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道教是日本人所独有的宗教信仰。原始神道教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逐渐积淀成日本的民族宗教。近代以来,神道教被奉为日本军国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支配下,神道教对内成为毒化和控制日本国民的思想工具,对外成为武力扩张的精神动力。近些年来,日本军国主义有死灰复燃之势,神道教又成为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历史的思想基础,这从根本上影响了日本人民对战争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2.
关于日本的传统政治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有两点:一是神道信仰以及作为其政治实践的天皇制,二是源自尚武精神的武士道以及作为其最终结果的军国主义。这两点不仅在日本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对日本国民的精神构造和意识形态的形成产生了十分深厚的影响,而且在国际关系的历史中释放出了巨大的政治能量。本文对从神道到天皇制进而到国家神道、从尚武精神到武士道进而到军国主义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概括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日本人关注生死现象与生死规律,把握生死观念与生死文化,确立生死意识与生死理论,提升生命伦理与生存质量等,以期满足现世利益和现实需求。神道是日本民族原有的宗教文化和特殊的生活习俗,神道文化是促进日本社会发展、形成日本人国民性的文化基因和思想动因。揭示神道生死观的内核与实质,有利于推进“解日本民族文化之谜”这一事业。  相似文献   

4.
以日本企业文化和神道为视角研究日本人和神道的关系,从神道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出发,研究神道教义对日本人意识形态的影响,通过分析日本企业中的祭拜文化、和文化、忠文化等独特企业文化和神道的关系,研究神道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作用。得出结论为受神道影响形成并存续至今的企业文化对日本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是符合日本企业实际发展需要的,在新的经济背景下,需要在保持神道教义和传统企业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改良措施实现企业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藤田大诚对日本明治时期"神道研究"如何兴起进行了考证,通过整理、分析日本明治时期进行"神道学"兴起以及发展脉络,他认为传统"国学史"的神道研究,是在传统性的"国学"系的学问的基础上,导入了近代以后"哲学"的学问给予了刺激的结果.藤田大诚还论证了日本明治时期的国学与近代神道学的关系,指出大正时期的"近代神道学"成立的前提,是以"国体"的学问、同时排除"神道"的宗教性作为"近代国学"发展的根据,在强调日本固有之学这点上,日本近代"国学"与"神道学"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战后天皇与神道并存的神社神道之象征天皇制,其灵魂载体神社神道的存续,为其在本质上的实存提供了绝对根本的保障,令其天皇之“神性棱威”之“象征神威”于战后仍“绵延不绝”,威力无穷,影响至今.其不仅是暮府时代象征天皇制的本质翻版,更是近代国家神道之军国主义天皇制的本质灵魂的传续与翻版.因而,战后象征天皇制仍是日本军国主义之源泉与温床,其必然导致军国主义并以此为其本质必然归属;亦为战后至今日本政治右倾及国家神道、军国主义死灰复燃、阴魂不散之最深层的精神源流与最深刻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民族宗教神道教作为日本文化的核心,仍然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日本的社会生活。而神社和祭祀仪式作为神道的载体,在当今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依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分析日本地方神社的社会文化功能,研究普通的日本民众是怎样以神社为中心来开展社会文化生活,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真实地理解邻国日本。分别从社会控制、群体整合、文化传承和精神需求四个维度对神社的社会文化功能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在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层面,日本的神社界自上而下形成了一张空间的“有形的网”。在文化认同和个人精神的层面,日本以神社为中心形成了一张精神的“无形的网”。“有形的网”和“无形的网”交互作用,确保了神道思想的文化核心地位。靖国神社是一所供奉着包括14名甲级战犯在内的为天皇战死的军人的特殊神社,日本的右翼势力企图利用其来复活国家神道的政治野心,是我们必须时刻警惕的。但我们不能因为靖国神社的特殊性而忽视其他普通神社在日本人的个人和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是在基本具备了消化吸收欧洲特别是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本土化条件之后产生的。它不会也不可能在与近代工业文明、科学思潮及科学方法论如此悬隔的宗教即神道、佛教、道教这一社会背景和文化土壤中产生。大逆事件导致了自然主义文学在日本的凋零和方向转换,并最终出现心境小说或私小说,使其成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本土化的最后归宿。  相似文献   

9.
天皇制、国家神道、武士道和日本化的儒学与日本化的佛学等,是日本政治文化传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国家主义是日本政治文化传统的核心与主要特征,天皇制是日本形成国家主义政治文化传统的决定因素和统合力量。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国家神道和靖国神社,在日本的近现代史上,曾起过相当恶劣的作用,一直影响到战后。现在,日本国内的和平民主力量,在神道和靖国神社问题上,正在同反动势力进行着顽强的斗争。本文试图对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神道和神社的一些情况、靖国神社的历史以及战后围绕靖国神社问题的斗争,做一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神道教是日本的民族宗教。它大体上分为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三大系统。神社神道是神道教的主流,经历了发展与演变的过程。它是从原始神道发展而来的,之后,又从神社神道分出皇室神道和学派神道。明治维新后,日本统治阶级人为地将皇室神道与神社神道结合一起,创立了国家神道。它是维新后逐步形成并加以改造  相似文献   

12.
神道是在日本本土原始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老宗教,在日本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伊势神道是日本中世神道摆脱对佛教依附、进行教义革新的产物和体现。伊势神道对神的理解与道家思想有密切关系,甚或其神观就是按照道家的宇宙论建立的。  相似文献   

13.
日本古神道产生于日本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地理条件。在阶级社会形成前后,以朴素南宇宙观、自然观、神灵观为内容的宗教意识发展成为具有政治观念、道德观念的神血统观和明净观。古神道的这些特点对于日本民族性的形成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解构日本文化是日本问题研究的热点;对日本文化类型的定性有“杂种文化”、“嫁接文化”、“吸取—变形”文化、家族主义、集团主义等,本文阐明“古代日本文化的‘排邪意识’”是新的视角;日本文化是关联着东西方文化,又有别于东西方文化的文化形态,本文以日本明治维新之前为时空界域,分析日本社会处理本土文化即神道教与外来文化即佛教、儒学、道教之间关系时的思维模式和思想历程,解析日本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15.
藤原惺窝是日本近代哲学家 ,他继承发展了程朱理学 ,主张神道儒相结合 ,把日本近代哲学提高到了理性观的高度 ,推动了日本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东渡日本的古代大陆移民 ,不仅对日本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也为日本神道教的成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神社是日本神道信仰的凝聚物 ,它扎根于日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生活基层。文章认为 :“神社”一词源于中国 ,大陆移民参与了神社的建造 ,并把祖神置于神社中进行祭祀 ,其信仰礼仪、建筑式样及祭祀的神灵与中国具有渊源关系 ;神道教是在不断地吸收、改造外来文化 (特别是中国文化 )的过程中 ,充实、发展而成的“杂种性”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7.
神道是日本固有的宗教,是日本宗教的核心,是日本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神道是包容力强的宗教,和佛教、儒教和道教共存和发展,是统治者的工具,又是一种现实的宗教,体现了日本人的宗教观、生死观、耻文化和集团意识。  相似文献   

18.
日本文化具有双重结构的特征,日本民族在坚持固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吸收外来文化,在不断的摩擦融合中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神道教和佛教是日本两大并存的主要宗教,本文通过探究神道教与佛教在历史变迁中的双向交融过程,从宗教的角度展现日本双重文化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试论国家神道之思想理论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国内首次较全面地概括了国家神道的理论主张,并从神道思想理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入手,系统地阐述了在历史上出现的神道思想理论形态与国家神道理论主张的渊源关系。认为以《古事记》、《日本书纪》为代表的古典文献,是国家神道思想理论的"原典",复古神道则是国家神道的"近源"或"直接根源";除此以外,反本地垂迹说,据此而形成的伊势神道和吉田神道,垂加神道,水户学派的思想,都为国家神道的形成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日本民族是个奇特的民族,他们一方面兼容并包,善于学习,另一方面又固守传统、冥顽不灵;既有谦恭有理的一面又有倨傲蛮横的时候;同时还有举世闻名的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这些复杂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民族性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统一起来的呢?神道教是日本的传统民族宗教,是日本的"本土文化".在古代的几乎全封闭的日本,神道教的产生和自我发展几乎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完全能够反映当时的日本人的世界现、价值观和社会思想.并且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对日本民族性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就神道教对日本民族性的形成究竟起了什么作用而进行探讨,提出了"神道教是日本民族性的核心"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