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奶奶的情书     
他问爷爷:“爷爷,奶奶给你写过情书吗?”爷爷微笑着抚着身上奶奶亲手做的衣服说:“这算不算情书?”他撇撇嘴:“不算,情书是有字的。”几年后,爷爷下葬时.他拿出那件衣服,却不小心扯开了线缝。一块绣帕掉了出来.上面绣了爷爷的名字。原来.奶奶是那么浪漫。  相似文献   

2.
我叫刘静,今年14岁,是湖南省桃江县牛田镇中学的学生。我是个没爹没妈的孩子。现在供我养我亲我的奶奶也不是我的亲奶奶,她叫文谷香,是她老人家收养了我,直到今天。奶奶告诉我,我是1987年正月初七的下半夜,被人丢在奶奶家屋后菜地里的。那天下着大雪,我被放在一个竹织的背篓里,用烂棉衣包着。奶奶发现了我,急忙把我抱进屋,烤热我的身子。奶奶说:“造孽呀,苦命的女娃子。”有人给我取名刘苦静,奶奶嫌“苦”字不好,便叫我刘静。后来,有人告诉奶奶,我这是第七次被人丢弃了。“不能再有第八次。”奶奶对劝她把我再送人的…  相似文献   

3.
“我们社区有个老奶奶,85岁了,前几天刚刚一个人去了西藏.”杭州市三墩兰里社区工作人员说起罗奶奶的时候十分激动.一头灰白的发,一件黑T恤配一条黄裤子,这是罗奶奶常作的打扮.难以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特别的老人. 75岁开始爱上旅游 罗奶奶开始爱上旅游,是从10年前开始的。2004年,75岁的罗奶奶和表姐两人坐火车去广州哥哥家,那次家人担心得要命,她却像没事人一样,在哥哥家住了没几天,就在当地跟团去了桂林。“青山绿水足行乐,吟风啸月无机关。”  相似文献   

4.
姥爷的四个孩子里,只活了妈妈一个。奶奶生了爸爸这一个孩子之后,就再也不生了。于是1935年出生的爸爸和妈妈,成了那个年代极其少有的“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5.
后母亲娘     
我们这里有个习惯 ,生母称妈 ,继母则称娘。我5岁时死了妈 ,7岁时有了娘。记得娘到我家的第一天晚上 ,客人们刚刚散尽 ,她就和奶奶发生了争执。我自然想知道在吵什么 ,就悄悄地跑到窗户下偷听 ,原来是为了我晚上的睡觉问题。只听奶奶说 :“一个月后 ,再让孩子跟你睡 ,今晚上说什么也不行。”娘却坚持 :“从今天起 ,我就是孩子的妈了 ,小孩子不跟妈睡跟谁睡?”最后 ,还是爸爸进来说服了奶奶 ,我就极不情愿地躺到了爹娘的婚床上。那一夜 ,我弓着背 ,和娘赌着气 ,后来迷迷糊糊 ,紧贴着娘温暖的胸怀 ,睡得特别香甜 ,而奶奶却一宿没有睡好。在…  相似文献   

6.
叶丹 《当代老年》2013,(4):12-13
“儿子离婚,我见不着孙子了!”这是很多老年朋友面对离婚的儿子、女儿最常抱怨的一句话。“都说隔辈亲,我现在是隔辈难。”他们说,“想看一眼亲孙子,不仅在家得求爷爷告奶奶拜托儿子把孙子接来,还得祈祷前儿媳、前亲家别阻拦。”可作为监护人的一方,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时常明里暗里拒绝对方老人看望孙子的要求,她们说:“前公婆有了新儿媳、后孙子,他们的爱已经分割,我的孩子去了会心痛。”真的如此吗?其实,一旦孩子彻底见不到“那边的人”,岂不是连一点点爱都感受不到了么?  相似文献   

7.
22名弃儿千里寻亲寻梦想●文/柳琰谁是你亲妈?那年,杨建华是个只有16岁的活泼的姑娘.可在她心灵深处却有难言的痛处。奶奶已经讲了她的身世,提醒她万一有同学说闲话,忍着点,不要介意。一个“弃儿”最容易受伤害的就是被人家骂“野孩子,狗崽子”了。一晃20年...  相似文献   

8.
苦难的童年,读书是她的奢望1937年,7岁的孔英和大人们一起挣扎在饥饿与贫困之中。她每天拾柴、捡粪、打猪草,起早贪黑地干着活。这时候,孔英最羡慕的人,莫过于村头小破庙里读书上学的那些孩子。别人能读书,孔英却不能,每当她躲在枣树底下远远地看着那群孩子读书认字时,她的心里就直想哭,她对着高天飘飞的白云说:“啥时我也能成为一名小学生?”奶奶疼爱孔英这个小孙女,可一提到读书时,奶奶就直摇头:“你大伯、二伯的几个男娃将就着能识几个字就不错了,女娃家,读书识字有啥用?”能给孔英以希望的,只有那位身材瘦高的老师了…  相似文献   

9.
一群不幸智残的“傻孩子”,自从遇到了一位好心肠的奶奶,他们的不幸便仅仅是智力残缺的不幸了。在成为几十个“傻孩子”的奶奶之前,郭凤兰已是哈尔滨市太平区知名度很高的人物。她退休后干过个体,当过居委会主任,还在街道办事处抓过一段区街工业,为私总能生意兴隆,为公也算政绩卓  相似文献   

10.
红雨 《伴侣(A版)》2015,(3):20-22
幼年时,奶奶曾问她:“云像什么?”她说:“云像奶奶的脸,笑嘻嘻的.”奶奶告诉她,如果自己有一天走了,会变成一朵云,在天上看着她.晴空万里,那是奶奶在笑;下雨了,那是奶奶躲起来找人唠嗑去了.只要想奶奶了,抬头便能看见. 在所有人眼里,先天性脑瘫的她是根草,可奶奶却坚信她是块宝.她在奶奶背上长大,只有小学文化的奶奶为了她开设了一个人的“移动课堂”,给她当老师.  相似文献   

11.
巴山 《女性天地》2014,(11):24-26
韦永丽一直在奔跑。仿佛奔跑像呼吸般,在不知不觉中发生。1991年10月,她出生在广西鹿寨县黄坭村,是韦爱权与陆美莲这对壮族夫妇的第三个孩子。韦永丽虽然上面有两个宠爱她的姐姐,还有溺爱她的爷爷奶奶,可是她似乎从小就不知道怎么去利用这样的“优势”。三四岁时,她就提着小竹篮,去田地里捡拾遗落的稻穗,太阳晒得汗水一道一道从脸上流下,却从来没见她叫过苦。奶奶常常取笑她:“这可是个天生的苦命女子。”  相似文献   

12.
2014年元旦前夕,记者在郑州采访了一批这样的高龄劳动者:“鞋垫爷爷”、“煎饼奶奶”、“环卫奶奶”,家庭经济困难是他们出来劳作的首要原因。专家认为,这凸显了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仍存在保障水平过低的短板,需采取措施加以完善,以应对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继母情真     
我5岁的时候,就学会了唱一首凄凉的民谣:“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三岁两岁,没了娘呀。跟着爹爹还好过呀,只怕爹爹,娶后娘呀……”一唱就泪流满面。两年后,继母还是来到了我家。我们这里有个习惯,生母称“妈”,继母则称“娘”。记得娘刚到我家的第一天晚上,客人们刚刚散尽,她就和奶奶发生了争执。作为孩子的我,自然十分关心,就悄悄地跑到窗户下偷听。最后终于听出了点眉目,原来她们是为了我晚上的睡觉问题!自妈妈去世后,我一直是在奶奶的怀里睡的。我和奶奶已难舍难分。只听奶奶说:“一个月后,再让孩子跟你睡,今晚上说什么…  相似文献   

14.
奶奶的秋园     
奶奶7岁丧母,12岁就学会家务,操持一家人衣食。17岁出嫁,她身材不矮,人也漂亮,出嫁时虽然没坐上花轿,她也不生气。爷爷娶她时只有一片三亩大小荒废的果园和里面的一问草庵。爷爷是后娘带来的,没分得什么家业。奶奶说:“不怕,咱有力气,以后不愁挣不来。”爷爷问:“你最中意的是啥?”奶奶答:“这片园子。”  相似文献   

15.
吉安 《老年世界》2008,(2):26-27
27岁那年,不能生育的她,终于无法忍受奶奶的白眼,一赌气便去医院将我抱回来。此前,她已收养了一个女儿,以为会像人说的,能招来一个亲生的孩子,但却依然冷清。  相似文献   

16.
在俄罗斯,孩子牙牙学语后会说的第一个单词不是“爸爸”“妈妈”,而是“爷爷”“奶奶”!——俄罗斯的年轻父母们非常注重敬老的细节,他们的敬老教育就是“从娃娃抓起”。在俄罗斯,任何一个小孩子都能记住自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生日,并且对老人们的习惯爱好等了如指掌。这均与父母平时的家教有关。  相似文献   

17.
曹阳 《老年世界》2013,(3):39-39
年近八旬的张奶奶,腿脚虽然还灵便,肠胃功能却不大好。这几年,她迷上了喝酸奶;喝粥时还会配上一些腐乳。“这样吃饭更香,并且顽固的便秘也消失了。”她说0  相似文献   

18.
木碗     
这是8年前的事了。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锁住了一个立在墙角的黑木柜。奶奶让我把锁打开,说要取一件东西,却又不给我钥匙。我正纳闷儿,奶奶才伸出干瘦的右手往下一沉,示意我将锁拉开。我握住铁锁轻轻一拽,锁开了——原来这锁簧早锈蚀坏了。不料木柜里竟空空如也。我忙拉开抽屉:一只空着,另一只放着一只木碗,仅此而已。我打算将木柜重新关上,奶奶说“:把那件东西递给我!”奶奶年已8旬,像黑木柜一样苍老了。这个散发着陈腐气味的黑木柜,还能藏什么宝贝东西吗?是的,奶奶要木碗!木碗为枣木做成,呈棕红色,尽管边底有磕磕碰碰的痕迹却未变形——这…  相似文献   

19.
外公的风筝     
彭文静 《老年人》2004,(4):37-37
奶奶退休前是当老师的,这大概就是她喜欢考我的缘故吧。听妈妈说,从我两岁起,奶奶就开始教我唱儿歌,读唐诗,学数数。后来,我长大了一点,奶奶就想考我。一次,奶奶给我出了一道题:“树上有3只鸟,有个人拿枪打死了一只,树上还有几只?”我脱口而出:“还有两只。”奶奶摇了摇头说:“  相似文献   

20.
《老人世界》2013,(11):12-14
运动场上有位古稀“篮球奶奶” 2012年3月的一个薄雾清晨,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宋华婷到篮球场边跑步时,看N-一个矮小的身影在运球上篮,起初她以为是同龄人在打球。两圈跑下来,薄雾散去,她惊讶地发现,球场上腾挪跳跃的是位瘦小、背驼得厉害的老奶奶。看上去,奶奶仅一米五左右,却身手敏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