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孔子思想学说主要讲的是“为人之道”,孟子思想学说则主要讲的是“为王之道”,所以孟子的思想学说主要是一种国家学说。它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政治人性论。他的性善论、“三心”论(存心论、求其放心论、尽心论)、知天正命论都是围绕着他对政治君王的思想要求展开的,不是一般的人性论,本文称之为“政治人性论”;二、王道论。孟子实际论述了三种不同的治国方针王道政治、霸道政治、贼道政治。王道政治是孟子的政治理想;三、仁政论。“仁政”是孟子在王道政治理想基础上提出的包括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的政治原则或政治措施;四、“士论”(知识分子人格论)。恒心论(不动心论)、养勇论、立志论、养气论、知言论都是围绕知识分子自身的修养展开的,本文称之为“知识分子人格论”。  相似文献   

2.
孔子思想学说主要讲的是“为人之道”,孟子思想学说则主要讲的是“为王之道”,所以孟子的思想学说主要是一种国家学说。它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政治人性论。他的性善论、“三心”论(存心论、求其放心论、尽心论)、知天正命论都是围绕着他对政治君王的思想要求展开的,不是一般的人性论,本文称之为“政治人性论”;二、王道论。孟子实际论述了三种不同的治国方针:王道政治、霸道政治、贼道政治。王道政治是孟子的政治理想;三、仁政论。“仁政”是孟子在王道政治理想基础上提出的包括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的政治原则或政治措施;四、“士论”(知识分子人格论)。恒心论(不动心论)、养勇论、立志论、养气论、知言论都是围绕知识分子自身的修养展开的,本文称之为“知识分子人格论”。  相似文献   

3.
孔子思想学说主要讲的是“为人之道”,孟子思想学说则主要讲的是“为王之道”,所以孟子的思想学说主要是一种国家学说。它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政治人性论。他的性善论、“三心”论(存心论、求其放心论、尽心论)、知天正命论都是围绕着他对政治君王的思想要求展开的,不是一般的人性论,本文称之为“政治人性论”;二、王道论。孟子实际论述了三种不同的治国方针:王道政治、霸道政治、贼道政治。王道政治是孟子的政治理想;三、仁政论。“仁政”是孟子在王道政治理想基础上提出的包括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的政治原则或政治措施;四、“士论”(知识分子人格论)。恒心论(不动心论)、养勇论、立志论、养气论、知言论都是围绕知识分子自身的修养展开的,本文称之为“知识分子人格论”。  相似文献   

4.
孔子思想学说主要讲的是“为人之道”,孟子思想学说则主要讲的是“为王之道”,所以孟子的思想学说主要是一种国家学说。它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政治人性论。他的性善论、“三心”论(存心论、求其放心论、尽心论)、知天正命论都是围绕着他对政治君王的思想要求展开的,不是一般的人性论,本文称之为“政治人性论”;二、王道论。孟子实际论述了三种不同的治国方针:王道政治、霸道政治、贼道政治。王道政治是孟子的政治理想;三、仁政论。“仁政”是孟子在王道政治理想基础上提出的包括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的政治原则或政治措施;四、“士论”(知识分子人格论)。恒心论(不动心论)、养勇论、立志论、养气论、知言论都是围绕知识分子自身的修养展开的,本文称之为“知识分子人格论”。  相似文献   

5.
韩愈一生推崇孟子,并以孟子之道的继承者和捍卫者自居。他终其一生以孟子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以孟子的言行作为自己的言行准则。孟子的人格和学说融化为韩愈的灵魂,并极大地激发了他的生命潜能。韩愈将他从孟子继承而来的独立人格、君臣观念以及出处态度付诸现实事功之中,将士人的独立人格和事功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其以道自任的担当意识、浩然之气以及执着的事功精神,对后世尤其是两宋士人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王者师”,即在专制等级秩序的范围内借助王权以弘道,是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古代优秀士人之基本追求。然而,张九龄罢相事件表明,这种希望以“王者师”的身份弘扬和实践“道”的理想,恰恰是导致士人政治困境形成的重要原因。对于一部分既无法实现政治理想又不愿退出官场的士人而言,应对困境的策略,是以“心隐”的方式保持个人内在人格的相对完整。  相似文献   

7.
评东晋的风流宰相——谢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东晋的一代名相——谢安,过去多只限于对他作历史事实的考评,这是不够的。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谢安的魅力在于他建立了一种中国古代士人的理想人格范式。这种人格范式有两个基本的特征:一是“内圣”与“外王”相统一的政治理想,二是“和靖”、“和任”为特点的名士人格风采。谢安的“风流”人格范式实是一种玄学儒道合一的人生设计。  相似文献   

8.
孟子“士”人格的思想特质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孟子在继承孔子理想人格思想基础上,对"士"人格做了详细、全面的阐释,实际上奠定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格的原型。孟子"士"人格的思想特质可归结为三方面:一是士志于仁义之道;二是重道轻仕、士以师道尊于君;三是士以成为具有浩然正气的大丈夫为目标。继承和发扬孟子"士"人格的思想传统,对于当今时代知识分子和广大国民塑造和培育理想人格,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修身为本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思想,其以先秦儒家所确立的“修齐治平”为主要进路,发展出以孟子性善论为根基的内求和以荀子性恶论为根基的外在教化。这两者共同组成了古代士人“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修身为本的理想人格与现代的公民道德人格修养具有内在一致性。道德人格的内在性、实践性、超越性是修身为本思想实现古今贯通的逻辑基础,其主要体现在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修身为本既是自我管理的关键,也是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要因。修身为本为以德治国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途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孟子是孔子人道理论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在对告子“性无善无不善”观点的批判中提出了自己的“性善论”。孟子从人与动物的区别,即人的社会性角度来论证自己的性善学说,使其理论有着极为明显的人格平等思想。孟子的这一思想对后代儒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并在儒学的发展进程中内化为儒家学说的基本内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