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特色反映着城市社会现实,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历史传统、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正是城市的特色和魅力所在.世界历史名城伊斯坦布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它横跨欧亚大陆,地处欧亚交通要冲,扼守黑海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带给伊斯坦布尔独特的历史文化变迁,2 600多年的城市历史中,它先后成为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三大帝国的首都,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亚洲终点,东西方贸易的中心,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伊斯坦布尔的历史城区保留有众多的历史古迹,1985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得到了良好的保护,与城市的自然资源环境和谐共存,构成伊斯坦布尔的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2.
正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市的希维勃小镇上,有一尊造型奇特的猫石像,这只猫毛发黑亮,体型肥胖,更可爱的是它的姿势是侧躺着的,慵懒的气质让人忍不住上前一摸。不过,如果你这么做了,会有人立刻劝阻你,甚至会朝你恶言相向,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只名叫塔姆比利的黑猫石像在这里地位非常高,人们走近他时都会弯腰而绕行,行为举止中无不充满尊重。被问到原因时,当地人会告诉你关  相似文献   

3.
伊斯坦布尔,一座连接欧亚大陆的历史文化名城,古丝绸之路上的明珠,当代土耳其最大的都市和繁忙的港口,素以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而著称。2014年秋天,这座古城迎来了一项文化盛事:48件当代中国画精品跨越干山万水来到这里,向土耳其观众展现了“水墨精神”。这便是由中国美术馆和土耳其米玛尔·锡南美术大学(Mimar Sjnan Guzelar Sanatlar Universitiesi Muduru)其同主办的“水墨精神——当代中国画作品展”。  相似文献   

4.
王玉皎 《社区》2012,(34):60-60
最近去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旅游。伊斯坦布尔横跨欧亚大陆,古称君士坦丁堡,人口2000万左右,堪称国际大都市。虽然该市人口众多,市区超大,但是,我所经过的大街小巷都十分整洁。  相似文献   

5.
王建国 《社区》2012,(23):60
最近去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旅游。伊斯坦布尔横跨欧亚大陆,古称君士坦丁堡,人口2000万左右,堪称国际大都市。虽然该市人口众多,市区超大,但是,我所经过的大街小巷都十分整洁。我去之前就知道土耳其有这样的规定,食物(包括食品的包装袋、果皮果  相似文献   

6.
7月2日,以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砚农为团长的中国公关业代表团圆满完成了伊斯坦布尔出访任务。此次中国公关业代表团一行15人是应国际公共关系协会(IPRA)邀请专程前往土耳其参加6月26日至28日在伊斯坦布尔举办的第16届世界公共关系大会暨IPRA50周年庆典活动,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沟通:走向诚信的持久之路”。当地时间6月27日上午9:30,第16届世界公共关系大会在伊斯坦布尔希尔顿酒店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开幕,5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资深公共关系专家、学者和教育界人士参加了本届大会。在随后两天的大会发言和研讨…  相似文献   

7.
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比宫保存着一份地图。这份传说是海军少将比瑞雷斯所用的地图,发现于18世纪初。一份显然是复制品的地图,本来无足轻重,更何况这份地图在我们看来显然被严重歪曲了的,非洲大陆成了窄长的一小条,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作文》2013,(11):16-17
古城陷落,威尼斯人渔翁得利 1453年5月,横跨欧亚两洲、传承千年的拜占庭帝国走到了穷途末路,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被来自西亚的奥斯曼帝国攻克。对于欧洲的基督教国家来说,信奉基督教的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对他们是个巨大的打击。  相似文献   

9.
土耳其的政治学传统已有130年,从创办伊斯坦布尔高级行政学校就已开始。奥斯曼帝国的瓦解,本世纪20年代的独立战争,国民经济的发展——所有这一切都影响到土耳其高等教育的发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与作文》2014,(11):14-15
哥贝克力石阵又称哥贝克力山丘。至少有11000年以上的历史,与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文明同一时代。比地球上最早的文明——苏美尔文明.还要古老将近5000年。20世纪6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的考古学者就在茫茫戈壁中发现了该遗址.但认为它只是拜占庭时期的一个军事据点。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效:民族地区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人均GDP显著提高,民族八省区经济增长速度已赶上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非农产业比例显著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城乡人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大陆学者从六个方面研究了唯物史观在科技革命条件下的创新.一、历史主体理论:突破了历史主体的原有范围;历史主体的地位凸显;历史主体的结构改变;历史主体的创造性充分发挥.二、实践理论:提出了"知识实践"的概念;实践的方式和形式改变;实践的新领域得到开辟.三、生产力理论:提出了生产力的新定义;总结了生产力的新特点;生产力的结构改变.四、生产关系理论:新的社会阶层出现;提出了新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五、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指出了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提出了"互补"动力论.六、社会形态理论:提出新的社会形态划分标准和"技术社会形态"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长吉图区域文化获得长足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获得发展、文化的保护与抢救、文化创新式发展和文化开发初见成效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河横创新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依托资源优势,搞好互动设计;创新投入机制,引进特色项目;开发绿色食品,扩大生态影响;完善旅游体系,增强景区魅力;拓展发展思路,创新旅游项目;建全组织机构,提高管理水平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河横的经验启示我们,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要在促进农业发展理念转换上下功夫,在...  相似文献   

15.
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态美学是近年来国内美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一讨论为重新认识自然美提供了理论助力,甚至长期困扰中西美学史的“自然美的难题”也会因此得到解决。但是,生态能否成为美学问题却是极易引人质疑的,因为生态美不能代替自然美,它缺乏自然美这一范畴在现象与本质之间进退自如的特点。目前国内讨论生态美学的意义不在于创建了一门新的学科,而在于可借此深化对自然美的认识,在于为重构一种新自然美学提供了哲学基础。这种新自然美学的“新”表现在三个方面:(1)自然美的范围得到拓展:生态、景观、环境共同构成了自然美研究的整体轮廓;(2)自然美的本质被重新界定:现代生态学的有机自然观为自然美提供了自我完成的审美本质;(3)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被重新确立:单向度的“人审自然”让位给人与自然对象的互动和互赏。  相似文献   

16.
伺服俯仰平台对位置、速度控制的精度、响应时间要求很高,俯仰传动过程复杂,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难以建立。本文应用LabWindows/CVI交互式开发平台,搭建硬件控制平台,对俯仰平台的运动控制系统进行数学模型设计,并通过仿真,给出了满足要求的PID控制参数,设计了俯仰平台软硬件控制系统。实践证明:基于labWindows/CVI设计的俯仰控制系统能够满足控制系统精度和响应时间的要求,且具有操作简单、调试方便、控制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王雪 《东方论坛》2010,(4):79-82
在二十世纪散文研究的基础上,新世纪以来的散文研究专著具有各层面的创新与拓展,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生长点。本体论方面,取绎散文的本体价值要素作为研究尺度来把握散文在特定时期以及历时性的本体特征;发展论方面,在纷繁复杂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审视这一文体的演变历程,并在历史沿革中探索该文体的发展规律;创作论方面,从各个时段考察散文创作,并从社会学及文化研究等角度对影响文本的时代要素及社会动因进行深入的开掘;文体论方面,在研究思路上具有在具体文本及整体流变的审视中探索散文文体特征的研究倾向;批评论方面,既有对新时期散文研究的资料整理,也出现了具有个性特征的批评史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10年10月召开的"十三行与广州城市发展"学术研讨会主要研讨了8个问题并取得一定成果。一是探讨了十三行对广州城市风格形成的影响,并在专题研究上取得进展;二是十三行促进广州城市发展的研究更加详实;三是广州城市的主体——人物研究有所深入细化;四是从新的角度研究了十三行促进广州的经济发展;五是突显了十三行在文化传承上的作用,明确了十三行对岭南文化的贡献;六是重视十三行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七是资料及基础建设取得进展;八是体现了多学科结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户口制度改革的推进,使得原来的城乡社会分割有所淡化,但在青年群体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城乡分割,这种分割导致青年人口的社会经济分化,而且原来存在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城乡分割,被移入城市社会之中,在生活于城市的人们中建立起新的社会壁垒.这表明城乡的不平等没有随着户口制度的弱化而消除,相反,存在于老一代人中的城乡不平等传递到了青年一代身上,而且通过这种代际传递,城乡不平等固化为阶级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20.
朱贵昌 《国际论坛》2012,(4):44-48,80
近年来,中国对外援助特别是对非洲援助力度的加大以及中国援助模式的成功,引起了欧盟等西方援助国的高度关注。欧盟在批评、指责中国对非援助政策的同时,也开始正视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日益提高的现实,转而寻求加强与中国在国际发展领域尤其是非洲发展问题上的对话与合作。由于欧盟在世界发展援助事务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中国在与其开展对话与合作中仍面临巨大的调适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