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近年来农村经济有了飞跃式的发展,但是“三农”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远远落后于政府和农民对收入增长的期望,鉴于此,纵向剖析农村经济发展的轨迹,将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民增收问题联系起来,运用系统思维,综合研究农民收入问题。无疑会对齐河农民未来增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全局的首要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增收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农民富才能国家富,农村稳方能天下安。 相似文献
4.
农民收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只有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实现农村小康才有基础、农村各项事业才能不断发展。民和县是国家扶贫重点县之一,客观、全面地认识分析农民收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农民增收的途径对策,对促进全县经济更快发展、实现富民强县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三农”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三农”问题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核心是增收。民富则天下安。当前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缓慢且增收渠道狭窄,严重影响着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实现,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最大障碍之一。在“保增长、扩内需、促发展”的大环境影响下,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空间到底有多大?农民增收的空间又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8.
一、当前乌审旗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乌审旗总人口113044人,农用地1014972.82公顷,非农人口27359人。乌审旗农牧民收入主要来源于:(一)养殖业。乌审旗是鄂尔多斯市牛肉生产大旗。全旗肉牛存栏头数达8万头,年出栏肉牛3.7万头,约占全市的80%,年产牛肉6000吨左右,约占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实质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缩小日趋扩大的城乡差别,促进小康建设进程和现代化目标的如期实现。为了切实将文件精神落到实处,现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重对“十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平安县农民增收问题作粗浅的研究。一、“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劳务开发为农民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增加收入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发展劳务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农村劳务开发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以我省达州市为例,2004年劳务收入达42.5亿元,年均增长14.3%,农民人均劳务收入也由1993年的184元增加到2004年的931元(1150户农村居民调查数据),年均增长15.9%,劳务收入对农民收入的贡献越来越大,已成为支撑农民收入的主力军。当前劳务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实践证明,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成为我国保持人力资源低成本优势的主要劳动力来源。但受经济…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不断完善,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长期困扰农民生产不足的矛盾逐渐减弱.农民发家致富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农产品产量有了很大增长。但是,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也在逐渐加大.越来越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及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如何实现农民增收。刺激农民消费需求,越来越成为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至今农民仍占我县总人口的70%。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最基本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从全省农牧民素质教育现状看与收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二○年比二○○○年翻两番”的关键,而农民素质教育问题又是农民问题的核心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牧民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对推动整个农牧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尽管如此,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突出特征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的矛盾和困难逐渐暴露出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也成为牵动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如何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心和高度重视。对此,我们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切实增加农牧民收入是甘孜州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首要目标,是事关全州稳定和发展的关键问题。近年来,由于受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作的启动,使传统的农村经济结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曾对我州农牧民收入增长有过突出贡献的林业、采集业、运输业、服务业的发展陷入困境,农牧民增收举步维艰,甚至出现负增长趋势。如何以“生态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甘孜州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农牧业经济,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是摆在全州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战略任务,也是值得我们理论工作者深 相似文献
15.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青海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消除贫困、富民强省,建设和谐社会需要重点解决的现实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长期以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立足省情,紧紧抓住农村工作这个中心不放松,使我省农村牧区的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可喜变化。但是,由于我省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东中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点低、步子慢,加之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历史上欠帐多,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低,农村工副业发展迟缓,致使我省广大农村牧区成为一个乡村人口多,二、三产业不发达,农牧业生产水平低,农牧民收入增长慢的后发展地区。农村社会经济落后的局面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落实我县支农惠农政策。同时,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使全县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牧民收入快速增加。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30.11元, 相似文献
17.
农民收入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没有农民收入的增长,也就不可能有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原州区是国家贫困县之一,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选1335元,但与自治区平均水平相比低713元,比全国人均低1267元,差距仍然很大,并呈继续拉大趋势。原州区如何实现农民收入增长新的突破,关键是要抓住机遇,知难而进,确立新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08年,海南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要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强化支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确保了全州农牧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216元,较上年增加312元,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