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提出基于Mandelblit的“认知翻译假设”的隐喻翻译的认知框架,根据真实世界和文化经验映射的两个认知模式讨论隐喻翻译。按照认知法,这两个模式为“相似映射条件”和“不同映射条件”。此框架的核心是基于如下假设:两个文化以相似方法将经验概念化越多,第一个策略即“相似映射条件”就越适用,翻译任务越易;不然,可采用第二个策略,翻译困难增大。  相似文献   

2.
许多人习惯于不加区分、不加限制地使用“同一”和“统一”或“同一性”和“统一性”等概念。因为列宁和毛泽东都说过:同一和统一是一个意思。但是,正是列宁和毛泽东本人,又常常在同一篇文章、甚至是同一段话中同时使用同一和统一这两个概念。这说明,唯物辩证法中的同一和统一两个概念是有差异的。 “使人大迷惑者,必物之相似也”。哲学上旷日持久的关于同一性含义之争之所以难见分晓,未必不是同一和统一之相似所致。  相似文献   

3.
“一些”和“一点儿”是用法相似,语义相近,但又有所差异的两个词。本文引入两个概念“主观量”和“客观量”,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揭示这两个词修饰有界名词时,表示的量的差异,即“一些”表客观量,“一点儿”表主观小量。(由于本文着眼点在于比较修饰有界名词的不定量词的差异,对“一点”和“一点儿”不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4.
一、三角剖分的含义: 给定一个多边形的顶点以及任意两个顶点之间的距离(这里的距离可以是平面上的欧氏距离,也可是其它任意的度量函数。),所谓多边形的三角剖分就是要选出多边形的某些弦(两个不相邻的顶点间的连线),使得这些弦两两不相交,并且它们把整个多边形分成三角形。这些弦所构成的集合就称作多边形的一个三角剖分。在所有三角剖分中,如果某一个三角剖分中弦长总和最  相似文献   

5.
“爱情”这一概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着相似的隐喻映射,如比喻容器、植物、火、旅途、战争等。同时,由于两个民族在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性,“爱情”这一概念在两种语言中也存在着不同的隐喻认知。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爱情”的概念隐喻语料,揭示了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投射的范围及其异同。  相似文献   

6.
语句相似度体现的是两个句子之间的相似程度。语句相似度计算是FAQ和信息检索等方面核心技术之一。针对基于分词的相似度计算过于依赖实际的分词效果,在原相似度计算模型中增加了两个句子不分词时的词形相似度计算,以缓解因为句子分词不准确而导致相似度计算结果偏低的情况。结合“数据结构”课程问答系统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比原方法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戏仿”与“讽刺”是两种古老的文学创作手法和体裁,也是文学理论和批评实践中两个传统概念。在西方文学创作实践中,戏仿与讽刺常常被不加区别地使用,从而造成批评界对这两个概念的混淆。尽管二者具有显在的亲缘关系和家族相似,但戏仿与讽刺在文本的目标对象、对待目标对象的态度、喜剧性质和社会功能方面又存在明显的差异。尽管如此,在后现代艺术实践中,戏仿与讽刺逐渐趋于融合,从而使得这两个概念之间的清晰界限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8.
如果我们向语法学家们请教:“‘语法’一词的含义是什么?”他们有的会说:“‘语法’有两个意思:一个指语法本身,一个指语法书。比方说,‘你这话不合语法’,这是指语法本身。又如说,‘这是一本语法’,这是指讲语法的书。”也有的说:“人们有时侯用‘语法’这个名称代表语言的语法构造本身,有时候又用它代表语法学,因此有必要分清这两个概念。”这样,我们就可以认为“语法”一词可以有三种含义:一指语言的“语法规律本身”,它“是语言中客观存在的”;二指语法学,它  相似文献   

9.
弃老型”故事 ,是指“弃老”习俗转变为“敬老”习俗的故事类型 ,是一个世界各地流行相当广泛、在民众生活中影响深远的关于老人问题的重要习俗传说。中朝两国都是农耕文化的国度 ,是有着敬养老人传统的儒教国家 ,长期以来又都受到佛教文化的熏陶 ,这两个国家的民间均产生相似的“弃老型”故事不是偶然的。“弃老型”故事在长期流变的过程中 ,得到不断的敷衍、加工 ,从而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异文。  相似文献   

10.
“举”、“毕”“胜”都是古汉语中表示范围之全的副词,例如: 《孟子·告子上》:“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 《国语·越语上》:“越国之宝器毕从。” 《孟子·梁惠王上》:“诛之,则不可胜诛。” 但这三个副词的词义特点,是有差别的,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1.
历史何其惊人相似,三十年代苏联发生了“大肃反”,六十年代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这是两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悲剧。痛定思痛,我们有必要认真回顾一下两国在不同时期所走过的相似弯路。本文拟对“大肃反”与“文化大革命”作一比较研究,以找出它们之所以酿成历史悲剧的共同因素,吸取教训,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对于“大肃反”与“文化大革命”,我们既不能笼统地认定“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又不能简单地归罪于哪一个领导人(如斯大林、毛泽东),而应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对每一特殊的  相似文献   

12.
<正>国内近几年出版的美学原理之类的书籍,几乎都将“崇高”这一美学范畴与“壮美”这一美学范畴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个在现象上有些相似而实质却根本不同的美学范畴.“崇高”这一美学范畴来自西方美学史,我们当然可以把它接受过来,甚至可以给予新的解释,但它毕竞凝注着西方的文化传统、美学传统,作为特定的美学体  相似文献   

13.
承包制的体制特点:兼顾平等与效率“平等”与“效率”,是现代经济中的两个最基本的目标。由于这两个目标通常存在着矛盾,所以有了“兼顾”的问题。能否较好地兼顾二者,是衡量一种经济体制优劣的最基本的标准。因此,兼顾这两个目标,也就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指导方针。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兼顾效率与平等两个目标,首先具体表现为兼顾企业预算硬化和企业间平等这样两个目标。这是因为,要使经济实现高效率,就要把产品经济变革为商品经济,要使在旧体制下作为“国家工厂”的一个“车间”的企业,变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实现这一转变,首要的任务就是要  相似文献   

14.
整句是属于修辞中“句式选择”的范畴。整句的“整”一般都认为是句子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这是它的特征。整句的“句”是一种什么样的“句”,对这个问题就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明确认为整句的“句”是一组句子,即排列在一起的好几个句子结构相同或相似才能叫做整句,“单个的句子,无所谓整散。”。有的认为整句是一个句子,如“上下短语,分句结构  相似文献   

15.
“互著”又叫“互注”、“互见”。所谓“互著”,就是将同一本书在相关的类目中重复著录。用章学诚的话说就是“一书两载”。有些书的内容涉及到两个以上的学科和类目,如果将这本书既著录于这一类,又著录或互见于另一类,这就是“互著”。“别裁”与互著很相似,它们都在相关的类目中重复著录。二者的区别在于:“互著”是将同一本书,既分在这一类,又分在那一类;“别裁”则只将书中的个别篇章在相关的类目中重复著录。“别裁”又叫分析著录,它是只“裁取”或“分析”书中的个别篇章另外著录于他类,“至其全书,篇次具存,无所更易,隶于本类,亦自两不相妨。”①互著与别裁是揭示图书内容、辅导读者阅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著录方法。它可以使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究竟还存不存在“剩余价值”范畴,这是有关社会主义生产本质和基本经济规律讨论中一个重要而又意见纷纭的问题。我认为,社会主义经济中不存在“剩余价值”范畴,作为它的对立物而产生的,是“价值剩余”范畴。这看起来好像只是把“剩余”和“价值”两个词的位置次序颠倒一下,纯粹是概念游戏。其实这两个范畴恰恰反映了两种本质不同的生产关系。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绍兴地区的人称代词十分复杂,多的有三套,少的也有两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绍兴地区原本就有一套人称代词“侬、汝、渠”,后来受北方官话的影响,形成了“叠床架屋”现象;二是绍兴地区的人称复数词尾原本是数量短语“两个”,但随着“两个”的合音、弱化及语法化,逐渐和单数词尾“侬”发生了混同,这又进一步增加了绍兴地区人称代词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绘画美”是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的三个原则之一。文章通过对“绘画美”和“格律”两个概念的剖析,从两个方面对这一原则提出质疑:一是质疑“词藻”作为“绘画美”特征的合理性;二是质疑“绘画美”作为新诗格律的可能性。在质疑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绘画美”原则从概念的定义上是不科学的,从范畴的归属上是不属于新诗格律的范畴的。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探讨了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动作的类似程度与迁移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迁移的效果取决于两个动作在结构上的相似性,其相似程度越大,正迁移的效果越明显;而当两个动作在结构上既相似又不相似时,与零迁移相比,负迁移的效果明显增加.第二,罗宾森所提出的“类似程度与迁移模式”同样也适用于运动技能学习的迁移.  相似文献   

20.
我们已经知道,“群在一个集合上作用”的概念是解决某些代数系统的结构的一个工具,本文拟将“作用的等价”的概念推广到“相似”的场合,并初步探讨相似的两个作用之间的关系。为方便计“把群 G 依法则τ作用于集合 S 记作(G,S)|τ,或简记作(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