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需要与语码转换现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社会语言学对语码转换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心理需要的角度,探求语码转换现象背后的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言语交际中,语码转换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受到来自社会、语言本身以及交际双方心理的制约。本文探讨了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动机,以及言语交际中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指出语码转换在心理上能使交际双方减低"不确定性",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同时能够作为言语交际中的会话策略,实现其交际中的社会语用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语码转换是语言交际中出现的一种现象,它普遍存在于双语或多语社会中。一般来说,语码转换是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中主观选择不同语码的有意识行为,一个人在交际中所进行的语码转换是种种社会因素和主观心理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语码转换是一种社会行为、人际行为、协商行为、语境化行为和心理行为,其社会心理分析模式将语码转换现象定义为在客观语境中对话双方协调视角,协调人际关系,并且会受到个体心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的一种言语选择过程。同时,语码转换也会反作用于人际关系,并构建新的会话语境,从而影响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的一种普遍现象和有效的交际策略,它不仅仅发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也延伸到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语码转换有其产生的社会、心理动因,以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观照分析网络语篇中的英汉语码转换,可以发现英语语码起着填补词汇空缺,澄清观点,强调,委婉语等作用,而这种转换主要是基于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等方面的顺应。  相似文献   

5.
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社会语言学中的一个术语,是当前众多学者研讨的热点话题。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语码转换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语言现象,具有各种社会交际意义,究其原因,各有不同。笔者在与三岁女儿沟通相处的过程中,发现她也频繁出现语码转换的现象。文中拟从三岁小孩的语码转换现象浅谈其发生语码转换的动机。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取了三种方法来论证校园师生从事语码转换是出于某些动机:第一,从观察、访问和问卷调查这三种途径来收集语料及数据;第二,对语料及数据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常见校园语码转换动机;第三,运用所收集的语料对校园语码转换动机进行逐个分析.语料及数据调查发现了校园语码转换的分类、频率、校园人对语码转换所持态度,揭示了最常见的校园语码转换动机.最后作者对所揭示的语言动机和社会心理动机进行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结合其他语言学研究路向从社会语言学视角重新全面剖析语码转换现象,通过实例分析揭示了社会规则是语码转换的外在动力,而交际者心理则是其内在动因。此外,对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和语用功能做了较系统的梳理。前者体现交际者的社会身份,调整交际双方的权势关系,反映社会场景;后者提供便利,表达情感,缓和语气,并创造幽默氛围。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取了三种方法来论证校园师生从事语码转换是出于某些动机:第一,从观察、访问和问卷调查这三种途径来收集语料及数据;第二,对语料及数据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常见校园语码转换动机;第三,运用所收集的语料对校园语码转换动机进行逐个分析。语料及数据调查发现了校园语码转换的分类、频率、校园人对语码转换所持态度,揭示了最常见的校园语码转换动机。最后作者对所揭示的语言动机和社会心理动机进行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语码转换现象是语言交际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也是语言教师为了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所采用的语用策略之一。恰当使用课堂语码转换对语言教学有积极促进作用。文章结合二语习得理论和功能性语码转换理论作为理论依据,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包括顺应语言现实、顺应教师心理、顺应学生实际)探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的语码转换现象。  相似文献   

10.
语码转换是指说话者在对话或交谈中,从使用一种语言或方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或方言的现象。本文以心理学及心理语言学中一系列原则及假设为理论基础,基于收集到的180句语码转换实例,尝试对双语者在两种语言同时被激活的状态下最终提取其中一种语言这种现象的内在心理动机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