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论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媒介素质使新闻发言人懂得什么是新闻,应当发布什么样的新闻,怎样适时、适当、准确地发布新闻,从而提高新闻发布工作的质量;其次,媒介素质使新闻发言人懂得怎样与新闻传媒打交道,怎样回答记者提问,与新闻传媒和谐相处、正确交往,使新闻发布工作事半功倍;第三,媒介素质还能帮助新闻发言人不断总结经验,从新闻传播理论的高度,去正确总结和分析新闻发布工作的具体案例,不断提高,反复实践,把新闻发布工作越做越好。作为一位新闻发言人,在媒介素质方面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一是熟悉新闻传播理论和新闻传播史的主要知识;二是掌握新闻传媒业务知识和技巧;三是树立新闻法制意识和具有较高的新闻职业道德素质。加强学习、努播人员广交朋友,是提高新闻发言人媒介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农民日常生活信息来源倚重电视媒介以及村民会议传播,他们接触大众传媒的频度和时间形成了电视第一、报纸第二、网络第三、广播第四的模式。媒介功能认知方面,他们重视媒介传播新闻信息与引导公共舆论,但认为大众传媒最大问题是“与自己距离太远”,加之“虚假新闻增多”等因素,导致其不太喜欢大众传媒。媒介对农民阶层的报道和关注不够,只有少数媒介关注“三农”。媒介需要多关注进城打工农民,重视对“三农”政策传播。农民期待发展农村电视和网络媒介,加强对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关怀,客观、全面、真实地报道农村情况,持续报道农村社会问题,禁止虚假、空泛的报道等等。  相似文献   

3.
媒介融合发展与新闻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的推动下,媒介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融合媒介”与“融合新闻”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国际性前沿课题。本文通过对中外新闻传媒最新变化的观察和研究,分析了媒介融合发展对于新闻资源开发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略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意义上的媒介是指传播活动的中介或中介物,它本质上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物质、技术、符号和人;传播新闻的媒介是比较固定的和专门的,而传播文学的媒介则呈现为多样化。其主要原因在于文学有时本身就是传播的媒介,而新闻不具备这方面功能。文学传播中,更多的是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往往表现为交叉关系。中国古代传播文学的媒介主要有龟甲兽骨、青铜器、石,以及写本文学媒介中的竹、木、帛、纸、雕版、墙壁等。  相似文献   

5.
媒介需要自由,自由是新闻客观的基础.但绝对的自由导致对权利的滥用,对民众利益的漠视.因此,媒介的行为应受一定的规范,即媒介应受到一定的控制.媒介自由与媒介控制会对传播的效果产生影响.本文试着从媒介自由、媒介控制及传播效果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新闻从业人员作为重要的"把关人",在新闻报道的采集阶段、加工阶段和发表阶段都掌握着信息传播的生杀大权.作为向媒介产业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的高等院校新闻传播类专业,在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新闻人才,是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本文从新闻把关人理论的角度探讨当前高校新闻人才培养问题,提出高校应强化"通识教育",与新闻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加强新闻实践环节,积极培养学生的媒介组织观念和政策观念.  相似文献   

7.
媒介教育与媒介融合趋势密不可分,当前高度发达并持续发展的数字技术使得依托于此的媒介在互联网平台上得以源源不断的整合;同时,随着新闻传播业正经历从新闻传播到公共传播的转型,社会对公共传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如何培养媒介融合背景下的传媒人才,该类人才应该具有何种素质和能力,成为了当前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关注的重点和焦点。  相似文献   

8.
影响力与影响力经济是新闻传媒的本质属性。媒介权力使影响力成为新闻传媒的客观职能,影响力不仅是传媒在特有传播过程中所打下的"传媒资讯渠道烙印",也与传媒公信力和权威性互为条件;新闻传播本身也是一种经济行为,媒介所具有的传播力使广告的传媒"寻租"成为必然,它和媒介组织的公共服务性质一起促使出售影响力成为媒介经营的固有法则,"利益——控制"的二元格局是影响力经济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是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形成的关键要素。通过研究美国媒介与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发展进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媒介经济、媒介形态以及媒介与政治的相互关系等角度分析大众传媒对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近代报刊诞生以来,媒介批评领域存在的科学与封建迷信、伪科学斗争的表现形态,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对中国现代媒介批评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梳理分析。分析认为,在纷然杂陈、众声喧哗的中国现代媒介批评场域中,源自科学性视角的媒介批评曾经对新闻传播中张扬伪科学、宣传封建迷信等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的行为,发出铿锵有力的批判声音;这种批判声音是中国现代新闻传播事业健康发展的一种积极的建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媒介指的是各种信息的传输手段。在跨文化的传播活动中 ,译者就起着不同文化信息传输的媒介作用。作为传播媒介 ,译者是如何发挥这一功能的 ?译者作为媒介 ,与其他媒介有什么区别 ?他的特点是什么 ?本文将以跨文化传播学为视角 ,讨论分析译者作为传播媒介的种种特征。笔者认为 ,作为跨文化传播的媒介 ,译者一方面负有社会责任 ,并在传播策略上有一定的自主性 ;另一方面 ,他的跨文化传播活动要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中国乡村社会传播结构的历史演变,发现乡村传播结构与社会结构始终存在互嵌与协同演替的规律。乡村传播结构脱胎于社会结构,从属于社会结构,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结构的变迁与发展。比照阿尔弗雷德·舒茨将“社会世界”四分为“前人世界”“周遭世界”“共同世界”和“后人世界”的社会类型理论,可以把中国乡村传播结构变迁分为与之对应的四个不同阶段,其中乡村传播结构系统中的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新媒体传播等,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结构变迁所产生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前人世界”的中国乡村社区以人际传播和家庭内部的初级群体传播为主,组织传播多为一种摆设,大众传播已经萌生,国际传播雏形初显,但后几种传播模式对乡村社会发展几乎没有多大影响;“周遭世界”虽然仍以人际传播为主,但乡村组织传播的力量逐渐增强,大众传播的影响逐渐兴起;“共同世界”大众传播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各种传播模式共生共存;“后人世界”新媒体传播迅速崛起,大众传播式微,组织传播弱化,各种传播模式趋向融合,但整个乡村传播生态系统变化的不确定性变大,对乡村社会结构影响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大。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个人化趋势与媒介管理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交流传播方式,新媒体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使用。媒体个人化具有内容个人化、传播共享化、管理自律化等特征。新媒体的个人化趋势是社会多样性、个性化需求在媒介领域中的反应,是现代媒介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结果,是信息海量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表现,是传播媒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媒体个人化趋势给媒介管理和控制提出了新的课题,应该正视并顺应这种趋势,制定和谐发展的管理目标,建立分布式分类管理模式和以技术管理与法规管理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协同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传播习俗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习惯性、风尚性特征的传播现象。在整个社会传播活动中,传播习俗具有基因性的意义。为了探讨中华传播习俗对新世纪大众传播的影响,采用学科的、定性的研究方法,认为对于大众传播活动而言,合理地利用传播习俗,是使得传播活动获得更好传播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正因为如此,新世纪之初的大众传播表现出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中华传播习俗以强化传播效果,并且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实绩,当然在此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常新 《南都学坛》2014,(2):21-26
明代中后期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消费能力的提高为图书的刊刻和流布提供了相应的物质基础和市场空间,士人的著述通过刊刻、传抄、互借、赠送、散发、交换等方式被广泛流传,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促使了明清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关中地区和江南地区相较,图书的刊刻和流布不具有典型性,但从纵向来看,明清关中图书刊刻的种类和数量较前代有很大的发展,士人的著述也经过各种途径得以刊刻和流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关中本土文化和外界的交流和互动。  相似文献   

16.
“媒介帝国主义”与传播霸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传播技术推动了经济与信息的全球化进程,同时也导致了传播霸权与媒介垄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因其开发和控制了现代通讯与传播技术,形成了新的"媒介帝国主义",使第三世界国家传播体系的建立受到影响和支配,国家文化主权也遭到严重威胁.科技全球化下的媒介已成为强国用以雏护意识形态、传递统治阶级意志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7.
伊尼斯的传播理论提出了媒介影响文明的两重范畴:时间-空间偏向和口头-书面偏向。他认为,建立在传播基础上的比较政治视野比那些仅仅考虑生产或宗教关系的研究更能帮助我们理解一个社会的兴衰。历史被占支配地位的媒介划分成不同的发展时期,这些媒介把信息记载和转化为一定的知识体系,而一定的知识体系又与既定政治社会的权力结构相匹配。媒介和社会的互动造成了传播的偏向,传播的偏向强烈地影响了该社会的文化定向。透过传播的偏向,我们不仅可以辨识文明的特性,还可以预断文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大学校园内存在着报纸、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作为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体之一,高校校报要成为大学校园的强势主流媒体,要在多种媒体的夹缝中求发展,就必须关注传播效果,实现有效传播。随着传播学的发展,传者、受众和媒介三者的互动关系已成为传播效果问题的核心,要实现校报有效传播的内涵,校报编辑与读者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报纸作为纽带和桥梁,也要促进双方的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9.
试论传播媒介的更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媒介可分为传播符号和传播平台两个层面。媒介的更叠既有传播符号的发展变化引起的,也有因为传播平台的更新换代产生的。媒介传播符号的发展变化具有明显的承继性、稳定性。媒介平台的发展是跳跃的、不稳定的。媒介符号形态的发展是遵循拟真具象符号——抽象符号——记真具象符号轨迹的。媒介的发展有记真化、环境化趋势。将来可能有些媒介会由物理的转化为物理——生理式的,它侵入到我们的有机体中,产生亦真亦幻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伊尼斯的传播研究与其政治经济学研究一脉相承,特别是受到凡勃伦及其创立的制度经济学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方法论的启发;加深对技术重要性的认识;提供了一些重要概念和命题。伊尼斯恰恰是在这些方面为媒介环境学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