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的过程中,在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的过程中,集中思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方向。他不但正确地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矛盾的主次方面,确立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辩证关系,而且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高扬了社会主义文艺的主旋律。这一文艺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2.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文化报》于1993年8月18日发表我校中文系教授郭正元的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文艺的意识形态特性》。作者认为文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应该把整个社会文艺生产商品化,任由商品生产的原则去主导文艺生产”。他认为文艺生产的劳动“本来就有二重性”,既“具有商品交换的价值”,又“具有非一时一处才表现的审美价值”。而“市场经济本身有二重性。它可以同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成为解放和发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社会主义制度性力量与市场经济体制性因素相互结合,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大调整。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内含的自发性品格在发展中也愈发强烈地暴露出其相互间的冲突与抗衡态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多元所有制、多元分配方式中包含一部分资本主义私有成分。这部分资本份额达到一定比例,宏观调控能力下降到一定水平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较长时期地出现相对需求不足;“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逐渐变成了“日益增长的社会物质生产与人民群众相对落后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有效需求不足”的信号提醒我们,剥削和分化造成市场不能出清的程度相对于我国现在的低水平生产已经不容忽视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求对剥削与分化不断作出评估与调控。为了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均衡运行,建立一套调控这个体制矛盾的调控理论和手段、调控指标和目标体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邵荃麟同志等“中间人物”论者,在我们社会主义文艺领域中,举起“写中间人物”的旗帜,与党的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向相对抗,妄图把无产阶级的革命文艺引向资产阶级文艺的歧途。为了掩盖他们这种文艺主张的阶级本质,掩盖他们对“卑微人物”的“旧的东西”那种深沉的“眷恋之情”,邵荃麟同志等制造了各种各样的借口,其中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写“矛盾”。他们说:社会“矛盾往往集中在中间人物身上”,“中间人物”旣是人民群众中的“大多数”,又是“矛盾错综复杂的人物”。他们认为,文艺要写矛盾就必须写“中间人物”。这一反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成了他们资产阶级文艺主张的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必须以“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为基调,在价值取向上以联系和确证新时期人民大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本质力量为主,但主旋律也需要有多种选择所形成的复调来烘托和突现,让文艺自由地揭示人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生成的复杂的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它应该反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秩序新观念,不仅要写改革开放中崇高的矛盾冲突,抒发悲壮的情愫,也要讴歌稳定、和谐、信义与繁荣,揭露丑恶与滑稽,展示喜剧与乐观,不仅要反映作为生产力主导因素的人的心灵与命运,也要反映作为生产力主体因素的科学技术的地位、作用与前景,描绘科技发展所引起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自身的和谐;它应该走出人为设置的悬浮迷宫,实行改革开放,同时又和“自由社会主义文艺”和“福利社会主义文艺”划清界限,并把文艺本身看作是一种文化经济资源,投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循环,利用文艺经济和法制经济文艺来促进整个文艺活动,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体系是一种独特的政治诗学。由于它抓住了“文艺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这一根本问题,所以,它也具有“经济意义”。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是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文艺事业健康发展的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7.
四十年前,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同志根据列宁的文艺党性原则,结合我国的革命和文艺创作实际,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无产阶级文艺的服务方向问题。那就是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的”,是为“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服务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后来被概括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六十年代,进一步被概括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现在,党中央根据七十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概括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些口号虽然文字不同,但精神实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就指出:我们的文艺“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从这个根本问题出发,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方针和路线。文艺为工农兵的方向,就是毛泽东同志文艺思想的实质。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则是毛泽东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制定  相似文献   

9.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需要解决许多极其复杂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改革正在逐步深入,现代化建设正在又快又好地健康发展,全国形势总的是好的。在前进中,新问题新矛盾也不断出现。”众所周知,我国现行的公文程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0.
余飘  翁扬 《南都学坛》2001,21(4):48-52
毛泽东对文艺思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把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作为衡量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标准。二、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三、阐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反对“全盘西化”的思想。四、提出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五、探讨文艺特殊规律,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论点。邓小平的文艺论述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一、深化和发展了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认识。二、指明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三、进一步阐明了文艺必须与人民紧密相结合的理论。四、强化了描写社会主义新人的观点。五、突出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重要意义。江泽民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发展也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革命的文艺应該服从“党在一定革命时期所規定的革命任务。”在今天全民大跃进的时代,文艺应該多多歌頌新英雄人物及其丰功偉績。但在多快好省的建設社会主义过程中,也常常遇到矛盾。对两类不同性貭的矛盾,文艺都应該予以反映,周扬同志在“文艺战线上的一场大辯論”中特別指出:反映人民內部矛盾是我們文艺当前的一个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以往我们文艺理论在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上的失误 ,不在于重视了这种关系 ,而在于歪曲了这种关系。新时期以来 ,“为文艺正名” ,逐渐纠正了以往的失误 ,不再提“文艺必须从属于无产阶级政治”、“文艺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 ,而代之以“文艺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为文艺正名”并不是否认文艺与政治必然存在的关系 ,而是要纠正以往那种把文艺看作政治婢女的不恰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时代”与“革命的话语”双重叙事情境下,回应工农兵群众对红色革命文艺的现实诉求,逐步建立起文艺发生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了革命主体与革命文艺的双向互动、革命文艺与革命实践的同步前进。在建构新民主主义革命“武装战线”的同时形塑了一支革命的“文化军队”,不仅对塑造革命意识、激发革命行动、丰富革命生活等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革命文艺理论成果。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回溯延安时期文艺发展历程,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真理性、坚守中国共产党文艺领导的方向性、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人民性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历史参照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文艺的根本方向上,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在对文艺功能的认识上,邓小平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将文艺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范畴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系统工程的总体构想中加以分析和把握。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上,邓小平改变了毛泽东关于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提法,提出文艺不从属于政治又不脱离政治的新论断。在文艺应坚持的方针上,邓小平拓展了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内涵。在文艺创作的源泉问题上,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人民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的思想,指出了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在新时期发展了毛泽东文艺思想,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在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上,把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发展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文艺工作的中心任务问题上,把文艺服从和围绕“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为服从和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文艺的价值标准问题上,把抽象的政治标准发展为具体的生产力标准;在文艺创作的目标模式问题上,将单纯的“道德新人”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在批判继承中西传统文化的问题上,将“两用”原则和“双百”方针奠定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根本任务上。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均衡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二者之间具有一种互相对峙和抗衡的矛盾 ,即“内应力” ,它成为我国当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内应力”既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也反映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影响着上层建筑的发展 ,代表着现时期的社会生产方式。“人民需要与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反映的仅仅是生产力范畴的问题 ,是现阶段的中心工作。正确处理当代社会的主要矛盾 ,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必过的一道“大渡河” ,是测试中国共产党会不会成为“石达开”的一道难题。共产党要闯过这道关隘 ,必须把主要矛盾调控在均衡运行状态。为此 ,一要坚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 ,增强党对生产关系的控制力 ;二要促使公有制中小企业不断“再生”和“复进” ;三要坚持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政治上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有一种论调:市场经济通行的是“为人民币服务”,而不是“为人民服务”。因为市场经济讲利益、讲利已,为人民服务讲奉献、讲利他,两者的价值取向是相反的。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弘扬为人民服务思想,不是绝对对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民利益的体现 市场经济是中性的经济范畴,是社会配置资源的手段和经济运行方式,本身并不体现某个阶级的利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创造中,科学地分析了民族文化传统的特质,确立了批判继承与革新文化传统、建设民族新文化的理论原则。同时,从无产阶级革命功利主义的审美价值观出发,解决了革命的内容与民族的形式相融合的实质问题,为创造具有“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的崭新文艺指明了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方针,从而为解决古今文化之间、传统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社会主义审美理想的新文艺,开拓了一条独特、宽广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加强道德建设虽然存在差异和矛盾,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二者是可以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仅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而且能够化解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矛盾,保证市场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0.
“文艺音韵学”是语言学和文艺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之一,又是我国传统声律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以全面系统地研究文艺领域里的语音美为主要课题。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必须重视对民族文艺形式的研究,而作品的语音特征则是重要的方面;从语音的研究来说,能同文艺结合起来,就更加体现了其广阔的前景。中国音韵学会首届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