了《赵树理:由“文摊”小试到文坛大家(上)》一文。文章开场有一句话:“我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二三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些封建小唱本的阵地。”这就是从太行山走出来的著名作家赵树理的初衷。可亲、可爱、可学,朴实无华。由于他和农民亲如一家,打成一片,深入调查,终于写出了《小二黑结婚》这样永久不衰的成名之作。当时,彭德怀看后批示:“像这种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赵树理的“文摊”小试精神,使我真正认识到文艺宣传必须…  相似文献   

9.
《文学评论丛刊》1979年第四期发了支克坚同志的《关于阿Q的“革命”》一文(以下简称“支文”),认为鲁迅在阿Q的“革命”问题上,发现的不是农民的革命性,而是“当时中国一部分农民同革命格格不入乃至背道而驰的思想意识”,阿Q无论在“革命”前或是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是描写宋徽宗时期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聚义于山东梁山泊,发动叛乱,反抗官军,而后来投降官军,镇压农民革命的故事。宋江实有其人,曾在宋代发动过叛乱。从此,这一史事就在民间传讲的过程中,逐渐地象滚雪球似地膨胀起来并被故事化了。现在,有关那个时期宋江等的故事是作为《大宋宣和遗事》的一部分来记载的。在这部《大宋宣和遗事》里,我们能够看到“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晁盖等投奔梁山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故事新编》共收故事8则,即:《补天》、《奔月》、《理水》、《采蔽》、《铸剑》、《出关》、《非攻》、《起死》。[1]如鲁迅在《自选集·自序》中所说,都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从动手写作(1922年)到结集成书(1935年),先后经历了13年。从创作方法上来看,作者在《故事新编·序言》中说:第一篇作品《补天》是“从认真陷入了油滑的开端”,此后7篇“仍不免时有油滑之处”。“油滑”是《故事新编电作上前后贯穿一致的地方,也正是该作品引人注目之处。什么是“油滑”?油滑,即圆滑、世故、不诚恳,用在创作中是指将…  相似文献   

12.
自唐代始,班固、王俭为《汉武故事》作者两说并行,然两说均难以成立。自宋以来,刘弇等据《故事》中“今上元延”之语断定其作者为西汉成帝时人,此说亦非;盖“今上元延”之谓乃《故事》抄引前人著作原文的遗迹。从《故事》中“汉有六七之厄”、“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语和潘岳《西征赋》化引《故事》典故等情况综合分析,《故事》的成书时代应在东汉献帝时期,其作者是一位看到汉家气数已尽、对汉家江山仍有些许留恋的文人,而非亲曹派的文人。  相似文献   

13.
余华的《文城》由两个故事组成,其各自形成心理层面上不同的“U”型结构。两个叙事结构因相似对称而成的“U”型图式又反映了余华创作的走向:从“残忍”和“温情”的身份书写获得社会认同到《兄弟》的“争议”和《第七天》的“滑铁卢”,形成余华的创作与被评价的“共振”历程。这个“共振”的“U”型结构中可以看到余华的写作历程和构成“创作共振”的因素,一定程度上可以管窥余华在未来文学写作情感上的转向。  相似文献   

14.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继《呐喊》、《彷徨》后的第三部小说集。这部小说集不同于《呐喊》和《彷徨》,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作者将现代生活细节大胆地引入历史故事。“叙事有时也有一点旧书上的根据,有时却不过信口开河。而且因为自己的对于古人,不及对于今人的诚敬,所以仍不免时有油滑之处。”对鲁迅先生自己提出的《故事新编》里的“油滑之处”应如何理解,关系到对整个《故事新编》的理解和评价。本文就此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白雪青山》是明朗,优雅而凄丽的诗。这是台湾著名作家,也是九江老乡作家墨人先生的这部长篇爱作所给予我的一个美好的印象。 就象庐山潺潺流淌的溪潭,娓娓的,澈澈的,《白雪青山》所叙述的故事很单纯—— 一个“积雪盈尺,滴水成冰”的隆冬,妙龄男女何梦华与古月仙双双徒步冒雪从莲花洞登好汉坡上庐山,来到白雪皑皑的“清净的世界”,住进一座叫做“心园”的别墅。 心园是商人徐人仰避暑的别墅,冬季闲置,由仆人老王看守。何梦华与徐人仰是莫逆之交。在人仰的安排下,梦华与月仙瞒着家人冒雪住进心园,准备“安安静静地隐居起来。”  相似文献   

16.
蒯本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长篇小说《百年红屋》,到《龙子龙孙》《朝晖园》和《脊梁》,以及中短篇小说《野性的濠河》《需要女人的部落》《流年》等,真实地再现了“崇川福地”的风土人情,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驾驭民俗题材的艺术才能。而新近出版的长篇小说《濠河滩》(作家出版社2005年12月版)用现实主义手法透视了濠河滩上的风土人情,再现民国时期崇川波澜壮阔的民俗画卷,让人们穿行在南通濠河的百年风云之间,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民国时期发生在濠河滩上的的悲喜故事。全书民俗描述酣畅淋漓,爱恨情仇荡气回肠,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命运令人…  相似文献   

17.
《水浒》第七十一回中,有这样一个场面:“忠义堂”上,焚着一炉好香,一百○八个“兄弟”排排跪下,“寨主”宋江口中念念有词。据宋江说,这是在“对天盟誓”。据史料记载,就是那个被《水浒》称为“草寇”、“贼首”的方腊,在起义前夕,也曾在一间农舍里招集了百十个贫苦农民,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宣布起义的革命誓  相似文献   

18.
陆震,字仲远,又字仲子,号榕村、北郭生、蓼村、种园,兴化人,是郑板桥的老师。《板桥集》中多次提到这位老师。如:《板桥诗钞·七歌》第七首:“种园先生是吾师,竹楼、桐峰文字奇。十载乡园共游憩,状心磊落无不为。”《板桥词钞·自序》:“陆种园先生讳震,邑中前辈,燮幼从之学词,故刊刻二首,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9.
《失街亭》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九十六两回。由“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三个连续性并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所组成。五百年来,这故事一直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不管是达官士人、老媪村妇、庸夫俗子,凡是稍为懂得《三国演义》内容的人,没有一个不喜闻乐道这个故事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第600页“女仙外史”条载:“《女仙外史》清代长篇小说。作者吕兆,字文熊,号逸日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中作者“吕兆”应为“吕熊”;“字文熊”应为“字文兆”;“号逸日叟”应为“号逸田叟”。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8页“女仙外史”条载,《女仙外史》为“清吕熊撰,署‘古稀逸田叟’,熊字文兆,《在园杂志》云吴人。”谭正璧《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上海书店出版)1985年10月版第1387页“吕熊”条:“吕熊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