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八月,全国高等学校文艺理论研究会在庐山召开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学术讨论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文艺和政治的关系。这次讨论会是在党中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艺工作总口号之后举行的。到会同志一致拥护党中央提出这一新口号以取代过去的“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旧口号。同时,本着学术问题自由争鸣的精神,解放思想,各抒己见,对文艺和政治的关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意见分歧仍然是明显的,因此,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作为一个学术课题,继续研究和探讨力求得到正确的解释,取得统一的认识,这对贯彻执行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发挥文艺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五四文学革命以惊人的爆发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冲破了我国文学的传统格局,使新文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质的飞跃。鲁迅这个时期所创作的现实题材或历史题材的小说,都对我国传统文学进行了“扬弃”或革新,呈现出崭新的现代文学的开放形态。虽然就主导创作倾向而论,这些小说体现出严格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浪漫主义或现代主义对鲁迅前期小说所产生的或深或浅的影响。现在的问题不是承认不承认现代派思潮的影响,而是如何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这种影响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同时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在那风雨如磐、鹰犬四伏的岁月,他非常热情地翻译并介绍被压迫人民和民族的文学,特别是俄罗斯文学及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文学,他曾译过果戈理的《死魂灵》,法捷耶夫的《毁灭》,《爱罗先珂童话集》,及普列汉诺夫的早期著作《艺术论》等大量作品;创办《译文》杂志,翻译并印行了两本《城外小说集》。他的译作达三百万字之多。鲁迅怀着普罗米修斯“偷火给人类”的目的,通过翻译来唤醒和激发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同时,鲁迅认为中国文学如果“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已来  相似文献   

4.
<正> 文艺界在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讨论中,不少人认为,“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不科学”,是多年来文艺出现许多弊病的“根源”,现在不要再提“文艺为政治服务”了。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这一基本原则问题,我们必须持慎重态度,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研究,不能轻易地否定。我以为,“文艺为政治服务”这一科学的、正确的理论,过去适用,现在也没有过时,革命文艺仍然要坚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相似文献   

5.
一歌德有句名言:“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生活的真理。歌德以他丰富的生活阅历,说明理论工作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政治风云的变幻而带有明显的、甚至是强烈的政治倾向和要求。可是,作为社会生活特殊反映的文艺,它的生命力,却是要求真实地反映生活。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存在决定意识。人类社会活动是客观存在,而作为社会形态特殊反映的文艺,它不能因政治的变化而变化,更不能为适应某一特定时期的政治任  相似文献   

6.
几十年来,“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一直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基本原理,同时被认定为领导我国整个文艺事业的总的口号。但是三十年来文艺发展的历史经验提醒我们,对这个问题应当重新研究的。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不单单是文艺的社会职能、社会作用的问题,而是牵涉到文艺的社会本质和特点、文艺与上层建筑其他各方面的关系、文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文艺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史上,鲁迅是一座巍峨的丰碑。他对中国文学发展所作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他不但是伟大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以他的小说和杂文显示了新文学的革命实绩;同时他还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家,他那一篇篇闪灼着真知卓见的文艺批评论著,指明了我国新文学的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宝库,时至今天,还闪耀着先驱者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学史上,鲁迅是一座巍峨的丰碑。他对中国文学发展所作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他不但是伟大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以他的小说和杂文显示了新文学的革命实绩;同时他还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家,他那一篇篇闪灼着真知卓见的文艺批评论著,指明了我国新文学的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宝库,时至今天,还闪耀着先驱者灿烂的光辉。“我们要批评家”鲁迅曾经说过:“创作家大抵憎恶批评家的七嘴八舌”。①并且,他在谈到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还说过这样的意思:就是每当他写作时,“一律抹杀各种批评”。②这样看来,鲁迅是不是也同一般的创作家那样,鄙薄批评,以为它微不足道、无足  相似文献   

9.
法和政治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政治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对于法的本质这一深刻的、科学的揭示为正确认识法和政治的关系奠定了基础,资产阶级法学家极力抹杀法的阶级性,把法说成“永恒的正义”、“理性的体现”等等,不仅不能使法和政治的关系得到正确的解决,反而把这个问题搞得很混乱。因此,科学的说明法和政治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区别于资产阶级法学的重要标志,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是文艺本质问题范围内的一个根本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形成了不同的文艺观。生活是文艺的源泉,文艺是生活的反映。是坚持这一点,还是否定这一点?从哲学上基础上看,这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文艺观上的反映。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从人类文艺实践出发,又吸取了前人文艺理论中合理的内核,明确地指出: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文艺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平平稳稳。但如果总是摇摇摆摆,恐怕也不是正途。很长的时期“左”倾思想作怪,一方面实行民族虚无主义,一方面实行排外主义。但有时又矫枉过正,全盘欧化,或全面复  相似文献   

12.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是文艺科学的根本问题,因为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承认,这个问题总是客观地存在着,总会以极其尖锐的方式向作家、文艺家提出的。鲁迅一生的文学活动,从改造旧中国的目标出发,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模范地解决了这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政治诉求是与他关注现实、关注底层紧密相连的,鲁迅的选择更多地出于反抗专制、同情弱者的道德立场,是以改变人“吃”人的现实、消除主从关系为宗旨的。鲁迅决不认同权威、集团,决不认同打着某种旗号或以未来的承诺来侵害当下,鲁迅的政治是“反政治的政治”。鲁迅给我们的启示并非如何选择以确保“政治正确”,而是如何具体地关注政治而又不屈从于政治。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的艺术发展将得益于大规模的艺术教育和创作实践的新形式,即技术进步导致的大众参与。网络上的艺术竞争将通过“看不见的手”来主持优胜劣汰,取消雅俗之间的虚假对立和精神生产的贵族垄断,从而推动艺术繁荣。相应地,网络时代也呼唤一种能够以符号逻辑方法处理艺术品的形式化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根据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面临的政治经济新任务,提出了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外国资本、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方针。同时,也看到了同国际资本交往斗争的一面,阐明了不能忘记国际资本主义剥削和掠夺的本质、要坚持社会主义的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原则、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本国利益、打击经济犯罪活动、以及反对资产阶级思想腐蚀这几方面的问题。并且对如何进行交往制订了租让制的形式和一些具体政策。这些思想的实行对苏俄的强大起了积极的作用,对于我国今天深化改革开放也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曾经指出:“唯物主义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当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的挑战。哲学的任务就是要反映当前时代特定的物质和精神的客观现实,反映当前经济改革和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三权分立”作为一种理论现象和实践经验,构成了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的重要内容。它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发展序列:萌生于英国,成熟于法国,辩证加工于美国。如果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考查这一近现代史上资产阶级的政治硕果,美国无疑是最恰当的聚光点。本文拟就美国制宪时期分权理论的特点以及“三权分立”在美国实践的近况略加评介,或许对进一步研究问题有一些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刘牧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他提出了许多重要主张,作出了多方面的理论建树,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的...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作家,同时又是杰出的文艺理论家。鲁迅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不愧是“中国的高尔基”。半个多世纪以来,鲁迅研究蔚然成风。如果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红学”(《红楼梦》研究)是文学研究者的“热门”,那么,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学”(鲁迅研究,我袭用“红学”之说,称“鲁学”,也算是名正言顺吧)同样是文学研究者的“抢手货”。“红学”“鲁学”都是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上放射出来的两道金光。而“鲁学”研究队伍壮大,研究成果既多且精,超过了“红学”,这是世界文学史上所罕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于四月八日讨论了一次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之后又扩大范围,于四月二十九日再一次召开了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的学术讨论会。参加的除中文系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外,还有省社会科学研究院文学研究室、四川人民出版社、西南民族学院、成都市文化局等单位的同志,共四十余人。讨论会进行了一整天,发言踊跃,讨论热烈。同志们的意见,可以归纳为下面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