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乾元二年(759)秋,李白流放遇赦东归寻阳途中,不畏永王璘"叛逆"案的极大政治压力,在岳阳作《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仗义为永王璘鸣冤,为永王璘"谋主"、永王璘案难友李台卿鸣冤。不久,又自岳阳专程南下零陵看望李台卿。足见李白为人主持正义、冒险犯难之风骨,忠于友谊、生死不渝之风义。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用笔之隐秀,如丰城剑气;风格之温柔,如春风化雨;具有独特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2.
唐玄宗天宝末年至肃宗至德、乾元之间,唐王朝经历了天翻地复的大变动,诗人杜甫也几度播迁,尤以乾元二年十二月自陇右赴成都为诗人一生中的一太转折点。《发同谷县》诗原注:“乾元二年十二月十一日,自陇右赴成都纪行。”这一组诗以《发同谷县》始,以《成都府》终,共十二首,在诗人一千四百多首诗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论其体裁,为五古之佳作、大篇,论内容为旅途、山水诗之戛戛独造者。在很大程度上足以显示诗人在此一  相似文献   

3.
岳阳,古称巴丘,亦名巴陵。上古属三苗国地,春秋属罗子国地。巴丘得名,与麇子国及东夷族人有历史渊源关系。晋太康元年(280),晋平吴,始置巴陵县,改巴丘为巴陵,以巴陵名之;南朝梁中大通三年(531)首置岳阳郡,辖岳阳等6县,以岳阳得名。自此后州、郡、路、府、县、市,皆以巴陵、岳阳名之。  相似文献   

4.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是历来广为传诵的描写长江三峡的名作。但对这首诗和与它同时作的《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以下简称《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1]的写作时间问题,颇有分歧。《早发白帝城》一诗,一般选本注解及有的研究者都认为是乾元二年(759)春,作者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遇赦,将还江陵时  相似文献   

5.
李白古风一卷,凡五十九首。这一组诗是后人辑录的,李白原来可能有“古风”这个名目,后人把同类型的作品加了进去,成为现在看到的规模。其实这类作品不只五十九首,王琦本《李太白文集》卷二十四之《效古》二首,《拟古》十二首、《感兴》八首、《寓言》三首、《感遇》四首,都和古风同类。《感兴》八首其四、其六、其七,分别是古风五十九首中其四十七、其二十七、其三十六之别稿;而五十九首其九,《河岳英灵集》题作《詠怀》;五十九首其八与其十六,缪本《李太白集》均题作《感寓》。这些诗属于同一类型是明显的。这类诗现存实有八十多首。葛立方《韵语阳秋》称“李太白古风两卷近七十篇”,可见宋时有的李诗本子,古风也不只五十九首。  相似文献   

6.
李从军先生提出了李白卒于广德二年(764)的新说。兹补证如下: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中“闻命之后,君亦逝矣”二句说明,李白是在听到广德二年代宗任命他为左拾遗的诏令之后去世的;唐代著名画家韩干与李白生活在同一时代,作画重视“逼真”、“形似”。他所作的《李白封官图》是广德二年李白受命为左拾遗时的“新闻画”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通过对李白去世前几年经历和创作的讨论,考订一下李白的卒年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俱执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的“(李白)年六十有二不偶”的说法,断李白卒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享年六十二岁。此说殆成定论。但未始无人怀疑。近年即有李从军同志提出李白卒于代宗广德二年(764),享年六十四岁的新说(《李白卒年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年第3期)。我认为,李白卒年应在广德元年(763),其享年为六十三岁。刍荛之论,不敢自是,特提出向专家们请教。  相似文献   

8.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人们历来对李白的这首传颂千古的七绝推崇备至,然对其成诗时间尚存分歧,对诗句的理解也似未尽曲致,有必要进一步讨论。一、创作时间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说:“这诗有人说是开元十三年(725)李白初出夔门时所作,也有人说是乾元二年遇赦离白帝城东下时所作,都没有说准确。他们都忽略了第二句的一个‘还’字和第四句‘已过’两个字,那明明是遇赦东下,过了三峡回到了  相似文献   

9.
欧阳炯《花间集序》所标举"应制《清平乐》词四首",是李白词作中最可靠的一组作品,其一二两首一直流传至今。李白《菩萨蛮》《忆秦娥》二首,北宋时即已流传,南宋时《景宋咸淳本李太白文集》和黄升《词选》、何士信《草堂诗余》等皆收录。现有的质疑不足以否定其非李白所作,宜尊重宋人的意见。欧阳炯《花间集序》推举"李太白应制《清平乐》词四首",实际上确立了他在词史上的初祖地位。黄升《词选》另推李白《忆秦娥》《菩萨蛮》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这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后世词家,多祖黄升之论。风格上,李白词兼开豪放和婉约二派;创作机制上,又兼有宫廷应制和自我抒情两种。  相似文献   

10.
英国企鹅古典丛书有一本《李白与杜甫》,译注者为著名翻译家Arthur Cooper;仅收李、杜诗各二十六首,注及序言的篇幅反而大些。在国外,古诗英译并非畅销书,但从1973年初版起到1985年已有五版之多,这与此书颇  相似文献   

11.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年,杜甫举家“往同谷、寓同谷不盈月。十二月,入蜀,至成都。”自秦州至成都路上,杜甫有感于山川形胜,写下了三十一首山水行旅诗。除《寓同谷县七歌》属七言歌行体外,其他二十四首均为五言古诗。这组山水行旅诗可以称为入蜀诗。入蜀诗的出现,使我国古典山水诗的发展发生了一个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李白由东鲁入京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之研究李白者,曾认为李白天宝初应诏由南陵入京,我们对此有些怀疑。 一、天宝初李白并未寄家南陵 在李白的生平中,大家曾认为他在天宝元年入京前,曾南游会稽,寄家南陵。但查李白同时代人及唐人的记载,如李阳冰《草堂集序》、魏颢《李翰林集序》、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范传正《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及杜甫、高适、任华等人诗文,都不曾说李白在天宝初入京前曾到过南陵、会稽。只是到了李白死后将近二百年的后晋刘昫的《旧唐书、李白传》中才说:“天宝初,(李白)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又因《李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朱金城先生《白居易集笺校》中四首诗歌的系年做出疏正。《看浑家牡丹花戏赠李二十》由永贞元年疏正为元和元年五月;《洛下雪中频与刘李二宾客宴集因寄汴州李尚书》《看梦得题答李侍郎诗诗中有文星之句因戏和之》两首,由开成三年疏正为开成二年冬;《予与山南王仆射淮南李仆射事历五朝逾三纪海内年辈今唯三人荣路虽殊交情不替聊题长句寄举之公垂二相公》由会昌六年疏正为会昌五年初。  相似文献   

14.
(1)《李白二送孟浩然》话说李白在黄鹤楼为老朋友孟浩然送别,心里十分舍不得,于是写了《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时光如流水,转眼间已到了20世纪。李白又有好几个月没有见到孟浩然了,为了消  相似文献   

15.
吾谨是明中期浙江著名文人,与何景明、郑善夫等友善,曾因诗学观不同与李梦阳书信论难,然其生平有多事不明。据郑善夫《少谷集》中《赠吾谨五首》,《祭吾惟可文》等诗文,结合二人吴中相会的时间,确定其生于成化十九年(1483),卒于正德十四年(1519)二月,终年37岁。经过对吾谨《与李空同论文书》与李梦阳《答吾谨书》的论述内容比对,李梦阳《空同集》中《与吴谨书》应为《与吾谨书》。根据吾谨《与李空同论文书》中"童子归,能道执事峻行清德,听之毛骨飒然增凉"等判断:李、吾之争发生在正德八年(1513)八月至正德九年(1514)二月间。  相似文献   

16.
李白与随州     
李白在随州留下的诗文,至今还没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在这篇文章里,我试图讨论一下李白与随州的关系。 一、李白与胡紫阳 在《李白集》三十卷中,留下了李白与随州有关的诗四首,序二篇、碑铭一篇。每篇都有与胡紫阳有关的记载。李白在随州的交游关系,都是以胡紫阳为纽带而联系的。要搞清李白与随州的关系,只有了解了李白与胡紫阳的交往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界对王维《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与《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二诗中"严少尹"的身份有严挺之和严武二说,二诗系年亦有开元二十一年与乾元元年之说;对《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诗中"严尹弟"则一致认为是严武,诗作于上元元年。经笔者考订,认为"严少尹"与"严尹弟"俱为严武,三诗俱为王维与严武交游工作,前二诗作于乾元元年,后一诗作于上元二年。  相似文献   

18.
1、康怀远先生据《旧唐书·地理志》:“乾元二年三月后(江陵府)为荆州大都督府”的记载,以为诗中既出现“江陵”一名,断定诗就不可能写在乾元二年,这种说法是欠考虑的。《琐议》对此持异议,理由很充足。2、《琐议》认为这是一首热情奔放的诗,切合流放后忽然遇赦后所作的情况。这是合情合理的推断,我亦有同感。3、《琐议》谓此诗该是涛人接到赦书之时,顷间激情进发的形象的写照,而不可能是这以后写出的,理由是感情爆发点应在突受巨大触动的那一刻,不可能经过一段无  相似文献   

19.
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二词,其真伪和作意问题多年悬而未决,颇有争议.安旗教授在《李白词二首之我见》一文中,联系李白的生平经历、思想性格以及创作规律,对二词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认为这两首词是李白在安史之乱时期长安陷落以后所作.《菩萨蛮》是登高望远,怀念长安;《忆秦娥》是闻萧起兴,心悲故国,都抒发着伟大诗人的忧国情怀,反映着唐王朝的悲局,包含着巨大的历史内容。  相似文献   

20.
李白与南阳渊源颇深,今人收集李白在南阳留诗共13首。据考察,李白入翰林前,曾五次光临南阳。一为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入长安,取道南阳,时为初夏;二为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南返安陆,途经南阳,时在秋;三为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由安陆来游,时在春;四为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李白由安陆移家东鲁,路过南阳;李白五次访问南阳是在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秋,应方城县仙翁观道士元丹丘邀请到方城寺。留下《南都行》、《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送友人》和《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等诗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