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产业化系统分析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给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地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第二次飞跃”,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所谓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就是扩大农户经营的外部规模效益,把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被人为割裂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紧密联结,通过扩大农产品生产的外延,延长农业产业链,实行一体化经营,变外部经济为内部经济,扩大生产和销售的批量规模,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产生新的经济增量,提高农户经营的附加值,通过产业一体化组织和服务系…  相似文献   

2.
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建立农户和“龙头”企业的经营结合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存续区间、竞争范围和替代界限以及比较效率的变化趋势,发现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的先决条件是:单个农户的边际生产率小于农业产业化边际生产率时农户就会无选择地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但是,农户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受农户经济行为的双重性、农户在生产经营目标选择上的兼业性、农户在生产投资上的多样性、农户采用生产技术的现实性和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的不可分性等影响,农户在进入农业产业化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此,在农村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时,要正确认识农户行为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要采用适应农户行为的多种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建立规范农业产业化参与主体的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党的各项农村经济政策的逐步贯彻落实,农村家庭企业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农户家庭经营已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经营形式的作用,有必要认真研究农村家庭企业的经营决策问题。一农村家庭企业的经营决策,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农户根据承包的生产事业和自己拥  相似文献   

4.
笔者以实际调查为基础,试图从农村金融的角度阐释西部农户的主要经济状况和地区金融对农业和农户的支持情况及其原因问题。以陕西长安县农户经济状况为例,说明其主要收入来源在于打工和农业生产,并进一步探讨农村金融组织在对农业发展中已经起到和应该起到的作用。通过运用供给一需求的基本工具,从农村信贷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入手分析当下农村信贷状况的形成原因以及解决方法,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云南藏区农户经济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云南藏区农户生产及技术选择行为的实证分析与描述,认为农户已在外部条件所允许的范围内作了最佳选择;少而全的生产安排是与特定的生产技术相联系的;因此,要突破少而全的生产安排,实现由自给农业向商品农业的转换,就必须首先改变限制农户选择的技术体系。但是,已有的生产、供销及技术服务彼此分离的农户十服务部门的农村经济组织结构,并不能有效地促进技术进步和自给农业向商品农业的转换。一种可行的办法是将服务部门合并,并划拨给生产基地,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技术开发为先导,资源优势为依托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载体──农业开发公司,形成以技术开发来拓展对农户的技术及购销服务,以服务扩展及公司收益的增长来进一步强化技术开发的公司十农户的农村经济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这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产生深刻影响,生产经营过程中技术水平、信息获取、安全标准的提高使得经营规模小、资金匮乏、竞争能力弱的小农户受到严峻挑战。农业市场化改革前,农户被限定于农业生产环节,中国农村经济实施市场化改革后,作为微观生产主体的农户重新被纳入到市场交换体系中。基于对山东、山西、宁夏三省(自治区)981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通过对农户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农产品种养规模的调整、新品种的更换、生产技术的获取等情况的考察可以发现,处于不同产销组织模式下的农户在生产决策、获取服务、参与订单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种产销组织对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最早是从农村找到突破口的。在包产到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又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局面。从表面上看,这种分散经营的农户经济有着与历史上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某些相似的特征,但农业生产责任制后所形成的农村经济中村合作经济和农户经济并行发展、共同经营的独特的双层经营体制,改变了传统小农经济中由农户孤立经营农业的格局。农户作为一个基础的经营层次,实际上仍处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之内。双层经营体制集合作经济的优越性和家庭经济的积极性于一身,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找到了这种家庭经营合作经济有效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合作经济发展道路,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相似文献   

8.
徐薇 《天府新论》1998,(1):43-47
本文拟从微观角度探讨农业产业化与其主体参与者之———农户生产行为的关系,以期针对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提出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措施。农业产业化的核心3农业一体化,即通过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运作,才分散的、千家万户的小4生产组织起来,与广阔6国内外大市场相联结,o各方参与主体共同占有#场、分享利益、增加经济以人。然而,要把数量众多旮小规模生产的农户组织去来,为农业产业化发展8供稳定和强有力的基础位障,就必须立足农村和万户的生产实际,掌握和完析农户生产行为特.久,3有成效地帮助农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  相似文献   

9.
论农民利益的实现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国的农业注入了空前的活力,它冲破了农村旧经营体制的束缚,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并基本解决了中国亿万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又凸现出来:一是全国二亿多农户因分散生产,超小规模经营,经济支撑力十分脆弱,无力抵御农业的自然灾害和日见增大的市场风险;二是农业专业化程度低,市场渗透力弱、竞争力差,难以适应当前多变的、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三是农户分散的自我封闭式的小生产,组织化程度差,…  相似文献   

10.
农户兼业行为研究——以南京市为例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78年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使农户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运行的行为主体,农户既是农业生产活动基本生产资料的主要掌握者,又是农副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在我国农户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现阶段,农户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扩大,使得农户经营行为具有了明显的双重性:一方面,追求效用最大,尽量满足家庭生存所需;另一方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尽量多赚钱,发家致富。农户经营行为的这种特性从农户的兼业行为中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本文拟就南京市第一次农业普查资料对农户的兼业行为作一简要分析。一…  相似文献   

11.
一、农业非商品经济下的运行 我国农村改革前期,农业的高速增长来源于放开农户和放开价格,使过去多年积蓄起来而没有释放出来的生产潜力得到释放,带来农村经济的繁荣。但是,在这个繁荣中,农业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没有得到根本变革,整个农村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变了形的自然经济。它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当前,增加我市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其必要性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了农民收入的来源,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非农业生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体,这样可以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减轻人地矛盾和靠天吃饭的窘境。在当前农业生产条件下,如果农户不从事农业规模经营,农业所获得的收入效益较低。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一部分后,可以使种地能手实现规模经营,进而产生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13.
收入分配、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内在关联,而云南南部山区农村场域的特殊性显示了深入探讨借助农业生产结构优化促进农民增收,进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必要性.根据“倒U型”理论,将云南南部山区调查样本村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不同发展阶段下收入分配特征与农业生产结构具有静态上的契合性和动态上的规律性.因此,需要采取相关措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户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粮食生产"十三连丰",农民收入"十三连增"。但是,随着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的深刻变化,必须对农产品进口剧增是否有依据、粮食生产区域空间结构发生巨变是否合情合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否能够解决广大农户出路、农村消费步入"全要素购买时代"是否带来隐忧、法律上怎样明确规定和调整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系列重大问题、实践上怎样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等诸多关键性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免对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作出误判。  相似文献   

15.
<正> 联户经营体是随着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多种经营的发展而出现的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松散的经济联合。研究它在我省的分布及形式,认清其发展趋势,对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稳定、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具有重要意义。据去年11月份粗略统计,全省联户经营体分布  相似文献   

16.
订单农业能够增加农户的收入,农户有参与订单农业的动机,并且龙头企业提供的信贷支持能够满足农户进行订单农业生产的资本需要。龙头企业在签约农户的选择中存在歧视弱势农户的现象,农户的富裕程度对参与订单农业并没有显著影响。此外,龙头企业偏向于与生产规模较大的农户签约,而且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及农村地区的交通运输便利性也是影响龙头企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户的投入行为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是当前中国农村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经营决策单位,在农业生产中处于主导地位,其投入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的前途与命运,正确分析与评价农户的投入行为有助于及时地把握农业发展的动向,有助于引导农户合理地增加农业投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一、农户投入行为特征分析1.投入多元化。这既表现为农户对农业的多种经营、多种种植的行为方面,又表现为农户普遍的兼业行为方面,也表现为富裕了的、走上稳定的工商经营道路的农户仍不放弃对农业投入的行为方面。农户多元化投入的行为动机是实现家庭收入的稳定与收入增长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8.
如何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缩小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差距,让终日劳作而又处境艰辛的农民摆脱贫困,安居乐业,是各国政府始终不敢忽视而同时又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战后日本的农民通过兼业化的生产方式成功地发展了农业经济.根本改变了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成为人多地少国家解决农村问题的一个比较成功的典范.在经历了特需景气(1951——1953年),神武景气(1954——1957年),岩户景气(1958——1961年)这三个工业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之后,面对相对落后的农业,雄心勃勃,试图挟工业高速增长的余威再演一幕惊世之作的日本政治家们,又开始踌躇满志地策划一个以美国式的大规模的农业经营生产方式为蓝本的农业改革:通过竞争、兼并,使单独分散经营的小农户难以继续维持正常生产而脱离农业,具有现代化特色的、高效率、专业化的大农户则乘虚而入、取而代之,并逐渐成为日本农业生产的支柱,从而结束延续千百年历史的分  相似文献   

19.
<正> 农村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在农村经济活动中形成的国家、集体、农户及其它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这种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在农村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活动中,既体现了国家代表全民的经济利益,又体现了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也反映了农户作为基本的农村生产单位自身的经济利益。我国农村经济法律关系的逐渐形成。只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欲就此问题,做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众多农户的集合,是由分散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的新的经济主体.新型农村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使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的物质交流增多,农业生产经营的外延扩张,使其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日趋旺盛.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农村重要的经济主体和信贷需求主体,传统的信贷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拓宽农村担保品范围、创新各类担保方式就成为推动农村金融创新、解决农村合作组织融资难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