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国权衡度量略说刘玉堂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度量衡日臻完备的历史进程中,楚国的度量衡处于领先地位。由于在已出土的楚国度量衡器具中,权衡器具的发现远远超过了度器和量器,故本文的介绍以权衡器具为主。一、权衡器与衡制权衡器又统称衡器。其实,这只是人们相沿成习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预测:今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超过12亿。有些人感到不解:实行计划生育已经20多年,为什么人口还在增长?这种增长有没有到顶的时候? 江苏省人口学会会长、人口学家杜闻贞教授解释说,控制人口增长,有点像“刹车”,虽然“刹”了,总要再往前冲一段路,有惯性。我国这几年面临的生育高峰,是20多年以前的生育高峰引发的。  相似文献   

3.
“先秦”一词,包括广狭二义.广义的“先秦”,一般指的秦朝统一六国以前的历史时期.主要包括夏、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几个阶段.狭义的“先秦”,指秦代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心理学史源远流长,从有文字和地下文物的记载,也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远在春秋战国之前已有文献可考了.所以我们研究先秦中国心理学思想不应限制于春秋、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4.
“百越”最初是我国东南地区在历史上的民族的概称。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无所谓“百越”,直到战国秦汉之际,随着中原统治阶级的伸入,才出现“百越”这一概念。所以《汉书·地理志》载:“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颜师古注:“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不尽少康之后也”。  相似文献   

5.
商代使用货币说辨析陈旭货币在我国出现和使用的历史,最早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不仅有文献记载,而且考古上也已发现大量春秋战国时期的金属铸币。春秋以前是否已经有货币,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研究古钱币及商代经济的学者中,都有人认为商代已有货币,且都引有文献和...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测定重量的器械,主要有天平(有人把它叫作“衡平”)和杆秤两种。杆秤是由天平发展而来,开始出现的时间比天平要晚。杆秤比起天平来,虽然都同样是根据杠杆原理设计的机械性质的东西,但在结构和使用方面却要简单轻便得多,它的出现,是权衡器械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进步。这种进步,是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对某些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应用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关系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变化,是整个度量衡史研究中一个必须弄清的问题。本文以此为中心,联系与之紧密相关的秦权的使用方法这一有争论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公共关系有“姓”的区分振华近年来,我国舆论界关于“姓资”或“姓社”的议论少了,这对于以前老被这个问题束缚着人们思想的状况来说,无疑是个进步。事物并非样样不是“姓资”就是“姓社”,但也不是一切都无“姓”的区分。公共关系有没有“姓”的区分?在现有的论著中...  相似文献   

8.
发展经济学中有几个问题尚有争论;是否存在着“1945年以前的发展经济学”?凯恩斯理论在第一阶段的发展经济学中占什么地位?如何理解“新古典主义的复兴”?发展经济学是否已陷于贫困、停滞甚至走上衰亡? 我将在本文中对这几个问题逐一阐述我的看法。一、是否存在着“1945年以前的发展经济学”? 随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发展中国家的逐个出现,西方经济学体系中兴起了一门崭新的学科,它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号称发展经济学。  相似文献   

9.
刘大年同志在《关于历史研究的指导思想问题——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一文中,说到近年我国“历史刊物中翻案性的文章相当流行。拿中国近代史来说,几乎所有重要问题都存在分歧,都在讨论和争论。这里面有思想活跃,认识前进,克服过去那种简单、教条的一面,无可否认,也有认识反复,否定以前的研究中比较正确的、合乎马克思主义观点的一面”。怎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来区别和分析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翻案”?我想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视频游戏对人们有害,那它有可能确实是有益的。“它(视频游戏)对我国年轻人造成恶劣影响。”这是政客在声讨视频游戏?事实上,是50年前一位牧师在谴责摇滚乐。但就在不久以前,针对视频游戏,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也轻易地表示了同样的观感,她谴责视频游戏“是传媒麻木的一种无声痼疾”,“窃取了我们孩子的天真”。  相似文献   

11.
问:您在重版的《世俗哲学家》中提出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该书的最后一章题为“世俗哲学的终结?”您是怎么认为的? 答:我是想告诉读者,这一版比以前各版有一个更为特别的结束。我在新版的序言中就是这么说的,但并没有说得太多,意在不让读者先去挑着看。这就像读者在看一部侦探小说,直到小说将近结束的紧要关头,才知道谁策划了谋杀。当我们看到最后一章时,才知道它题为“世俗哲学的终结?”我以为  相似文献   

12.
同其他的许多政治、哲学、社会思想开始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一样 ,我国的爱国主义思想也初步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孔子首先提到“父母之邦”的概念 ,并用自己的行为创造了“去国爱国”的模式 ,屈原则用自己的骚辞和行为创造了“居国爱国”的模式。这两种模式一直承袭下来。在近现代史上 ,孙中山和毛泽东可以分别看作是这两种模式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模糊语”?笔者尚未从有关论著中见其科学定义。但它绝不是表达不清陈述不明的言语,而是介于“属于”和“不属于”、“是”和“不是”之间不精确不能界定的言语。“上午以前有雨”中的概念大都没有精确的界定,其语义表达是模糊的。至于“大概、也许、基本上、差不多、一  相似文献   

14.
刘志平  李珊 《南都学坛》2007,27(1):36-38
礼与法在先秦时期的发展脉络是:礼与法在春秋以前的夏、商、西周三代处于混一状态,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分离。在春秋以前的夏、商、西周三代,以“周礼”为典型代表的三代之礼是一个严密完备的社会控制体系和政治文化系统,整合了礼与法,处于整体化、系统化的礼法混一状态;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和法家在“礼崩乐坏”的社会形势下,对传统的西周“礼治”体系进行了不同方向的扬弃,形成了“法家之法”和“儒家之礼”的分离对立。于是,无所不包的西周“礼治”体系就分解为“法家之法”与“儒家之礼”,礼与法在制度实体和思想理论上都成为两条线索独立并行。  相似文献   

15.
夏代军事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夏代考古学文化的认同问题,由于还没有发现夏代的文字,对究竟哪种考古学文化是夏文化,学界有不少分歧,故还无法坐实。于是有的研究者,对夏代是否存在也产生了怀疑。这犹如没有发现商代甲骨文以前曾有人怀疑商代的存在一样,是没有根据的。在我国古代的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夏代的记载,司马迁就是“取之谱牒、旧闻”而写成《夏本纪》和《三代世表》的。司马迁在《史记》中  相似文献   

16.
试论“气”概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这一概念是古代文论中经常使用的术语之一。它是从古老的哲学概念中借用,演化而来的,到曹丕以后,才正式成为美学术语,被凝定成为文论概念。一,魏晋以前对“气”的解释“气”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管子,荀子,发展到王充,董仲舒。他们都对“气”进行了不同的解释。但总的又可分两大类:其一是把“气”解释为精神现象;其二是把“气”看成是构成一切物质基础的物质元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在我国媒体及影视文学作品中 ,频繁出现“……有没有V ?”、“……有V”等句式。这些句式都是汉语传统语法中不存在的。本文以大量详实的例句及资料探讨了这几种句式产生的原因及发展的过程。指出这几种句式的出现是英语语法中完成体助动词“have”与闽粤方言语法中“有”的独特语法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 ,同时也体现了各种语言语法的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学术界、高教界、编辑出版界,很多人正被“核心期刊”牵着鼻子走。只要你是上述各界的一分子,你就得考虑、思想:我今年或近几年有没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如果有,有没有达到晋升职称的规定指标?我编辑出版的刊物有没有进入“核心期刊”的行列?如果没有,下一步我该怎么办?总之,“核心期刊”的幽灵在游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就有必要对“核心期刊”现象加以研究,对“核心期刊”的功能给以恰当评估。钱荣贵的《“核心期刊”与期刊评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以其对“核心期刊”的辨正和对“核心期刊”异化的揭示,…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各族的“天梯”神话里,说到古人可以凭借“天梯”自由上下天地之间。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天梯没有了,人们就上不了天了,这就是“绝地天通”神话。为什么会有“天地相通”的说法?为什么又会有“绝地天通”的说法?从“绝地天通”神话里我们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 一、为什么会有“天地相通”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程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士”与“士大夫”“知识分子”一词,虽是近代社会的产物,但知识阶层的存在却源远流长.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这个知识阶层一般被称为“士”.顾颉刚先生在《武士与文士之蜕化》一文中认为,“士”最初是武士,其身分相当于低级的贵族,它有统驭平民百姓的权利,也有保卫国家社稷的义务.商、周时代文献中提到的“士”或“庶士”,大体是指知书达理的贵族或执掌各种事务的中下层官吏.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动,“士”逐渐转化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