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密尔那里,个性是自由的主体,自由是个性得以培育的土壤,它们不仅和文明、教化等一切东西相并列,而且自身又是其存在的必要条件。分析密尔所谓的自由和获取自由的途径,就会发现其思想的深刻性源自对哲学的反思和关照。他既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又注重社会的规范性,在功利主义的框架下试图构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因此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由是现代西方哲学最重要的主题之一,现代自由主义的思想史上,人们普遍认为密尔和罗尔斯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自由观.罗尔斯也在其<正义论>中专门针对密尔的自由现进行分析和批评,文章通过分析比较密尔和罗尔斯的自由理论,从而得出他们都坚持自由是受限制的,强调消极自由;所强调的限制中,只考虑了法律责任、公众舆论和社会压力,.没有考虑经济因素;两者都是价值多元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平飞  姚萍 《兰州学刊》2006,(10):15-17
密尔自由观的最大特色和突出贡献就在于他紧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个人自由限度、个人意见自由、自由个性发展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刻的逻辑论证,突出了一个不受任何力量干预的私人生活空间里的绝对个人自由。与古典自由观的理性建构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基础不同,密尔自由观的理论基础是经验主义和功利主义。密尔的自由思想,由于其片面的深刻性,为推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援意识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伯林明确提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概念,但其内容早在密尔那里就得到全面而又中肯的贯彻。密尔将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集于一身,很好地展示了自由与幸福之间的统一关系:广义自由和广义幸福是一回事,而狭义自由是狭义幸福的先决条件或实现手段。密尔的不伤害原则为区分公权和私权、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尽管它本身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化或改进。  相似文献   

5.
黎宇清 《阴山学刊》2021,(1):101-105
面对启蒙和革命年代遗留下来的思想困局,约翰·密尔将问题之肯綮锁定在自由与民主的话语竞争上,并着力应对由人民主权理念之多数原则造成的对个人自由的威胁。为此,密尔以经验论、科学主义和进步主义为基础,通过功利原则论证了对个性自由和少数人权利加以保护的必要性,并将粗糙含混的自由理念阐发为明确规则化的自由原则,用以规范个人行为同...  相似文献   

6.
密尔作为自由主义学说和功利主义学说的集大成者,既是一位功利主义的修正者,又是一位典型的自由主义者.其“伤害”原则的提出是由于密尔用“伤害”一词来界定自由的范围,故又被称为自由原则.密尔对人的行为范畴作出了区分,即涉及他人的部分和涉及自己的部分.而仅限定在个人对他人的直接伤害,无论伤害的是利益还是权利,这种伤害结果的涉他性和对象的含糊性,都可能使其自由原则与功利主义的基本目标存在冲突.但密尔又强调自由与否最终看的还是个体的行为是否伤害了他人,伤害的程度是否最低以致可以获得人类的最大幸福这一结果,这一意义上的自由原则和功利主义又是契合的.  相似文献   

7.
历史唯物主义从"现实的个人"及其实践活动出发探讨自由问题,不仅扬弃了自由的抽象性,使其具有科学的内涵,也揭示了自由本质上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历史是"现实的个人"走向"自由个性"的过程,是"自由个性"的生成过程,还揭示了实现自由的社会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8.
童中平 《兰州学刊》2005,(6):84-87,69
密尔的自由主义受早期功利主义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不断地修正.功利主义的伦理观是其自由主义思想的伦理基础,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其最终的价值目标.他详尽地阐述了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利的性质与限度,划分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界限,突出了个性发展对社会福祉的重要性.代议制政府是自由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自由”的两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尔在《论自由》的开头就开宗明义地说:“这篇论文的主题不是所谓意志自由,不是这个与那被误称为哲学必然性的教义不幸相反的东西。这里所要讨论的乃是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也就是要探讨社会所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性质和限度。”  相似文献   

10.
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建设,需要重新理解个性自由及个性自由与法治国家的内在逻辑联系;明确"个性解放”是个人生产力的解放;个性自由是法治国家的价值目标;法治国家将个性自由和个人创造性生产能力的保护原则上升为法治国家原则.提倡在法治规范下的"个性自由和解放”,通过个人创造性劳动的自由发挥,创造个人财富和社会财富,发展社会生产力,并以此建构尊重个性、崇尚个性自由、发展全面个性的法治文化,以此建设中国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1.
自由与权威的关系问题是西方政治文化哲学讨论的永恒主题。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思想家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自由和权威在文化哲学上的相互抵触性,酿生了二者在理念层面上的相互调和性。自由和权威的关系构成了一部自由主义的历史。文章论述了自由与权威的关系史,分析了密尔对自由主义的贡献,探寻了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局限性和格林对密尔自由主义思想的修正。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将张君劢“自由”概念与康有为、边沁、密尔、严复的“自由”概念相比较 ,并围绕张君劢对“自由”的定义及他对“自由的价值”立场的分析 ,展开其政治思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自由是文学批评的重要品格,是其个性魅力和创造性的基础.批评主体精神的自由决定着文学批评的高度,它包括心灵自由和思想境界两方面内容,批评家的修养是获取它的前提;批评个性是批评自由的另一表现,个性赋予文学批评以独立的存在价值和力量;批评的自由品格还体现在批评形式和批评的表达上,灵活和智性是文学批评的艺术追求.当然,自由不是无节制的放纵.作为一种文学权力的体现,批评需要遵循尊重文学、情理结合等原则.自由应该成为所有文学批评家追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14.
徐学福 《江汉论坛》2006,1(11):52-54
人的个性的存在既是一种客观事实,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承认、尊重并扩充人的个性自由,并要求其与集体取向、共同规范相统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寄希望于人们在交往互动的过程中既实现个性自由扩张,又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1806~1873)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经济学家.除<论自由>(1859)之外,他的主要著作还有<逻辑体系>(1843)、<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论代议制政府>(1861)、<功利主义>(1863)以及<威廉·哈弥尔顿哲学的批判>(1865)等等.  相似文献   

16.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经济学家。除《论自由》(1859)之外, 他的主要著作还有《逻辑体系》(1843)、《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论代议制政府》  相似文献   

17.
约翰·密尔是十九世纪英国自由主义理论大师。他承接早期自由主义思想余绪,总结和概括英国资本主义两百多年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理论成果,重新阐发和建构自由主义理论。他立足于当前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社会现实,对他所处时代的许多重大社会问题都作了深入周详的理论思考,并提出了精辟独到的见解和结论。尤其是他对个人自由的坚持和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厘定以及对社会政治与经济的总体改革等方面所作出的一系列具有创见的思想主张和理论建构,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自由主义理论。密尔自由主义学说对当时处于从古典资本主义向现代形态转折…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胡适受约翰·密尔《论自由》的影响相当大,《论自由》是胡适自由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五四时期的胡适提倡"健全的个人主义",借个人主义、个性主义来冲击中国传统的家族主义;中晚年的胡适则极力强调容忍与自由的关系,认为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不可否认,胡适不同时期的思想中都存在《论自由》的影子,都受到《论自由》的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四达  梁雁秋 《北方论丛》2007,12(2):118-121
民主的实质是人民主体性的实现,但人民的主体性是由无数个人主体性构成的;个人主体性的确立又是以自由为前提的。约翰.密尔在《论自由》一书中,以个人是自己的最高主权者立论,论证了个人自由的必要性及其与国家利益、社会进步的关系,为他的代议制民主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自由是指主体摆脱客体的束缚,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活动的能力和权利,具有社会历史性、相对性和发展的无限性等特点.从结构上看,自由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即自由的行动者、自由行动者所摆脱的种种限制和束缚、自由行动者的行为;从层次上看,自由存在着高低不同的区别.自由不仅是展示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创造性潜能的必要条件,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然而人的自由并非天赋,自由的实现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