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代认知科学如火如荼的发展下,隐喻这门古老的学问重新绽发了新的生命力。从修辞学研究转向认知语言学,隐喻成为"人类语言无所不在的原理"。本文试图以莱可夫的"映射理论"为基础,从认知的角度,描写并阐释了隐喻是人类概念范畴建构的基础,是人类创造性地把不同义域并置在一起,从而产生了一种新颖地认识周围世界的方式。文章并通过分析文本《拜年》,论证了语篇中隐喻性幽默的产生,扩展了我们对隐喻幽默功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西方学术界对隐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解释语言体系中的"隐喻化"现象及从多个层面论证"隐喻性思维".认知语言学兴起后,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成为人们对传统修辞学研究的一个突破.认知隐喻建立在修辞格隐喻研究中所发现问题的基础之上,二者的研究目的、方法及范围有很大差别.本文旨在探讨隐喻在人类认知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富于创造力的伟大作用,并时理解"概念隐喻"等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认为隐喻是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之上的观点存在很多缺陷.它无法解释很多隐喻的产生,而且还误导了人们时隐喻的理解.隐喻产生的基础应该是经验.首先,经验基础避免了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在解释隐喻产生的问题上所面临的困境;其次,经验基础符合认知隐喻的产生规律,即从认识清晰的事物或概念投向认识模糊的事物或概念;再次,经验基础可以解释相似性无法解释的隐喻.  相似文献   

4.
马明 《理论界》2008,(12):155-157
传统的隐喻观有两个基本认识:(1)隐喻是语言使用中的异常现象,所以隐喻研究被排除在语言系统的研究之外。(2)隐喻是一种修辞现象,是语言可有可无的华丽装饰,所以隐喻性语言总可以被更加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所代替。人们之所以选择使用隐喻,无非是为了制造某种特殊的修辞或交际效果。传统隐喻观可以分为三大流派:对比论、替代论和互动论。三种观点的发展史反映了人类对隐喻的认知不断深入的演化过程。从现代人类的认知水平来看,传统隐喻观为现代认知观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但也限制了人们的研究视野。只有充分认识传统隐喻观的发展过程及其本质,才能够更加深入地从认知的角度研究隐喻,从而使隐喻研究成为人类认识自身认知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5.
认知隐喻视角下动物词汇联想意义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学习历来是语言学习的重点,词汇不仅有概念意义而且有联想意义。隐喻,作为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类认知世界、特别是认识抽象事物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从认知隐喻的角度探讨了英汉动物词汇联想意义的渊源,归纳总结出动物词汇联想意义主要是动物特性映射、文化背景映射的结果,反映出人类认知是在已有经验域基础上,通过隐喻思维联想范畴化,以新的视角认识事物的过程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当代认知语言学隐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阐释隐喻的实质问题,隐喻即人类通过一个概念域的事体来理解和经历另一个概念域事体的方式,是一种特定的心理映合,这种映合对人们的日常思维、推理和想象都产生很大的影响.隐喻拥有普遍性和系统性的特点,隐喻产生于认知,是人类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认知的结果,同时又促进了认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空间概念和身体部位是我们形成抽象概念的两个主要基础,是人类原始思维的出发点,也是人类最重要的隐喻源.本文分析了从"上/下"域向非空间域的映射过程,对空间隐喻的经验基础和拓展过程做了认知分析,试图通过对时间、数量、状态、等级、背景条件、行动方向这六种目标域揭示"上/下"空间概念对非空间概念的认知隐喻作用.  相似文献   

8.
隐喻历来被看作是语言中的一种修辞格。而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不可缺少的认知工具。他们创立了“映射理论”,并提出了“概念隐喻”。另外,韩礼德从语言元功能的视角研究隐喻,并提出了“语法隐喻”。语法隐喻主要存在于体现概念元功能的及物性系统中以及体现人际元功能的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中。从多个维度探讨隐喻有助于深化对隐喻功能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现代隐喻研究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认知、思维、言语和行为的基础.本文分析了"隐喻能力"对英语学习者在词汇学习以及发展认知和思维方面的作用,探讨了英语教师培养学生 "隐喻能力"的三条可能途径,目的在于唤起英语教师对培养学生"隐喻能力"的重视,并为学生的词汇学习以及自主学习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认知模式.近年来,认知隐喻一直是国内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国内学界并没有对隐喻识别(隐喻分析的关键步骤)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此,首先梳理了隐喻识别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然后介绍和评述了国外隐喻识别方法,以期对隐喻识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从而更好地进行隐喻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以流行语的语义为研究对象,基于隐喻的本质和特征,对流行语语义演变的内在动因进行剖析和探讨.隐喻作为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是流行语语义产生、变化的重要工作机制和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2.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法,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隐喻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它的研究重点是隐喻概念体系.隐喻的文化本质体现在它的文化原型色彩.隐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方式体现了人类认知的共性特征,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3.
隐喻在日常语言中到处存在,是构筑概念系统的必需手段.本文以修辞格隐喻为切入点,探讨并区分了从修辞学领域研究的"隐喻"以及从认知学领域研究的"概念隐喻"这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并对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概念隐喻的特征、类别及映射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中的隐喻现象与人类的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隐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隐喻思维是不断发掘语言的潜力资源,隐喻是丰富人类语言的有效手段。隐喻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普遍方式,隐喻在思维和语言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作者从隐喻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认知角度,对隐喻思维的认知基础进行了充分的讨论,透视语言的本质研究隐喻思维,探求隐喻思维机制与语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两度提出的妇女节改女人节的建议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争议的关键动因是,在认识女性这一概念内涵上所存在的不小的差异。然而,确切定义这一概念历来十分棘手。本文认为,隐喻和隐喻思维提供的人类组织经验的工具、人类认识事物的新视角和类推说理的认知功能,不仅有助于对该概念的理性认知,对国家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如今,隐喻学已经非常的普及了,从不同的范围领域中都会体现出不同的隐喻理论。隐喻就是人们对于一个概念性事物的方式来理解和亲身体验另一种概念性事物的方法,将人类的心理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映合在一起,这种映合从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想象等。它存在着系统性和普遍性,在认知中产生了隐喻,从认知中产生,在认知中不断的发展,最后变为认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隐喻在新词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突破了传统语言学对隐喻的认识,认为隐喻不仅是修辞现象,而且也是认知现象。隐喻在新词和新义的产生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隐喻的概念、机制、分类等,以2002年《现代汉语词典》增补版"新词新义"部分为语料,以及对照05版《现代汉语词典》,以《人民日报》、《京华时报》等报刊为语料,研究隐喻在新词新义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论隐喻认知的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梅 《人文杂志》2001,(5):161-163
当代隐喻理论研究表明,隐喻是人类认知的重要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等基本思维形式的隐喻化,是隐喻认知的具体表现;不同认知领域相互投射以及发现、重建事物间的相似性联系,是隐喻认知的主要方式;索物取象,比理附意,极具弹性的思考方式;浓缩的速记,是隐喻在认知功能上所扮演的角色.文章从认知表现、认知方式及认知功能三方面,对隐喻认知的特性进行全面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人类思维本质上是隐喻性的,这种隐喻思维体现在隐喻和转喻的语言运作上。隐喻思维能力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能力。品牌名称也是人类语言的一部分,其命名和翻译也离不开人类的隐喻思维。品牌名的翻译体现了人们创造性地驾驭语言的能力,是人类隐喻思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隐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狭到宽、从表层到深层的发展过程。隐喻不仅仅是语言内部的修辞手段 ,而且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息息相关 ,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隐喻作为思维工具体现了人类思维的共性特征 ,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理解隐喻现象提供了心理基础。隐喻作为语言现象又体现着文化的差异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约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