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闵军 《船山学刊》2010,(4):69-71
朱子循序渐进读书法以"循序"和"渐进"为特点。"循序"遵循"群书先后缓急之序"和"每书诵读考索之序"。"渐进"则包含了不贪多、不求快、贵专贵精等思想。朱子注重把读书与为学、读书与穷理、读书与修养、读书与日用结合起来,这种读书思想包含在循序渐进读书法中,决定了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钱穆十分欣赏朱子读书之法,指出其读书之法首要"虚心"。胡适对朱子读书法的认识,则是强调其"怀疑"精神。钱穆对学术界高唱怀疑论深为不满,认为读书生疑,仍自"虚心"熟读而来。不同的读书法,体现了不同的治学路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3.
谢赫的<古画品录>是中国最早的关于绘画美学的系统化著作,其所提出的绘画"六法"则被视为中国绘画重要的理论依据之一."六法"又被视为中国画六法,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特征所在.而"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则被谢赫视为绘画的最高审美标准,对后代的影响极大.通过对<古画品录>的解读和分析,本文将对谢赫<古画品录>中的美学思想进行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朱子视"忠恕一贯"章为<论语>第一章,"一以贯之"为圣门末后亲传密旨.他以理一分殊诠解"忠恕一贯", 并与"一以贯之"比较,阐释了儒学的本体、功夫关系,剖析了忠恕说的三层含义,批判无本的浙东功利之说、舍末的陆象山心学、禅学.朱子对"忠恕一贯"的认识历经一长期演进过程,体现为对二程说的消化.对"忠恕一贯"章的诠解在朱子经典诠释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对整个<论语>诠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早在汉代,中国儒学便已传入韩国.到李朝时期,作为<易>学一部分的易图学研究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李滉的<心统性情图>,体现了以"理"为最高范畴,继承中国的孔孟、程朱之学和朝鲜历来朱子学者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朱子读书法以切己修德为宗旨,以“熟读”为总纲,包括对文本的义、理、味的逐层把握,是文本“活化”的过程;与之相应,读者的心灵大抵经历了由整齐严肃到从容宽闲的变化,包含了一种活泼泼的审美体验。从具体的读法来说,讽咏法之于诗歌、观血脉法之于散文,都是“熟读以活”的具体运用,也有利于揭示诗文的美学特质。从文学思想史来看,朱子读书法所含的穷理功夫和体贴情怀,体现了文学思想史中少有的理性精神和生命化的文学观念。朱子后学虽然奉此读书法为圭臬,但并没有向文学领域过多拓展,其学理价值有待于今天的文学思想史研究者继续关注。  相似文献   

7.
法的实施考量法的制定绩效.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中国于2006年12月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但该法施行效果不尽如人意.民国政府也曾于1934年颁布<合作社法>,该法体例完整、结构严密、制度科学,却也未能在改良社会、改善民生的现实土壤中取得实效.本文从分析民国<合作社法>绩效不足的原因入手,结合中国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的现实困境,得出以下结论:合作社法的施行必须以正确的主体认知为前提;构建外国先进的合作社法律制度与中国传统社会"个性"相结合的合作社法律文化,是合作社法有效实施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8.
回到黑格尔——由"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的出版所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从卢卡奇的<青年黑格尔>到莱文的<不同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研究黑格尔一直是一个热门的主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对黑格尔的研究可以深化对马克思的理解,"回到黑格尔"意味着"回到马克思".20世纪早期,卢卡奇使马克思回到了<精神现象学>,20世纪中后期施密特和内田弘等人又使他回到了<资本论>,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和经济学思想受到关注的今天,国外学者又试图使他回到<法哲学原理>及其讲义笔记.那么,中国是不是也应该掀起一场"回到黑格尔"的运动呢?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发现新世界观的过程中,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和<精神现象学>是意义更为重要的著作.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性的研究,马克思发现了市民社会是全部历史真正的发源地,市民社会决定国家;通过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分析批判,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的理论,创立了劳动辩证法.  相似文献   

10.
朱子对<中庸>首章作出了创造性诠释,深刻论述了该章居于全书之"体要"的地位,指出该章依次论述了"道之本原"、"存养省察"、"圣神功化"三个儒学核心话题,揭示了<中庸>乃是集儒家本体、功夫、境界三位于一体的成德系统,此一成德系统,通天人,合内外,安人我,即内在而超越,最精微地浓缩了儒学的根本要义.  相似文献   

11.
从“新民”“亲民”看朱王之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伦理-政治的视野之下,以朱熹与王阳明针对着<大学>之"新民"与"亲民"的争执为切入点,试图对"朱王之别"这个思想史公案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作出新的解释.本文认为,朱子的"新民"有着不可避免的内在紧张:"自新"与"新他"的困境,以及刑政与"新民"的抵牾.不论是从"教"或"治"的角度看,朱子的"新民"都不可避免其矛盾的结局.而王阳明的"亲民",尽管不乏真诚与仁爱,且不失为一种简洁易行之办法,但忽视与情感相关的社会制度,也使其"亲民"显得过于理想化与幼稚.  相似文献   

12.
立足<诗>的文本资源,逐篇辨读,宏观审视与微观考析相结合,我们发现汉赋文体乃"<诗>立其本"的史实("根蒂"),得以破解"风赋比兴雅颂"六种诗体("六诗")内在联系之谜,挖掘出研究赋体渊源之矿藏资源.因揭示出赋史研究之"原始的隐藏",汉赋源于<诗>赋体始得探明.  相似文献   

13.
2000年6月9日,<南方周末>发表报道和评论,介绍"长江<读书>"评奖和获奖情况,记者在报道中说:"这次奖项,引发微词的是费孝通的<费孝通文集>,汪晖的<汪晖自选集>和钱理群的<想起七十六年前的纪念>.因为费孝通是特邀名誉主席,汪晖是学术委员会召集人,钱理群是评审委员会成员."评论中说:"有关的非议之一,是关于汪晖及其<自选集>应否得奖.汪晖先生的学术成就可以暂放一边,汪晖先生的身份(<读书>主编)就使他的获奖令人存疑."  相似文献   

14.
1958年美国<国防教育法>的出台,其导火索是1957年苏联的人造卫星上天,其深层原因则是美苏的"冷战"对抗.美国<国防教育法>内容的实质就是明确了国防和教育的关系,尤其是把高等教育的发展视作关系国家安危乃至生死存亡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美国<国防教育法>的历史作用远远超出了空间技术领域.它极大地改变了美国联邦与教育的关系,尤其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深远,具体表现在高校规模、师资、通识教育、外语教学、研究生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改变,这一时期被称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部土地荒漠化防治的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荒漠化不仅是我国西部地区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制约我国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的主要瓶颈之一.面对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吸取国外相关法律措施,提出在资源管理和决策上建立部门交叉合作的协调机制、在"禁限制度"中建立一个西部固沙植物保护名录等一些完善我国<防沙治沙法>、<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水土保持法>的法律建议,力求能对我国西部土地荒漠化防治的法律体系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法哲学>除了我们熟悉的公开出版文本之外,还有多种未公开出版的秘传文本.借助于西方学者披露的<法哲学>秘传文本的内容,我们得以重新理解黑格尔政治哲学以及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关系.财产权是现代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在<法哲学>秘传文本中,黑格尔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西方主流政治信条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提出了"一个快要饿死的人有绝对的权利侵犯另一个人的所有权"的命题.黑格尔对资产阶级财产权的激烈批判,显示了与马克思政治观点的高度一致性,也使近现代政治哲学中以财产权批判为标志的"异端"传统形成了从卢梭、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完整谱系.  相似文献   

17.
龙文玲 《江汉论坛》2007,(2):98-101
关于司马相如<上林赋>与<大人赋>的作年,学术界众说纷纭.通过对<史记>、<汉书>及司马相如赋作等文本进行考辨,认为<上林赋>作于建元六年五月到元光元年五月之间,<大人赋>作于元狩五年武帝因"病鼎湖"而沉迷神仙方术之后、相如病免家居之前.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9月24日,由朱子学会、四川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西南石油大学科研处、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重要研究基地儒学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中州学刊杂志社协办的全国"儒学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办。来自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重庆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约10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第三卷<华盖集>的<青年必读书>一文后,有如下注释:"1925年1月间,<京报副刊>刊出启事,征求'青年爱读书'和'青年必读书'各十部的书目.  相似文献   

20.
"互见法"是司马迁在创作<史记>时所创造的一种叙事方法.从艺术视角观照.司马迁在运用"互见法"的过程中,又创造性地使"互见"内容的双方或多方形成省略艺术、虚实艺术、详略艺术、互补艺术、存疑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坚持历史叙事"实录"性精神和确保历史事实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又使<史记>篇章简洁,结构艺术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