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广西农村劳动力剩余和转移的成因大批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和向城镇、向非农产业转移,不仅具有与世界各国相同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有着其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它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也是农民求生存、图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广西的情况看,农村劳动力剩余和转移的具体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体制改革,确立了农户家庭经营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大批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出来.这是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和转移的先决条件.2.农村劳动力增长过快,农业资源相对短缺.60年代初期,广西生育高峰所形成的大量新增人口,进入70年代末、80年代以后,相继加入劳动力的队伍.1978年至1996年,广西农村劳动力净增674万人,而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却由3.22亩下降到2.06亩.这一因素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结合在一起,从而造成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剩余.3.产业结构落后.广西第一产业劳动力在整个就业结构中的比重高达70.1%,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只有18.8%.这是造成广西农村大量劳动力剩余和转移的又一重要成因.4.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严格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把原有的和不断增加的农村劳动力基本限制在农村,使我国  相似文献   

2.
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向非农业转化过程中,出现了年龄低龄化趋向、文化程度以初中文化为主、专门技术的掌握程度低、劳动权益保护状况堪忧等状况。针对上述现象,国家应通过法律、政策的制定,对处于就业弱势的农村女性予以更多的考虑、照顾;通过增加农村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和建立具有性别倾斜的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体系,增加农村女性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3.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化转移,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业大批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已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本文试图这样的界定。所谓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超过农业经济活动需要量的那部分劳动力,是农村劳动力供需量之间的差额。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其特别的规定性。首先从质上来看,社会主义条件下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是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劳动力,更不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由于资本积累而形成的相对过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逐步开放,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广大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城乡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目前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控制发展速度的新情况下,严峻的形势对这些人产生了明显的冲击。进,没有前途;退,没有后路。他们到底将向何处去?这是值得理论界重视的一个现实问题。根据我的初步调查,当前,农村剩余  相似文献   

5.
略论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吕世平丁虹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这一世界性现象,是社会工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促进整个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本文试图从中西方农村剩余劳动力比较研究中,就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  相似文献   

6.
聂亚珍 《兰州学刊》2008,(2):103-104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就业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农民增收、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湖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更加突出。目前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采取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两种方式,但这两种模式各有利弊,必须根据问题的成因,坚持科学原则,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性措施,各种渠道协调推进。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占农业总劳力的比重,全国平均已达28%,不发达地区更高达40.5%,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已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沉重负担。这直接影响到我国农村商品经济以及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实质是个生产力问题,应该从生产力系统论的原则出发,对农村劳动力的构成因素、组合方式、质态变化、配置比例、组织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劳动力剩余的根本原因,据此来寻找解决这一大难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讨张伟(一)根据《四川统计年鉴·1994年卷》(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提供的数据,我们知道四川省1993年末,全省总人口数为11002.4万人。其中按城乡分,市镇总人口为1626.5万人,乡村总人口为9375....  相似文献   

9.
王引 《天府新论》2004,(Z1):45-46
数据分析表明,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的供给呈增长态势,但社会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增长乏力,甚至有下降趋势.为了解决四川省农村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需要加强计划生育控制农村劳动力的供给,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创造农村劳动力的需求,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末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研究杨锦琦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制约因素1、待转移劳动力数量巨大。据劳动部预测,1996———2000年间我国农村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将达7600万,以现有的农村劳动参与率(71%)计,新成长的农村劳动力量将达到5400万...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有的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群体及其每年涌动不止的“民工潮”,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科学地分析其转移动因和趋势,并对以往的转移情况进行认真的总结,探索其合理流动之路,无疑将有益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和经济增长。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因和趋势 1.农村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快,耕地面积减少的缘故。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尽管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就业是一个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因此,当今世界各国都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来对待。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从长远和根本上说,要实现劳动力充分就业,其核心是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化。一、简单的回顾早在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农村就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综观从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下的生产队大排工,无论哪一种生产经营方式,都是一种大锅饭大呼隆的粗放经营,使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不仅被旧体制所“隐蔽”,而且被长期“凝固”在小块土地上…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和现实基础,从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农民工教育及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寻找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性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多少、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小,反映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人口所占比重下降,直接从事劳动生产的劳动力减少,是世界各国发展的趋势.1980年,美国和英国的农业人口都不到3%,法国和日本的农业人口分别为8.6%和10.8%.匈牙利1970年农业人口占27.5%,到1980年下降到17.5%,十年时间农业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中下降10%,说明匈牙利这些年来改革成效显著,商品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列宁说:"商品经济不发达(或完全不发达)的国家的人口,几乎全是农业人口……因此,商品经济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构成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面临的重大问题 ,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最主要的结构性难题。目前 ,我国农村实际人口占总人口的近 70 % ,农村劳动适龄人口为 6亿多 ,而根据我国目前每亩耕地投入的劳动力计算 ,我国农业只需 1.5亿劳动力。除去外出打工的民工约 1亿以及乡村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的发展吸纳了约 1.5亿外 ,实际剩余劳动力约 2 .1亿。认真分析和认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构成和现状 ,对于我们制定多管齐下的解决途径和长远的发展规划 ,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构成 ,主要有以…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社会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这样一种研究视角进行了检讨,指出尽管农村劳动力流动存在种种负面影响,但并不必然导致社会成本的上升。本文指出重要的不是农村劳动力流动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本文认为,现阶段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真正的社会成本问题是农民“离土”、非农就业以及向市民转变过程中存在的种种结构性紧张,而缓解这种结构性紧张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将成为中国建设“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分析当前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特征入手,进一步分析制约其有效转移的相关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进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8.
陈如 《南京社会科学》2004,(10):280-286
本文认为,南京市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城乡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动力,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南京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结构偏低、层次偏下.为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构建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力系".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是一种资源配置优化的过程,其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我国作为拥有8亿农民的发展中国家,在寻求发展道路上,选择最大就业和最大产出是并不相矛盾。边际生产力较低的农业劳动力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边际生产力高的非农产业部门转移,不仅增加了转移者的收入和福利,同时也会带来整个社会总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缓解了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为农村实行规模经济创造了条件,同时促进了城市和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转移者把资金、技术、信息、管理经验等带回农村,从而加快了这一转移,为不…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不仅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而且还会促进河北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对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了估算,指出了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影响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推动因素和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快河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